【母婴大商】从“江苏十三太保”到母茵荟盟,一位母婴大商的守正与破局

【母婴大商】从“江苏十三太保”到母茵荟盟,一位母婴大商的守正与破局

中童对话

母婴大商

母茵荟盟何江

在江苏母婴圈,何江的名字总与本地市场的起伏绑定。从2000年扎根江阴做乐茵,到2013年牵头凑出江苏母婴联盟的雏形,再到2025年带着新老伙伴组建母茵荟盟,这位70后企业家的每一次转身,背后都藏着母婴行业在江苏这片土地上的现实褶皱。

当出生率连续多年下滑、疫情重构消费习惯、全国母婴整合潮起时,何江没有选择 “ 躺平 ” ——这位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企业家,看着身边门店的日子越来越难,他觉得 “ 不能就这么看着 ”,于是,带着老伙计和新一代80后老板,用 “ 开放、融合、互利、共生 ” 的理念,在江苏母婴市场的变局里,探索一条抱团的路。

这不是预设好的蓝图,而是在迷雾里找方向,更是一位老母婴人对“大商精神”的当代诠释

不是独善其身

而是带着一群人穿越周期

Part.01

母婴大商

从 “ 赚快钱 ” 到 “ 谋长远 ” :两次联盟里的行业思考

2013年的江苏母婴市场,还处在 “ 闭着眼睛都能赚钱 ” 的上升期。彼时的何江已经在江阴深耕13年,乐茵的门店在当地稳稳占据头部位置。但当南京的陈大哥提出组建联盟时,他没有犹豫——不是缺资源,而是看到了 “ 单打独斗 ” 之外的可能性。

“ 当时江苏十三太保里,有几家没进来,但我们还是凑了个联盟雏形。” 何江记得,那时候联盟的核心诉求很直接:“ 一是跟供应商要资源,二是大家能坐下来聊聊营销方案。” 那五年,联盟确实赚到了钱,雅培紫菁系列在江苏的业绩做到全国第一,证明了抱团的价值。但2018年,这个运作了五年的联盟还是走到了终点。

复盘第一次联盟的结业,何江看得通透:“ 一是大家日子太顺,觉得 ‘ 不加入联盟也能当本地老大 ’ ;二是管理层都是义务帮忙,没工资,年轻人觉得是 ‘ 白干活 ’,没人接;三是江苏市场太特殊——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大,苏南好卖的货,苏北可能认都不认。”

那次散伙饭上,何江没说太多话,但心里清楚:联盟的逻辑没问题,只是时机和模式没踩对。

这一等,就是七年。

2025年,当何江再提组建母茵荟盟时,响应者远超预期——不仅有老联盟的 “ 兄弟 ” ,还有南京、徐州等城市的80后年轻老板。这一次,没人再提 “ 义务付出 ”,反而主动要求 “ 统一系统 ” “ 分摊成本 ” ;没人纠结 “ 本地老大 ” 的面子,反而追问 “ 怎么把毛利从10%提上去 ” 。

“ 市场教会了大家清醒。” 何江说。

2019年出生率较2016年腰斩,2020年疫情改变了消费习惯,叠加经济下行,曾经 “ 躺着赚钱 ” 的母婴店开始发愁:奶粉利润薄如纸,纸尿裤成了 “ 快乐的搬运工 ” ,连不太发达的苏北地区的门店都在喊“线上抢生意太狠”。

更关键的是,当全国性整合平台试图进入江苏时,本地老板们突然意识到:“ 江苏母婴的根在本地,只有我们自己懂这里的门道。” 这种 “ 不能被外来者冲散 ” 的危机感,成了母茵荟盟最实在的起点。

市场教会了大家清醒

从2013年 “ 赚资源红利 ” 到2025年 “ 找生存出路 ” ,两次联盟的变迁,藏着何江对行业的思考:母婴行业早已过了 “ 单点突破 ” 的时代,只是以前日子好过,没人愿意承认。如今不得不低头时才发现,带着敬畏心扎本地、带着共享心抱成团,或许是唯一的路——至于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他也在看。

Part.02

母婴大商

守正:先懂江苏的 “ 脾气 ” ,再谈抱团

2025年2月13日,江苏13个地市的母婴头部连锁聚在无锡江阴,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母茵荟盟才算正式立起来。对何江来说,这不是 “ 功成 ” 的标志,更像 “ 试错 ” 的开始。

“ 做江苏母婴,得先认江苏的 ‘ 脾气 ’ 。” 这是他做了二十多年母婴生意的直觉,也是被市场教训过的心得。

江苏母婴有三个鲜明特质:起步早,早在2000年就形成 “ 大百货 ” 模式,奶粉、纸尿裤、棉纺、玩具全品类均衡发展,不像内陆省份多依赖单一品类;服务全,水疗、产康、月子中心等服务起步早,不是简单的 “ 卖货 ” ,而是 “ 卖解决方案 ” ;底子厚,每个地市都有深耕十年以上的头部连锁,“ 十三太保 ” 各自为战时,都是本地市场的 “ 顶梁柱 ” 。

第一次联盟时,何江就吃过 “ 不懂本地 ” 的亏。当时联盟主推的一款苏南热销奶粉,到了苏北根本卖不动——苏北消费者更认性价比,对进口粉的接受度远低于苏南。这次教训,成了母茵荟盟的 “ 前车之鉴 ” 。

母茵荟盟成立之初,何江就定了条规矩:不搞 “ 一刀切 ” 。总部谈来的资源,13个地市可以根据本地需求调整;定制款产品先在小范围试销,苏南卖得好再逐步向苏中、苏北渗透;甚至连运营方案,都允许各地 “ 因地制宜 ” 。

“ 左大姐在苏北做了三十年,她比我们更清楚当地妈妈喜欢什么。” 何江提到的 “ 左大姐 ” ,是苏北母婴圈的 “ 一姐 ” ——淮安爱婴超市创始人左海萍,也是母茵荟盟的股东之一。去年,左大姐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帮联盟谈下了一款国产粉的定制资源,价格比总部单独谈判还低3个点。

“ 这就是本地力量的价值——我们不是要取代谁,而是把每个人的长板拼起来。”

这种对本地市场的敬畏,还体现在对 “ 边界 ” 的坚守上。当全国性整合平台忙着跨省扩张时,何江给母茵荟盟划了条线:“ 只做江苏。”

不是没能力走出去,而是他深知:“ 江苏的房租、人工成本是内陆的3倍,靠 ‘ 低价定制品 ’ 赚差价的模式走不通;这里的消费者认服务、认体验,不是简单 ‘ 卖货 ’ 能满足的。”

母茵荟盟的做法很 “ 江苏 ” :聚焦提升毛利,但不依赖单一高毛利品,而是让奶粉、纸尿裤、营养品、棉纺 “ 四条腿走路 ” ;重视服务,但不把水疗当免费引流工具,而是做成 “ 体检+运动+抚触 ” 的付费服务,单客价60-80元,反而成了门店的利润增长点。

把每个人的长板拼起来

“ 别人学江苏母婴,学的是表面的 ‘ 全品类 ’ ,其实核心是 ‘ 平衡 ’ ——既要赚商品的钱,也要赚服务的钱;既要守住老会员,也要吸引新客群。” 何江说,但这种平衡能不能找到,还得看市场反馈。

Part.03

母婴大商

破局:从 “ 拼资源 ” 到 “ 建生态 ”,联盟模式还在试

母茵荟盟的总部在无锡,初步组建了4个人的运营团队,但就是这个看似 “ 轻量 ” 的团队,却撬动了江苏13个地市的母婴资源——这背后,是何江对联盟模式的彻底重构。

第一次联盟更像 “ 采购联合体 ” :总部谈资源,大家分货卖,一年做3000多万的量,利润按销量分。但母茵荟盟想试试不一样的:从采购到营销,从系统到服务,能不能串成一个闭环?这是何江的大胆尝试,构建 “ 全链条运营共同体 ” 。

最开始的难点是 “ 统一系统 ” 。

成立初期,何江提出换掉各自的收银系统,统一用 “ 华创系统 ” 时,不少门店犯了嘀咕:“ 数据都打通了,会不会被总部 ‘ 拿捏 ’ ?”

何江的办法很实在:统一系统但不统一财权。“ 数据总部能看,但13个地市之间互相看不到;钱还在你们自己账上,总部碰不到。”

他算过一笔账:统一系统后,品牌方的线上资源能一键下发到门店,会员能跨区域核销,光是沟通成本就能省30%。一个月后,13个地市的系统全部更换完成——不是靠说服,而是大家看清了“效率比控制权更重要”。

这套系统成了母茵荟盟的 “ 连接点 ” 。乐茵的水疗服务方案刚落地,徐州的门店就能在系统里看到流程细节;苏北一款纸尿裤定制品卖爆了,苏南的门店能实时调货补仓。“ 以前是 ‘ 信息孤岛 ’ ,现在是 ‘ 毛细血管 ’ ,资源流动快多了。” 但何江也说,系统只是工具,能不能真的发挥作用,还得看后续磨合。

运营模式也在改。母茵荟盟成立了总公司 “ 瑞锦元 ” ——从飞鹤、伊利的定制品谈判,到抖音同城营销方案设计,再到乡镇加盟店的培训,运营团队全程 “ 陪跑 ” 。何江的要求是:“ 不是总部给指令,而是门店提需求,我们来落地。”

江苏有些乡镇单体小店连电脑都没有,更别说会员管理了。母茵荟盟就手把手教,从会员梳理开始。“ 这些单体店不是缺资源,是缺方法。我们要做的不是给鱼吃,而是教钓鱼。”

更难的是 “ 利益分配 ” 。

母茵荟盟的利润不向总部倾斜,而是按 “ 贡献值 ” 分配——既看销量,也看资源贡献,还看赋能效果。

“ 联盟不是 ‘ 大锅饭 ’ 平均主义,但也不能‘赢者通吃 ’,得让每个人觉得值得。”

更难的是 “ 利益分配 ”

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了些积极信号:成立半年,母茵荟盟的奶粉定制品在江苏的市占率提升了8个点;乐茵的纸尿裤毛利从15%涨到29%;苏北几家门店的水疗服务收入,从 “ 几乎为零 ” 做到月入5万元。更重要的是,13个地市的综合毛利从22%提升到28%-34%——在江苏高成本的市场环境里,这个数字意味着 “ 活下去 ” 的底气。

Part.04

母婴大商

大商之道:不是做 “ 老大 ” ,而是做 “ 搭台人 ”

采访中,何江多次提到 “ 我不是在做联盟,是在搭台子 ”。这个 “ 台子 ” 上,有跟了他十几年的老伙计,有刚入行的80后老板,也有乡镇里的夫妻老婆店。而他的角色,不是 “ 台主 ”,而是 “ 守台人 ” 。

这种定位,源于他对 “ 大商 ” 的理解。在他看来,真正的大商不是 “ 把对手打败 ”,而是 “ 带着大家一起做蛋糕 ” 。

母茵荟盟成立时,有全国性平台开出优厚条件邀请乐茵加入,何江拒绝了:“ 他们的货不一定适合江苏市场是次要的,关键是他们想 ‘ 收编 ’ 我们,而我们想 ‘ 一起玩 ’。” 这不是自信,是他觉得 “ 外来模式未必适配本地 ” ,不如自己试试。

他的 “ 守 ” ,体现在对 “ 同频 ” 的坚持上。母茵荟盟不轻易扩编股东,13个地市股东定了就不再增加;发展加盟商时,先看 “ 理念 ” 再看 “ 实力 ” ——如果只是想来拿定制品资源,不配合运营,给再多钱也不接。“ 宁可不做,也不能坏了规矩。”

他的 “ 放 ”,体现在对年轻人的信任上。“ 年轻人敢用新工具,抖音同城、私域运营这些,他们比我们玩得溜。” 何江不仅不干涉,还把线上运营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自己甘当 “ 后盾 ”。

这种 “ 守正 ” 与 “ 开放 ” 的平衡,让母茵荟盟有了独特的凝聚力。每月的股东会上,70后老板聊供应链经验,80后老板讲线上玩法,没人摆架子,没人藏私心。“ 以前开会是 ‘ 互相试探 ’ ,现在是 ‘ 掏心窝子 ’ ——因为大家知道,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真正的大商不是 “ 把对手打败 ” ,而是 “ 带着大家一起做蛋糕 ”

何江说,“ 我做母茵荟盟的初心,不一定能看到联盟做到多大,但只要能让江苏母婴店活得好一点,让跟着我们的人赚到钱,就够了。” 这是他的真心话,也是眼下最实际的目标。

Part.05

母婴大商

穿越周期的答案:扎根本地,抱团生长

当下的母婴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生率下滑、线上分流、成本高企,不少人感叹 “ 生意难做 ” 。但在何江看来,挑战里藏着机会——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哪怕要不断试错。

母茵荟盟的实践,或许提供了一种可能:不是所有整合都要 “ 全国扩张 ” ,深耕本地也能做出价值;不是所有联盟都要 “ 绝对统一 ” ,保留个性的融合或许更有韧性;不是所有增长都要 “ 靠新赛道 ” ,把老本行做深做透,同样能穿越周期。这一切,都在验证的路上。

何江正在推动一件 “ 慢事 ” :把13个地市的服务标准统一起来。从水疗师的培训流程,到产康服务的定价体系,再到月子中心的安全规范,一点点打磨。“ 商品可以标准化,但服务要靠人。把人培养好了,服务才有溢价。”

他还有个更远的规划:让母茵荟盟的模式能 “ 复制 ” 给江苏的中小门店。“ 不是让他们加盟,而是把我们的采购资源、运营方案开放给他们,哪怕收点服务费也行——大家好,行业才好。”

采访结束时,何江平静地看着窗外说:“ 我做了一辈子母婴,最清楚这个行业的根在哪——不在高大上的概念里,而在一个个门店里,在一个个妈妈的信任里。”

从乐茵到母茵荟盟,从 “ 自己赚钱 ” 到 “ 带着一群人赚钱 ”,何江的故事,是一位母婴商人在行业变局里的挣扎与探索,也是江苏母婴行业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大商精神,不是在顺境里领跑,而是在逆境里互相扶持;不是把蛋糕做大后独吞,而是带着更多人学会做蛋糕。

在逆境里互相扶持

带着更多人学会做蛋糕

这可能是母婴行业穿越周期的一种尝试: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带着身边人一起往前跑。至于是不是最终答案,还得交给时间。

奶粉稳居第一,多品类增长强劲!《2025年母婴市场消费洞察》发布

08-02

【深潜一线89】连锁化与服务化,在重庆母婴市场各自开花|动销川渝

07-24

【深潜一线83】西北母婴市场:风沙中的韧性生长与机遇,6月24日西安见!丨动销西北

06-23

【深潜一线82】小品类大智慧!新时代下西北母婴市场的韧性与机变丨动销西北

06-19

我懂宝宝与婴童品牌网再度续约合作,持续携手深耕大母婴市场!

北京我懂宝宝科技有限公司 06-13

标签:母婴市场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