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货已失效?控货降库存,飞鹤、伊利、宜品、美素、a2已出手!

文 | 中童传媒记者 李硕

“压货”失效

“压货”曾一度是奶粉品牌实现业绩增长、抢占市场份额的利器。去年曾有一段时间,部分品牌压到代理商的库存达到了3-6个月,导致终端货架的产品效期普遍在半年以上。

然而近年来,中童传媒的记者团队走访市场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降低渠道库存,甚至部分品牌硬性规定渠道的库存上限。

是品牌放弃“压货”了吗?

某品牌负责人坦言:“对渠道而言,首要考虑是存活而不是发展。很多品牌不是不想压货,而是压不动。”

控货红利已显著

回顾2024,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二三线品牌,销量与口碑增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控货控价”。

去年12月,飞鹤召开2024年合作伙伴大会,会上就提及飞鹤经过市场健康度调整后,市场份额呈现回升态势。

去年9月份,伊利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到,通过合理的控制出库,帮助经销商调整渠道库存等措施,渠道产品基本都是3个月以内,产品新鲜度大幅改善,经销商进货意愿有所提升。

近日,a2发布财报,a2中标产品增长2%,中国区市场份额增至5.3%,创下新高,继续保持其在中国婴配粉市场前五大品牌的地位。2024年,多位区域内的标杆渠道就向中童的记者团队反馈a2的操盘团队对于渠道库存和产品价盘高度关注,下了大力气管控价盘和渠道商库存。

不止是行业巨头,诸多控货控价严格的品牌也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比如宜品推出《合作伙伴共荣共生计划》,邀请渠道伙伴一同参与企业经营圆桌会议,共同商定企业发展策略,维护市场良性发展等等,在集团的大计划下,宜品旗下品牌爱尼可推出“百日维价行动”,严抓跨区销售,宜品欧能多/启辉开启“硬控专项行动”,致力于打造中国绵羊奶硬控第一品牌;光明致优通过严格的控货控价,在渠道间形成了默契,可以大胆报价,不怕被抢客;雅泰珍纽倍严格遵循“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严防低价抢客,曾有过渠道主动要货180箱,品牌经过综合评估只发60箱。

无数的案例都说明,品牌主动控库存的举措,已经在市场中取得了显著的红利。通过控库存,品牌方不仅维护了市场价格体系,还提升了渠道商的盈利能力,极大地提振了渠道对品牌的信心。

正如一位品牌负责人曾表示:“获得渠道信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人家赚到钱。”

大乱后必有大治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奶粉品牌主动控库存的趋势,恰恰反映了奶粉的产业价值链在不断修复,未来,品牌追求的不是规模扩张,而是价值提升。”

从最近公布的人口数据来看,2024年新生儿数量实现了小幅增长,打破了过去新生儿数量的“7连跌”,新生儿数量止跌回升反而让很多品牌意识到,未来几年新生儿的数量难以再有大幅度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很多品牌逐渐回归理性,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增长。

一位广西的代理商表示:“控制库存的好处不仅仅是减轻渠道的经营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减少压货后,为了提升业绩量,反而倒逼品牌更积极为门店做活动,不能光等着门店推品了。”

从终端视角来看,品牌主动控制库存,为门店带来了3大利好:价盘趋稳,保证毛利;品牌更主动,动销机会增多;产品效期提升,消费者更满意。

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细分,奶粉品牌在库存管理上的创新将更加多元化。比如,美素佳儿就采取了服务商模式,将传统的代理商角色与库存解绑;飞鹤也推出了数字化平台专享产品,店内仅展示空罐,消费者小程序下单,直接减轻了门店的资金负担。

正所谓,大乱后必有大治,奶粉品牌主动控库存逐渐成为趋势,也意味着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发展阶段。从“压货”到“控货”,这一转变不仅缓解了渠道商的压力,也为品牌与渠道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年第一盛会|实地探访,揭秘广西母婴市场冷暖与精耕策略!

02-12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刘德寰:母婴市场随社会结构变化不断调整丨2024CBIS高光

12-31

艾瑞咨询洞察母婴市场数字化变革 宝宝树等垂直平台扮演关键角色

12-17

【中童数据】AI儿童陪伴:数据揭示母婴市场的下一座金矿

12-12

勤策解决方案高级顾问李培文:市场新趋势下,揭示母婴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的五大增长引擎

11-02

标签:母婴市场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