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童洞见】AI将导致母婴生态大乱,重构已经开始
-
2025-03-03 11:05 来源于:中童观察
文丨中童传媒总编 王晨
AI对弱者是最友好的
起了个大早,却赶个晚集。
这是一位母婴大佬对人工智能的感受。
openAI发布ChatGPT,他第一时间就跟进了。那时候openAI要付费使用,付费还要开通美元账户,还要翻墙,相当麻烦。结果DEEPSEEK横空出世,免费还开源,一下子就在国内各种APP上普及开来,极低的硬件使用门槛,人人拿部手机就能用,360还开通了专线确保不会线路繁忙用不上,使用人工智能变成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无非是等几秒让人工智能思考,从母婴厂家到母婴连锁,25年春节回来后,大家都开始用DEEPSEEK了。这位母婴人发现同行一夜之间就拉平了他们在人工智能应用上3年的差距。
确实令先行者相当郁闷。
3年的抢跑优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原来可以仗着实力,保持甚至拉大与同行的距离,现在这个玩意免费,使用0门槛,再弱小的同行,现在也可以在人工智能上跟他平起平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每一次新生产力的突破,都是一次平权,也就是权利和机会的平等,让原来只有少数富人能干的事,惠及所有人,
怎么讲?
因为新生产力需要规模效应。比如电的发明,一诞生就注定了必须规模化,否则如果建一座发电厂,研发出电视冰箱洗衣机这样用电的产品,只是给少数富人用,那看一次电视的成本会高到连富人也消费不起。
因此,电作为当年的新生产力,一出现,电厂就要奔着接入所有单位和家庭去,所有的用电驱动的产品,都要奔着每家每户人手一个去。
这就是新生产力的平权——人人都能用上,人人都能负担得起,大家又被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因此,新生产力对弱小者是最友好的。新生产力诞生之前,弱者离强者十万八千里,几辈子都赶不上,利益格局是固化的。新生产力诞生之后,强者和弱者在早期完全是平等的,新生产力会迅速拉近强者和弱者之间的距离,强者往往由于在旧时代的路径依赖和利益纠葛,在应用新生产力上掣肘太多,反而容易被弱者迅速超越。
回想一下上一波新生产力——互联网,是不是经历了这个过程?当年的马化腾、雷军、马云,哪个不是旧时代的弱小者,卑微者,在大佬眼中,是个根本看不见的尘埃,却依靠互联网这种新生产力,短短20年间就成为中国的新首富群体,重新瓜分了财富。
这就是新生产力平权的巨大威力。
因此,人工智能作为最新的生产力,又将全球商业推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十字路口。这样掀桌子重新洗牌的机会,不是年年有的,几十年才出现一次。
在我看来,母婴业要空前重视人工智能,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渠道,和新进入母婴业的小白。这是2000年互联网崛起以来,又一次弯道超车、逆天改命的时刻。
图片
AI会破了现在的商业生态
人工智能的出现,不是简单地消灭一些传统岗位,创造一些新兴岗位那么简单,尽管这个问题大众最关心,毕竟跟自己的饭碗息息相关。
人工智能将重构商业生态,不是消失和诞生一两个岗位,一些产业生态位会消失,新的产业生态位将诞生,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原来的边缘人将走到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
比如,上一轮生产力革命,信息技术发展,通讯成本下降,大规模物流配送成型,导致渠道不断地被扁平化,大型零售连锁出现。原来中国各个行业普遍都要有五六级的经销商在中间作为枢纽,做传递和分发工作,现在普遍被压缩到一两级,厂家到代理到终端,中间最多加一个二批商。大型零售连锁总部则占据了总代的角色,直接跟厂家对接,把代理商变成了配送商和资金垫付商。
那么人工智能出来之后呢?
厂家是不是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频繁地接触到零售商?代理商,甚至厂家,是不是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频繁地接触到消费者?那么中间的代理商和零售商,不说完全被上游取代,给干残可能就是免不了的,一些职能,原来厂家来干不划算,现在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和赋能,可能就划算了,那厂家自己就直接干了,所有消费者都自己触达、维护和掌控,分给渠道商的事就少了,钱自然也就少了,那渠道的生态位就被削弱了,被边缘化了。
再比如,互联网和电商出现之前,厂家、渠道和母婴店,都能赚到自己的钱,渠道和母婴店还赚得多一些,因为母婴业原来没什么大品牌,渠道为王,大家都要讨好渠道,多分钱给渠道。
结果互联网出现了,电商出现了,信息透明化,流量集中化,最赚钱的变成淘宝、京东、拼多多这种电商平台了,厂家、渠道和零售商,都要被他们盘剥,给他们打工。
那么人工智能出来之后呢?
现在已经有手机是用人工智能来调用APP。以前我们买东西要打开京东APP,点外卖要打开美团APP,买机票要打开携程APP,手机上装了一堆APP。现在有的手机可以做到一个APP都不打开,只要对着手机说我要买什么,我要吃什么,我要去哪里,然后人工智能去调用各种APP,直接给你一个答案,然后就下单结账了。
现在还需要你的手机上装了这些APP,人工智能才能调用。以后可能连京东美团携程的APP都不用装在手机上,全部在云端,手机上只有一个人工智能入口。
如果是这样,连手机这么大的玩意儿都不需要了,手表,眼镜,随便放在哪个可穿戴设备上,直到最后,可能就像科幻电影演的那样,在皮下植入一个芯片就行了。
那么这个芯片就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所有商家都要给他付钱,他将是新的商业之王。
眼下的冲击
现在畅想这样的未来,好像有点扯。那我们就说点眼下的冲击。
比如中小母婴连锁一直有一个痛点,就是后台建不起。就十几家店,专门养一个采购部,养一个市场部,策划部,视频部,能把全年的利润都吃掉。但是现在的竞争态势,选品不专业,策划不对路,显然无法争夺口味越来越刁钻的新生代宝妈。
那么人工智能出来之后呢?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可能一个人就把策划、活动、公众号抖音号都给干了。中小连锁也能跟大连锁一样,五脏俱全了。这就是前面说的,新生产力是平权的,对弱小者最友好。落后者能在不少工作上,迅速拉近跟头部企业的距离。
再比如,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宝妈为什么还要去母婴店?是因为某个导购能及时解决新手宝妈遭遇的各种突发状况,晚上一两点在微信上求救都有人应答。
那么人工智能出来之后呢?
人工智能比真人响应更及时,更专业,同时也比之前的网页搜索、小红书分享更有针对性,网页上的信息是通用的,不针对特定人的,小红书分享的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你。但是人工智能的回答是像人一样,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因此原来最难的因人而异,也解决了。
那么新生代宝妈还需要导购吗?还需要营养师吗?宝妈得到解决方案之后,人工智能就直接帮她下单了,母婴店被再度肢解了。
这两天有一个热搜,说的是一个医生为病人开出治疗方案后,竟被病人质疑,因为病人问了人工智能。医生又气又无奈,赶忙去查医学指南,结果发现是指南更新了,最新的方案就是人工智能给出的那个。这件事在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医生都感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和威胁了,专业度差很多的母婴店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前景了?
要知道,连门槛最高的中医,现在也有创业团队在结合人工智能和中医。原来中医很难普及和规模化的原因,就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一人一策,没有通用方案。现在人工智能把因人而异,一人一策也给解决掉了,那么这两年风头正劲的健康管理门店的职业前景又如何呢?
甚至宝妈还能跟人工智能聊天,一起吐槽老公和婆婆。我曾经看过一部科幻电影《她》,说的是一个宅男寂寞无聊,就跟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最后爱上了这个人工智能虚构出来的“她”。
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聊天打发时光,还达不到让人爱上的程度。但是人与人之间处感情,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交流。现在讲土味情话,已经没人讲得过人工智能了,而人工智能首先就是在语言大模型上取得突破的,我相信未来人工智能一定比真人更会聊天,更懂得输出情绪价值。而我见过不少母婴店今天还活得非常滋润,就是因为老板娘或者金牌导购特别会输出情绪价值。现在商品在哪里买不行,宝妈真的会因为在你这里聊得开心,在你这里下单的。如果以后她跟人工智能聊得开心,不就在人工智能那里下单了?
当然,我上面说的可能都是危言耸听。因为人工智能再怎么智能,毕竟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和算力,宝妈跟人工智能聊得再开心再投缘,也是没法网友奔现的。人工智能真正大普及的那天,可能也是人工智能贬值的那天。到时候,真人又变成稀缺资源,母婴店会再度复兴。就像今天我打客服电话,很不喜欢对面是机器人一样。
毕竟,人心,还是肉长的。
-
开年第一盛会|实地探访,揭秘广西母婴市场冷暖与精耕策略!
02-12
-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刘德寰:母婴市场随社会结构变化不断调整丨2024CBIS高光
12-31
-
艾瑞咨询洞察母婴市场数字化变革 宝宝树等垂直平台扮演关键角色
12-17
-
【中童数据】AI儿童陪伴:数据揭示母婴市场的下一座金矿
12-12
-
勤策解决方案高级顾问李培文:市场新趋势下,揭示母婴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的五大增长引擎
11-02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