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这是母婴前沿的第2746篇原创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叠加学习、工作用眼强度持续攀升,以及老龄化趋势等因素。近年来,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眼部健康问题高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52.7%,成年人近视率也高达34%。在这一背景下,护眼消费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其中,叶黄素作为“视网膜核心色素”,被冠以“眼黄金”之称,也由此快速跻身护眼产品的主流配料之列,成为不少消费者日常养生的选择。然而,学术界对叶黄素实际功效却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叶黄素还被指低成本、高售价。那么,叶黄素的功效几何?所谓的“暴利”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防控近视”成叶黄素产品的最大卖点

据魔镜洞察《中国眼健康全行业全品类洞察报告》显示,当前护眼食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类胡萝卜素(以叶黄素、玉米黄质为代表)占据近半市场份额,其中叶黄素单一成分的销售额更是高达16.0亿元。

这一市场格局的形成,并非偶然。究其根本,源于“叶黄素”与护眼功能之间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强绑定关系。只要提及叶黄素,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潜意识会立刻联想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辅助视觉发育”等一系列功效标签。

这种近乎条件反射式的认知,构成了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动机,驱使着尤其是焦虑的家长和长期用眼的办公族为之买单。各大电商或社交平台上的营销动向也印证了这一点:只需搜索“叶黄素”,便可发现众多品牌都以此为卖点做营销。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例如,「inne海外旗舰店」在“inne因你蓝光盾护眼软糖”的详情页中,明晃晃使用“用眼压力大,视力在透支,蓝光伤害、过度用眼、眼睛不适、度数增长快”等话语,精准击中家长群体的用眼焦虑,再宣传产品可作为解决方案“双盾保护,护眼真有效”。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同样的,「NaturElan海外旗舰店」在“呐兔叶黄素护眼水果软糖”的宣传中,也以“用眼压力大,视力在透支”为切入点,并突出“德国专利配方”这一背书,声称其能“帮助维护、改善和支持眼部健康”,试图以“科学”和“海外认证”增强可信度。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而「Elevit爱乐维海外京东自营旗舰店」的做法则更为直接。在其“爱乐维儿童护眼酪”的页面中,直言“视力不给力,生活学习都费劲”,进一步激化家长对于子女视力健康的担忧,继而顺势推出其“成分有效护眼”的产品作为应对方案。

不难看出,这些营销话术的共同特点在于:其一,精准捕捉并放大目标人群的深层焦虑,尤其是家长对孩子近视的担忧;其二,熟练运用专业术语和权威背书,“成分功效”“专利认证”“学术文献”来包装产品,营造科学可靠的印象;其三,通过模糊的承诺和效果暗示,让消费者自发产生积极的效果想象。

然而,一个根本性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营销背后,叶黄素产品的真实效果是否经得起科学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检验?

叶黄素的护眼防近视作用被专家否定

尽管各大品牌宣传中将叶黄素推崇为护眼“神器”,但实则专业医学界却对此持更为审慎甚至否定的态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王凯明确表示:“叶黄素在防控近视领域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

因为作为视网膜黄斑区的核心色素,叶黄素默默扮演着两大角色:

一是蓝光“过滤器”,蓝光的波长435~480nm能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和感光细胞损伤。而叶黄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60nm,恰好在蓝光的波长范围之内,能减少40%~90%的蓝光透过,有助于保护眼底避免光化学损伤。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二是抗氧化“卫士”,叶黄素是含有连续共轭双键的脂质,能提供质子消除活性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细胞变性,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保护机体避免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减少视觉损害。

而近视的发生发展是眼球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眼轴)的复杂变化,核心诱因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如户外活动不足、近距离用眼过度),而叶黄素的作用靶点在视网膜黄斑区,与眼轴增长、角膜曲率等近视关键指标并无直接关联。正因此,在《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中,眼部相关功能声称目前仅有“缓解视觉疲劳”。

“用眼过度导致的视疲劳和轴性近视的发病机制是两码事。”一位眼科主任医师解释道,“叶黄素可能对缓解部分视疲劳症状有帮助,但这绝不等于它能阻止眼轴变长、逆转近视度数,商家这是偷换了概念。”

擦边宣传,混淆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边界

抛开叶黄素本质不谈,从产品角度来看也没有“防控近视”的作用。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以叶黄素为核心成分的产品实为普通食品,而非“蓝帽子”的保健食品,那么效果如何能保证?

要知道,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关键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并且经过国家注册或备案,允许宣称特定的保健功效;普通食品则不允许宣称任何治疗或保健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即“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然而现实中,不少企业“掩耳盗铃”地打擦边球,因此有不少被罚案例。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例如,沈阳某商贸有限公司在淘宝购物平台销售“石药集团果维康叶黄素酯蓝莓咀嚼片(压片糖果)”时宣称护眼缓解眼疲劳。但经查,该产品执行标准为Q/ZNTZ0014S,生产许可证编号为SC12732127100138,仅为普通食品,被判定构成宣传食品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用语的违法行为。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此外,太和县某药业在发布“叶黄素酯玉米黄质软糖”产品网页广告,广告页面宣传“成人青少年爱护学生叶黄素酯眼睛代发蓝莓叶黄素酯软糖”;发布“蓝莓叶黄素酯片压片糖果”产品网页广告,广告页面宣传“青少年儿童学生近视润眼”涉嫌发布虚假广告。

这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加剧消费者对产品真实属性的困惑,削弱公众对营养品行业的信任。更如附骨之疽,侵蚀着整个品类的健康肌理,令其良性发展局面岌岌可危。

售价百元成本仅数元,

谁在为营销狂欢买单?

除功效争议与宣传合规性问题之外,叶黄素产品还被质疑是一门“暴利”生意。因为叶黄素原料成本并不高,据植提桥2023年9月数据,叶黄素油(20%)约400元/kg,叶黄素粉(5%)约450元/kg,叶黄素酯微粒(10%)约700元/kg。今年,晨光生物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叶黄素价格目前在相对低位。

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然而,货架上的叶黄素产品却身价不菲。例如,inne因你蓝光盾护眼软糖每1粒含5mg叶黄素,1罐30粒,折后价格159元;小小伞液体有机叶黄素每条含6mg叶黄素,1盒30条,折后价格156.75元。是什么,造就如此高的差价?

或许并不是因为研发与生产成本高企,而可能在于营销与渠道费用。

当前叶黄素市场的竞争已逐渐演变为营销力度的比拼,品牌方投入巨资邀请明星代言、雇佣海量KOL和网红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种草”推广,这些巨额市场费用最终都转嫁给了消费者; 线上电商平台的扣点、线下药店和商超的入场费与利润抽成,每一层都要分走一杯羹;许多品牌通过“进口”包装来营造高端形象,从而支撑其高昂定价。

消费者花费数百元购买的,本质上并非那几毛钱的提取物,而是为其精心编织的“护眼梦”和庞大的营销网络买单。

叶黄素产品市场是一面多棱镜,既反射出当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迫切追求,也照见了商业资本在追逐利润过程中的边界与伦理争议。客观来看,叶黄素并非毫无价值的“智商税”,其在视网膜保护与抗氧化方面的生理功能已得到部分研究支持;但它也绝非如某些营销口号中所神化的“万能护眼神器”

长远来看,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传播、产品透明与诚信经营的基础之上,而非陷入营销话术的内卷与消费者误导。唯有如此,叶黄素及其代表的膳食补充剂市场,才能在商业与健康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

此文由母婴前沿编辑傅三幸撰写

光明乳业上半年总营收124.72亿,推出系列创新产品,实现销量与口碑双丰收

乳业 09-05

打造平台共享经济标杆 超36万人已在阿里巴巴云客服实现稳定就业

客服 09-05

【母婴大商】左手代理江山,右手整合浪潮:绿臣沈志强的大商进化论

母婴市场 09-05

14年母婴店关门,评论区道出心酸现状!实体母婴还有未来吗?

实体母婴 09-05

保健食品新国标呼之欲出,原料与生产监管加码!

卫生保健品 09-05

标签:叶黄素的暴利和争议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