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开放却迎不来中国婴儿潮 进口奶暴增原料奶低迷
-
2016-10-21 13:07 来源于:面包财经
期望中的婴儿潮在“单独”政策实施两年后并未如期出现。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下发文件号召公职人员带头生二孩,但效果依然难料。
这让很多与婴儿消费相关的企业很失望,首当其冲的便是婴儿配方奶行业。祸不单行,需求疲软的同时,国产奶粉巨头们还遭受进口奶粉的剧烈冲击。内外交困之下,国产奶粉巨头们都交出了惨淡的成绩单。
惨淡经营奶粉巨头身陷困局
主营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雅士利国际今年上半年总营收下滑21.73%,净利润暴跌86.21%。此外,圣元、飞鹤等利润也处于下跌之中。
信任一旦失去,修复起来就格外困难;尽管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多年,但很多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依然缺乏信心。过去两年迅速兴起的奶粉海淘已经对国产奶粉形成了剧烈的冲击。
伴随着几大互联网巨头发力海淘平台,之前零星的个人奶粉海外代购,已经演进成规模化的海淘,并进一步发展为跨境购。据统计,2015年通过海淘、代购及跨境等方式进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有10万吨之多。
奶粉进口量暴增 国内奶农却在倒奶
除了跨境购外,国外奶粉还通过传统的贸易方式,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国外大量低价乳制品产品开始涌入中国。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今年前8个月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为13.43万吨,同比增长32.3%,价值高达18.3亿美元。
不仅是奶粉的进口量在增加,整个乳制品的进口量都在大增。据中国奶业协会数据,今年前8月,中国乳制品进口量高达138.04万吨,同比上升28.9%。其中液态奶的增幅更是高达65.1%。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进口液态奶暴增已经成为常态。去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相当于2008年的57倍。
需求放缓和进口乳制品的冲击下,国内上游奶企正备受煎熬。2016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现代牧业出现5.65亿元巨额亏损。大规模养殖的牧企可以在一定的时限内承受亏损;而散户养殖的奶牛,则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
需求低迷 中国婴儿潮爽约
奶企困境的背景是供大于求,婴儿配方奶企业被爽约的婴儿潮闪到了腰。
2014年中国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夫妻双方有一个独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不少乐观者认为中国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诸多奶粉生产企业甚至调高了销售预期。
但事与愿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上年减少了32.8万。
去年已经宣布全面放开二胎,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今年3-8月,宜昌市政协联合有关专家做了一项调研,发现当地人的生育二孩意愿并不强烈。
宜昌卫计委等部门在上个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号召公职人员带头生二胎。“年轻的同志要从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传两个子女的好处和一个子女的风险,激发群众特别是育龄妇女对生育二孩的认同感”。
文件中称:(宜昌)呈现超低生育水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子女数不足1人。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会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家庭幸福带来极大风险和危害,直接后果就是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加剧、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短缺和城市化进程滞后,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不少地方都在出台鼓励二胎的政策。近期,广东拟将妇女产假延长至175天;此外,新的修正案草案更是将女职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奖励假,从30日延长至80日。
曾经被用来宣传计划生育的阵地,现在被用来宣传二胎。农村也推出了各式各样鼓励生育的标语,这些标语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备战二孩;早睡觉,莫打牌,勤造孩……
《华盛顿邮报》近期报道,现在很多人不想再要二孩了;随着人口向城市的不断迁移,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抬高;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上半年中国多出生了80万新生儿,但远低于2016年新增250万新生儿的目标。
世界多国的经验表明,人口出生率一旦下降就很难回升。日本、韩国等国都采取政策鼓励生育,但依然饱受低生育率之困。从一胎化到全面二胎,政策已经转向,但真的会奏效吗?
至少从过去两年的来看,中国婴儿潮似乎已爽约。婴儿潮的爽约已让内外交困的奶粉企业深陷泥潭,下一个被创伤行业会是什么呢?
-
青岛敏佳马广利:我为什么放弃进口奶粉和营养品,专注于国产特医?
07-10
-
网购进口奶粉无中文标签,消费者要求退货遭拒
03-24
-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2版)》实施,国产&进口奶粉要怎么做
11-29
-
罚没14.4万,销售不合格进口奶粉!
11-18
-
上半年进口奶粉大面积涨价,下半年开始反转了?
11-14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