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童洞见】母婴硬折扣店:收入降级但消费不降级的生活方式|母婴生活提案店④
-
2025-03-29 11:04 来源于:中童观察
文|中童传媒总编 王晨
每个时代的物质基础,都会塑造各自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都会诞生相对应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前,中国倡导是咱们工人有力量,妇女能顶半边天,生产是第一位的,消费是被压制的,毕竟那时候整个国家都很穷,又没有外援,原始资本积累只能靠自力更生,对应的生活方式只能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后来改革开放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确立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就成了全社会追逐的目标。这套生活方式是通过留学生和电视节目整套输出的,因为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美式生活方式已经非常成熟定型了:大豪斯,私家车,家用电器,牛肉汉堡好莱坞。
对应的零售业态是什么呢?
沃尔玛,百思买,家得宝,麦当劳,AMC。
国人向往的美式生活方式是如何在中国落地的?
当然一样得通过零售业。与中国的大多数行业一样,中国零售业也是摸着美国过河的。永辉,国美,德克士,红星美凯龙,万达影院。
大家到这些门店里去消费,就实现了美式生活方式。
可以说,改革开放头40年,中国人应该买什么东西,过什么日子,是美国人告诉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么形而上的东西,是怎么给中国普罗大众洗脑的?就是靠的这些零售业态。他们是新生活方式抢滩新大陆的桥头堡。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所有的零售店都是生活提案店,哪怕是只卖几个单品的早餐铺,你吃的是汉堡配薯条还是油条配豆浆,都是背后美式和中式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为什么有的品牌想进购物中心开店,却被无情拒绝,理由是“贵品牌与本购物中心的调性不符”?会运营的购物中心,都会考察商铺的品牌调性,不符合调性的,给的房租和分成再多,也不让进,不然砸牌子。
什么是调性一致?其实就是同属一种生活方式。
比如,永辉在购物中心开店,只会放它的绿标店。因为它的红标店是第一代店,比较土,绿标店是经过升级的,更洋气,不论是空间、装修还是品牌组合,更符合城市中产阶级的审美和偏好。
反之,一个购物中心如果不注意这种调性的统一,招商方面只要给钱就让进,毫无统一规划,那就必死无疑。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她到购物中心逛街,买衣服只能找到一两家中意的品牌,吃饭都是不入流的苍蝇馆子,化妆品和商超都是从来没听说过的非连锁单店,一通逛下来都钱都没花出去,还要再去另一个地方,那么她下次再也不会来了。
国内商场和商业街在建好之后,如果都卖给散户投资客,投资客再各自出租,这样的商场商业街必死无疑。当年潘石屹在北京CBD的核心国贸盖的建外SOHO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地产商,房子盖好之后迅速卖掉无可厚非,当时的地产商也都是这么玩儿的,因为要回笼资金赶下一个项目,但是坐拥北京最富有最核心的商圈,最高质量和最高密度的客流,建外SOHO的商业部分却一塌糊涂,始终无法建立匹配的购物消费氛围,就是因为潘石屹已经把建外SOHO都卖给一个个的商铺投资者了。这些投资者才没有商业规划意识,他们只想做收租公,谁付钱多我就租给谁,管你是干什么的,品牌是什么调性的。于是租下铺位的零售商、餐饮店和服务业态五花八门,什么档次的都有。
消费者可能会在这里找到一家很符合自己口味的小资咖啡馆,但是想买个口香糖,却找不到一个自己熟悉的连锁便利店,边上的杂货铺灯光昏黄,货架上都是自己没听说过的杂牌,你说他是什么感受?
是什么让消费者在建外SOHO感受到这种拧巴?
就是生活方式。
一种生活方式是有内在一致性的。你也可以理解为阶级性。中产阶级有中产阶级的品味,工人阶级有工人阶级的审美。一个零售店,一条商业街,一个购物中心,不能在品牌和产品组合上迎合这种一致性,就会给目标消费者一个感觉:没什么可逛,没什么可买。
建外SOHO至今依然无法走出杂乱无章的怪圈。它的失败证明了一件事:零售业不是搞定选址就搞定一切了。
5年前,精品店给母婴生活提案店打了一个样。精品店是典型的消费升级,在中国母婴消费本身就高半格的基础上,再往上拔高了一个档次,有的精品店甚至接近轻奢。精品店的迅速崛起,引来了母婴同行的羡慕和效仿,大家纷纷跑到江浙去学习。
但是没想到,经济的持续低迷一样重创了中产和金领。精品店在过去2年里经历了业态诞生以来最大的危机,中产和金领消费降级了,精品店却无法短时间内调整供应链,只能打折应对。但是打折就不是精品店这种业态该干的事。精品店要做的是当年无印良品一样的事:提出经济低迷期,跌落的中产应该适应那种生活方式。
而大众市场的消费降级则更为猛烈。不打折不送券就卖不出东西。于是全国各地都有母婴连锁提出要调整门店,做“硬折扣店”。
什么样是“硬折扣店”?德国的阿尔迪就是。这种硬折扣店里大部分商品都是零售商的自有商品,因为大品牌不会常年打折,最多给连锁提供一点尾货,那点东西是撑不起一家门店的。母婴店要做真正的硬折扣店,就必须做自有产品,用多年积攒下来的零售品牌做背书。这种硬折扣店,也给宝妈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品质产品,折扣价格,但是没有品牌。
这不就是当年无印良品创始人的理念吗?只不过在大众的硬折扣店这里,不需要一个“空即万物”的哲学理念来包装。
-
开年第一盛会|实地探访,揭秘广西母婴市场冷暖与精耕策略!
02-12
-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刘德寰:母婴市场随社会结构变化不断调整丨2024CBIS高光
12-31
-
艾瑞咨询洞察母婴市场数字化变革 宝宝树等垂直平台扮演关键角色
12-17
-
【中童数据】AI儿童陪伴:数据揭示母婴市场的下一座金矿
12-12
-
勤策解决方案高级顾问李培文:市场新趋势下,揭示母婴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的五大增长引擎
11-02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