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定制之风已从奶粉吹向营养品
-
2025-08-11 10:18 来源于:营养品观察
渠道定制奶粉曾一度撕开同质化竞争缺口,如今,这股风吹向了增速迅猛的营养品市场。母婴行业观察一线探访发现,营养品定制早已不是个例,而是从浅层试水升级为战略标配。
进一步深挖,营养品刮起渠道定制风的背后,实则印证了行业单纯依靠品类红利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激烈竞争下,渠道面临甩不掉的生存焦虑、品牌也有藏不住的破局需求。
从渠道维度来看,生意增长和生存发展的焦虑如影随形。电商价格绞杀与通货利润薄如纸,传统的代理商分销模式下,从厂家到各级代理商,再到终端门店,冗长的分销链条上每一层级都需要赚取利润,层层加价后,终端售价早已失去市场竞争力。更致命的是,实体渠道在价格谈判中始终缺乏话语权,既无法争取更低的进货价,又难以自主掌控终端定价权,导致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即使营养品曾被寄予厚望,但伴随着市场上同类产品泛滥,终端门店为留住客源难免陷入价格战泥潭。
从品牌维度来讲,破局突围和生态卡位的需求愈发迫切。随着营养品赛道的入局者纷至沓来,蓝海变红海,这种转变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不断显现,诸如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渠道及营销费用高企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早期的野蛮式爆发增长难以为继。如今的营养品市场,已然开启一场全新的生存游戏,在这样的困局下,品牌或是以差异化破局重构价值链,或是在价格战中沦为渠道附庸。
双重因素推动下,渠道定制化营养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于渠道商而言,定制化产品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壁垒,更能凭借独家性提升溢价空间,成为稳定利润的“压舱石”;于品牌而言,与渠道深度绑定的定制化合作,则是其打破同质化僵局、降低拓市成本、实现精准触达的关键抓手。
然而,目前来看,定制化背后仍有隐患,这些潜在风险如同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礁:
其一,伪定制产品泛滥。从产品端来看,部分品牌为了快速满足渠道的个性化需求,可能在定制化的研发环节采取短平快的投机策略,仅更换包装或规格便冠以定制之名推向市场。这种流于表面的伪定制,本质上仍是换汤不换药的同质化产品,与渠道而言,看似满足了独家专供的需求,却无法真正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尤其是当消费者后知后觉发现后,渠道不仅难以实现溢价销售,反而会损害自身口碑。同样的,对品牌而言,这种定制合作看似节约成本,但长期来看,实则是在透支品牌公信力。
其二,价格体系崩坏引发连锁反应。一方面是渠道互搏愈演愈烈,当同一品牌为不同连锁定制相似产品,导致终端比价厮杀,部分渠道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可能会擅自打破既定的价格规则,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而这种单方面的降价行为,会迅速冲击整个价格体系,原本合理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另一方面,消费者信任危机频发,当消费者发现同一定制化产品在不同渠道的标价悬殊时,极易对产品的真实价值产生怀疑,一旦用户信任崩塌,很可能对品牌的全线产品产生抵触心理,致使品牌口碑急转向下。
在母婴行业观察的定向访谈中,一位资深从业者就谈到,“大品牌跟大渠道做定制款产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换包装不符合做产品的原理,而且一个产品两套包装,消费者就会乱套,一旦定制,下一个问题就是价格,要不要打折,打折的话就破坏了整体的生意健康度。”
说到底,渠道定制本身并无原罪,只是真正能让品牌与渠道实现持续共赢的,不在“定制”这个动作或者形式本身,而在其所承载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内核——品牌商要做的是平衡好品牌调性与渠道利益,渠道方要做的则是兼顾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
-
一边红海混战,一边蓝海夺金:婴童营养品市场双潜力赛道揭秘
04-08
-
营养品市场容量能超婴配粉?区域头部代理商纷纷布局
03-22
-
广东区域头部代理如何看待营养品市场破局之道?
03-06
-
忽然一周 | 于东来称将停止帮扶企业;天猫国际上年度婴童营养品市场增速达45%;Babycare深化与沃尔玛的合作
09-30
-
母婴日报 | 澳优任命新董事会主席;有消息称阿里京东将互相开放;天猫国际上年度婴童营养品市场增速达45%
09-27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