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型门店“由盛转衰”?一线实战派分享经营之困与破局之法

曾是行业增长亮点的调理型门店,正遭遇客流锐减、口碑下滑的挑战。

面对“由盛转衰”的现状,一个问题摆在从业者面前:究竟是调理服务本身出了问题,还是门店做调理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通过深挖一线先行者们的经历,来寻找一些破局的智慧。

一、定位之惑:从“治病”到“养护”,重塑门店价值锚点

许多调理型门店在遭遇客流下滑时,首先面临的困惑往往是“我们到底能为顾客做什么?”这种困惑的根源,在于对自身定位的模糊。不少门店在起步阶段,无意中将调理服务等同于治疗,试图解决孩子已发生的病症,从而与专业医疗机构产生了不必要的竞争。

宜良亲亲宝贝的方世萍就曾深陷这种困境。她早期的调理项目不温不火,团队信心屡受打击。她发现,来找她的顾客,孩子往往已经生病了,调理效果不稳定,有时孩子调理后甚至还需要住院。这让她意识到,当门店试图承担“治病”的角色时,不仅能力有限、风险高,更重要的是,违背了消费者对医疗体系的固有认知。

方世萍后来对门店定位做了根本性调整:“治病是医生的事,我们能解决的是如何让宝宝少生病和长得更好。” 认清自己的“能”与“不能”,不与医院抢赛道,而是把重心放在“预防”和“日常养护”上。我们的价值在于通过持续的调理,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从源头减少生病,优化成长。

这种定位,也意味着要杜绝“产品导向”的伪专业。江西伊心敏的胡冬冬曾观察到,门店在顾客咨询孩子拉肚子问题时,不问缘由直接推荐益生菌,结果顾客觉得“什么毛病都没搞明白,你就给我推荐产品。”这种做法,把调理服务简单化成了“卖产品”,缺乏对生命系统性认知的支撑,自然难以建立长期信任。

此外,要构建稳固的价值锚点,还需强化基础品类,确保“流量入口”的稳固。广西多爱创始人杨绿提出:“无奶粉不母婴,保健品是增项而不是主项。”调理服务必须以门店的基础流量品为协同。南宁优乐宝贝的秦嘉敏也强调,奶粉、纸尿裤等基础品类,是门店与消费者建立首次链接、培养初步信任的“敲门砖”。没有这些基础品类吸引客流,调理服务即便再专业,也可能面临客流枯竭的风险。我们需准确认识到各品类在母婴消费链条中的“生态位”,通过基础流量品,为调理服务的高门槛信任建立入口。

二、深化专业:从“产品推销”到“生命管理”,构建系统解决方案

当门店认识到要转向“养护”时,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专业”,提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客流下滑,往往也折射出顾客对门店专业能力的质疑。

南宁优乐宝贝母婴创始人秦嘉敏讲:“想把调理型营养品做好肯定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我亲自抓。” 她强调,一个深刻理解健康调理的老板,才能带领团队构建门店真正的专业壁垒。

那么,“真专业”具体该如何构建?母婴产业专业导师杨帆认为:“健康不是独木桥,调理矩阵才是王道。”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对生命健康的整体性认知:孩子生病或体质弱,往往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情绪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只靠某一种产品或方法,很难解决根本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综合调理,才能触及生命的深层机制。

比如,他建议从中医的“肾主骨”底层理论入手,解释孩子“肾经不足”可能导致的问题,并给出食疗、气疗等非产品化的居家调理建议,让家长对健康源头有更深的理解。杨帆还强调,门店的话术要将产品功效转化为家长最能感知的“育儿结果”和“情绪价值”,如推荐DHA时说“宝宝吃DHA,会让你觉得很省心,因为他会坐得早,会爬得早,会说话早,会走路早”,这种“结果导向”的话术,能够精准连接产品价值与家长痛点,快速促成交易。

此外,在过敏调理领域,江西伊心敏的胡冬冬老师建议,将专业体系的深化和医养结合视为构建信任、赢得客户的关键。他指出,过敏本身是疾病,医生是最专业的人士,但医生无法做随访跟进和饮食调整。母婴店的价值,正是在于弥补医生的不足,解决随访跟踪和饮食调整问题,并通过营养品干预过敏。

他建议,门店应对过敏医学文献、销售话术和案例进行系统研发和人员培训。这种与现有医疗体系的协同和功能补充,也是门店赢得信任的关键。

三、维系信任:从“功能消费”到“情感共鸣”,打造家庭的“生命港湾”

即使门店专业能力提升了,许多老板发现,顾客也可能只是“买一次”,难以成为忠实的回头客,更难主动转介绍。仅仅满足功能需求,已经不足以打动新一代的年轻父母。

宜良亲亲宝贝的方世萍老板,她即是从对宝宝身体的关注,转向了对妈妈情绪的关注。她发现,妈妈们从“老婆”升级为“妈妈”后,心理和生理压力都很大。于是她喊出了一个口号:“我们懂宝宝的育儿需求,更懂妈妈的焦虑。” 年轻父母需要的不只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种情感支持和理解。当我们能倾听妈妈的烦恼,比如育儿焦虑、家庭关系困扰,并给予共情和引导,让门店成为家庭关系协调者时,便能建立起极高黏性和排他性的信任,才能真正实现口碑传播和客户留存。

这种信任关系的维系,还体现在服务场景的创新与拓展上。七步堂创始人梁从彪就洞察到,“产品是聊天聊出去的,聊天高手就是销售能手。”为促成这种“聊销”模式,梁从彪建议门店可拆掉部分货柜,设置会议桌,烧好养生茶,邀请顾客坐下交流,通过更深度、更自然的互动,形成服务黏性。

同时,门店还需拓展服务宽度与深度,成为“全家健康生命伙伴”。比如梁从彪就觉察到,客户的家是促成营养品交易大单的关键场所。当导购踏入顾客家中,进入的是一个私密且信任感强的场景,一切关于家庭生活及健康的话题都可以更轻易展开。

综上所述,调理型门店真正的出路,在于重构门店与家庭的“生命信任”关系。

健康调理型门店重新拥抱奶粉?

07-31

单一调理难以为继,健康调理型门店要“多条腿走路”了

07-02

“多维度评估”、“医养结合”成调理型门店经营新思路?

06-09

膳贝乐【第一届标准化调理型门店打造】在长沙启幕

05-29

调理型门店也不行了?

05-06

标签:调理型门店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