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人亲历,订单量下滑三成,但中医类保健品却不断上升!
-
2024-12-21 10:54 来源于:营养品评论
文|木帛
昨天下班拼车回家,遇到一车主李鹏(化名),交流中得知他上午打卡上班,下午出来跑滴滴。
什么班,只上半天?我顿时来了兴趣。
李鹏是医药物流公司的,点对点负责某医药连锁特定区域的20家门店配货。
上午到仓库拉货,送货,下午就没什么事,就可以下班了,“闲着也是闲着,就出来跑滴滴,补贴家用”。
药店重视滋补保健类产品
在药店领域,物流板块早已高效对接,有特定的物流来对接药店,甚至有专门的物流。“我们公司的物流体系就是只服务于药店,之前也给叮当快药做配送,后来就主力给线下药店配送了。”李鹏表示。
“药店在线上下单,仓库工作人员分拣,我们只负责物流配送,包含各类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年关将至,配送的清单里还多了很多米面粮油,“主要是药店会员兑换积分送的礼品。”
最火爆的时候,大家都在囤连花清瘟等药品,每天几乎不停歇,有的药店一天要送两趟。
而现在,“药品配送订单量,下滑了将近三分之一。”去年李鹏负责配送的药店连锁,新开了20家店,今年全部关闭调整。原因是运营成本太大,连锁关店自保。
因此,药店也在寻求保健品、滋补品的新增量。
药店主要对接的是中老年人群,为了刷医保,会在药店买各种各样的药品、补品,这是药店的主力来源。
“但由于医保限制,不少保健品无法直接刷医保,有些药企出品的中医类产品可以刷,多是某某丸类中医药类产品,更偏药食同源,介于保健品和药品之间。很多老人主要是把这类药当保健品吃。”
据法伯全渠道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全渠道中成药市场销售额达47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五年复合增长5.3%,在疫情恢复阶段呈现了回暖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相对较高,银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成药市场的发展。
消费者多元尝试
除了是医药物流人,李鹏同时还是位80后二胎宝爸,大儿子读初中,小女儿三岁。虽然他经常与医药人打交道,但家里为孩子营养补充操心的还是妈妈,几乎没有受到李鹏职业影响。
李鹏分享道,大儿子基本没有补充过营养品,女儿是疫情年出生的,加上家里比较宠爱,有补充营养品的习惯。食用的品牌主要是医生推荐,以三精和伊可新为主。
“印象深刻的是DHA,当时医生推荐到指定药店购买,一瓶就要598,没有折扣,后来吃了两瓶没再吃了。”
不过,目前妻子在各个宝妈群里,看到其他宝妈分享,也愿意尝试,买过乳铁蛋白、接骨木莓等产品,“牌子已经记不清了,反正之前没听过。”
从李鹏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出,当前保健品渠道多元化,消费者愿意多方尝试,即使是信任大品牌的用户,遇到新品类、新产品时,也愿意尝试。
营养保健品这个市场,新品牌永远有机会。
-
读书笔记①|实战方法论,直击门店经营问题
婴童门店 12-21
-
央媒关注!特配粉“春天”来了,迎来精耕好时机!
婴幼儿配方奶粉 12-21
-
最后一片蓝海?掘金拉美市场,这些关键信息你不能错过
国外市场 12-21
-
当“Z世代”成为主角,婴配粉品牌如何呈交“圈粉”新创意?
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奶粉 12-21
-
“同仁堂”收购“同仁堂”?
同仁堂 12-21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