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全力推进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建立奶粉国储调节机制”、“全力向‘世界乳都’迈进”.......今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5年乳业发展目标规划让人充满期待。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此言不虚。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呼和浩特市奶产量达到222万吨,较2021年增长了47万吨,连续四年保持增长,这其中,“创新”二字是乳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纵观每一个细小的时间刻度上,创新的力量持续 “生长”,而这创新的活力也让每一天的“乳都”步履不停。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从“新”出发——谱写乳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有冲刺,更是长跑。每一年,“乳都”的乳业经济都会从“新”出发绘蓝图,用行动落实部署,用成效检验实践。

上世纪九十年代,呼和浩特市进行了乳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1993年,原呼市回民奶制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伊利公司控股青山乳业公司,成立伊利集团;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通过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呼和浩特市乳品企业从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机制僵化的国营、集体奶牛场迅速发展成为大型乳品企业,从而奠定了“奶业兴市”的龙头企业基础。

“奶业兴市”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有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市饲养奶牛农户已发展到11.2万余户,直接参与农民近45万人。而且,全市有10余万人直接从事鲜奶收购、加工、运输、经销以及饲料生产、供应、兽药和牧业机械生产经营、印刷包装等与乳业相关联的行业。

2004年全国乳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663亿元,呼和浩特市就占17%,达到113亿元。全市乳业发展走上了以企业为龙头、科技为动力、资源为优势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推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2005年,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这一时期公司+农户的乳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完善,出现了公司+养殖小区+牧场园区+奶站的模式并逐步建立乳品质量安全体系、奶业服务体系和疫病防疫服务体系。

如今,呼和浩特市乳业取得了跨越式、突破性的发展成绩,呼和浩特市乳业链上市企业达到11家,2023年乳业全产业链营收2560亿元,带动50多万人就业。

产业前行的每一步,都是“乳都”乳业经济爬坡过坎的投射。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如今,乳业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头号产业”,全力推进两大千亿级“产城融合”项目建设,建成全国最先进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乳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同时,构建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一块酪”的全方位创新链路,并着力破解制约乳业发展的“草源”“牛源”“奶源”等问题。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凭“新”蓄能——乳业基础不断夯实

呼和浩特作为全国重要的乳业主产区,良种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等多年稳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在种植、育种、养殖、生产、科研等全产业链端,凭借“创新”的持续发力,也让“乳都”乳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夯实。

保障优质乳品供给,首先要做好饲草的种植端。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为支持草业发展,呼和浩特市制定了扶持草业发展政策清单,实行“草畜一体化”奖励机制,从饲草料基地建设、优质种源培育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据悉,2023年,呼和浩特市已建成优质饲草基地145万亩,2024年要扩大到160万亩,提供400万吨优质饲草料,饲草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同步将170万亩盐碱地改良为饲草种植基地,到2025年,饲草种植基地力争突破300万亩以上。

站稳高质量发展“风口”,“乳都”草业经济的“磁力”也越来越强。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目前,呼和浩特市培育了蒙草、正时、优然、现代、草都等上下游超过300家知名草企;全国苜蓿草商和反刍动物饲料龙头供应商优然牧业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在呼和浩特市扎根,共同推动全产业链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集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科院等32家科研院所和85个科研团队,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6个饲草新品种,并转化了多个乡土草新品种;在土默特左旗、和林县、托克托县等地创建了多个大型饲草种植基地,饲草自给率超过80%,形成了“青贮玉米+苜蓿草+饲用燕麦”的三元供给模式。

2024年,国内奶牛养殖产业面临着较大发展压力,如何建立高产长寿的奶牛核心群为牧场“降本增效”也成为养牛人关注的重要方向,而这其中,优质的奶牛“种源”也成为破解当前奶牛养殖压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做到奶牛种源自强,“乳都”早已先行一步。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服务、良种奶牛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开展家畜繁育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24年年初,伊利集团通过基因育种改良已培育出国内“在美注册”排名第一种公牛,按同期美国基因组排名的数据排序可达第35名,实现了国内种公牛的新突破。伊利集团在国内率先推广高产奶牛胚胎商业化应用,筛选顶级种用胚胎准确性达70%以上,胚胎阶段完成遗传评估比常规育种缩短4—5年。

目前,呼和浩特已建成两个国家级奶牛核心育种场、1个种公牛站、16个奶牛扩繁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性控冻精生产基地。

步入“乳都”的智慧牧场中,“云上养牛”新风拂面。过往由于缺乏前沿技术,对奶牛的管理仅凭饲养员的双腿和双眼,养殖场效能低、利润薄。如今,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已在呼和浩特市各大乳企得到应用,为奶牛打造了舒适、安全、健康的养殖环境,提升了原奶品质和单产水平。据悉,目前呼和浩特全市已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143个,其中70余家奶牛牧场实现智慧化管理。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走进科研机构,新质生产力孕育勃发。以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有力支撑了“乳都”乳业高质量发展。凭借“益生菌靶向筛选与常温包埋稳态化关键技术”,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荣获2024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在行业内独领风骚。据悉,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出高活性益生菌产品,创新包埋菌种检测方法,推动国产菌种在乳制品领域广泛应用,已斩获多项专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乳业国创中心以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与123家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成功孵化出10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落地。

在消费端,当面对传统乳品吸引力减弱,新兴乳品“引客来”的市场场景下,蒙牛集团“揭榜挂帅”呼和浩特市首批重大科技项目——“乳脂肪深加工产业链关键技术”,并迅速进行成果转化,规划产品包括高端稀奶油产品、功能性脂肪球膜蛋白等,破解了乳业在乳脂肪深加工关键技术上存在不足的局面。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的生产模式……一路走、一路看,“乳都”乳业经济不仅有突破“卡脖子”的大变革、大创造,也有“润物细无声”的改良改进、完善提升,压力和挑战不断激发产业链对创新的渴望,鼓舞“乳都”奶业人寻求突破的信念,勇闯“新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面认识乳业经济发展新形势,呼和浩特把握机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唱响“‘乳都’经济光明论”, 2024年,呼和浩特乳业经济发展交出优异答卷。

2025年,“乳都”锚定这些目标……

冬日花开向暖阳,蓄力冬藏待春发。今年的呼和浩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推进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成投产伊利奶粉三期、奶酪三期,蒙牛乳铁蛋白深加工、九期奶粉,圣牧低温日产500吨乳制品等项目;推动建立奶粉国储调节机制;引进落地帝斯曼—芬美意公司益生菌项目;开工建设优然牧业、蒙草集团饲草产业园;提档升级玉泉区食品产业园、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集群产值达到500亿元,把‘中国乳都’这个品牌擦得更亮,全力向‘世界乳都’迈进。”

新一年,“乳都”呼和浩特也将以科技创新为翼,锚定“世界乳都”的目标振翅高飞!

丨来源:乳业时报 记者 杨丽霞

丨本期编辑:董仙鹤

丨校读:董仙鹤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宝藏驼乳粉 ,国大乳业有机纯驼乳粉320g,营养满满又健康!

新疆太子驼乳业有限公司 01-14

君乐宝奶粉、辉山奶粉、花花牛、遵义乳业……公布2025年规划!

01-07

乳业专家宋亮:谁离消费者更近,谁就是未来的王丨2024CBIS高光

01-06

“三力”并进,奋力一跳,光明乳业迈出迎新坚实步伐!

01-02

母婴日报 | 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伊利旗下浙江乳业公司增资至2.85亿;布鲁可拟募资14亿港元,预计1月港交所上市

01-02

标签:乳业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