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童洞见】中国能有真正的母婴硬折扣店吗?|母婴生活提案店⑤
-
2025-04-02 11:32 来源于:营养品评论
文丨中童传媒总编 王晨
真正的硬折扣店
国内有好几个母婴连锁提出要干硬折扣店,比如山东的婴贝儿,四川的中亿,云南的婴格,湖南的阳光苗苗。
其实不管是否有经济低迷,总有一部分人追求高性价比。中国之前是没有硬折扣母婴店的,甚至绝大部分行业都没有硬折扣店。因为中国在2016年之前经济高歌猛进,大家赚钱多,预期好,主流是在消费升级,市场是越来越追求品牌的,也敢超前消费。
中国的商超从一开始就是摸着发达国家的同行过河,自然也学着做自有产品,但是中国商超的自有产品就一直做不起来。因为向品牌商收通道费就赚得盆满钵满,沉淀下来的资金都能去开发房地产,为什么要干自有产品这么累的活儿?那品牌商为什么甘心交通道费?还不是因为加上通道费,消费者依然会为品牌买单。
从贫穷中崛起的国家,必然有一个暴富之后报复性品牌化消费的阶段。我们不过是在重复美日韩曾经走过的路。虽然家乐福、永辉、国美、苏宁天天在都市报大打促销广告,动不动就要价格战打到底,但那是糊弄消费者的。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都是正价渠道,跟折扣根本不沾边。
更不用说什么十元店之类的所谓折扣店。那实际上是低质低价产品的正价店,你觉得10元的东西便宜,店老板的毛利30%起,高的能到60%。
十元店在中国一直没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东西太差了。中国的主流是向上消费,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十元店能做起来就有鬼了。
而硬折扣店的毛利都在20%以下。问一问当年的中国渠道商,不要说零售商,就是批发商都未必能接受这样的毛利。
在中国,硬折扣店只能是在产能严重过剩,消费长期不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没错,就是现在。
但是,硬折扣店是很难干的。因为没有一个品牌商会支持硬折扣店动辄30%的折扣。品牌商都会发展不同的渠道,也允许不同渠道之间有价格差异,但是这些价格差异不能太大,而且还得差异得有理由。
比如商超比便利店便宜,是因为购物距离,你要是愿意为了瓶矿泉水能便宜5毛,宁可跑到3公里外的商超买,那我便利店也认了。
再比如奥莱比奢侈品店便宜,不但因为奥莱至少在20公里外,更因为奥莱里都是奢侈品的尾货、陈年货和断码货。奢侈品牌为了防止奥莱渠道对正价店的冲击,甚至会为奥莱渠道专门开一条生产线,产生完全不同的货,彻底杜绝硬折扣对正价货的冲击。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很多打着硬折扣店招牌的新兴零售店,实际上是软折扣店。你在里面能看到一些大品牌的货,往往都是临期品,大部分商品都是听都没听说过的杂牌。这样的店,跟十元店一样,是杂牌的正价店,是做不起来的。
没有品牌商的允许,没有稳定的低价货源,硬折扣店就只能靠自己省出30个点:做自有产品,找工厂代工,省下品牌费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些是节省的大头。
再通过精简SKU,加大单品的采购量向工厂进一步压价,通过现金采购甚至预付款再压价,简洁装修节省装修费,管理精打细算减少浪费,放弃一二级档口压缩房租,从地缝里扣钱,甚至正常的商品差价都不考虑盈利,就是靠会员费赚钱。
硬折扣店的硬,就硬在这里。讲到底,硬折扣店是不降低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降低了价格,核心是它删除了品牌溢价,降低了流通成本。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能有母婴硬折扣店吗?
-
帝斯曼、BASF坐镇上游,为何渠道仍喊“营养品瓶颈在供应链”?
营养品市场 04-02
-
益生菌③:从“她经济”到“精准健康”,女性私护益生菌引爆新赛道
益生菌 04-02
-
数字智能丨从成本到利润:阿菲金饲料转化率技术在规模牧场的实践
乳业 04-02
-
布洛芬巨头,为何“增收不增利”?
布洛芬 04-02
-
5亿营养品惠商政策投向哪儿?天猫健康划了这三个重点赛道
天猫健康 04-02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