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类型混乱,看婴童低敏食品乱象犹在 !

随着过敏婴童数量持续攀升,低敏食品市场迎来增长,奶粉、辅零食、特医食品等细分领域纷纷涌现低敏产品,资本与品牌争相布局这一潜力赛道。

市场繁荣背后却潜藏着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虚高、添加剂争议等问题,加之标准体系缺失与小品牌扎堆,使得行业陷入“野蛮生长”的尴尬境地,行业对过敏需求的回应也暴露出婴童食品发展的矛盾。

01

品类拓展,从奶粉、辅零食向营养品、特医食品迈进

在婴童食品行业低敏食品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于奶粉与辅零食产品,在奶粉方面一些品牌布局羊奶粉和小分子奶粉,通过其天然低敏特性来降低过敏风险,在辅零食方面部分品牌则是推出了无常见过敏原添加的产品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为过敏宝宝的基础饮食提供了支持。

行业在很早之前就有低敏营养品和特医食品出现,但产品存在一定局限性,早期的低敏营养品数量稀少难以满足需求;而特医食品主要集中于水解奶粉(部分/深度水解)及氨基酸配方,通过配方调整规避过敏原确保安全性,但无法全面覆盖过敏体质需求。

随着品牌寻求差异化发展及市场需求变化,低敏食品领域不断拓展边界,近期某营养品品牌将目光聚焦于过敏体质宝宝的营养需求推出一系列产品,包括钙维生素D液态包、益+双锌液态包、笑脸铁液态包及牛脾肽鸡内金酵素粉,并宣称76项常见食物过敏原(含鱼、蛋、奶、坚果等)0检出,可以满足过敏宝宝在日常营养补充方面的特殊需求,填补了此前营养品市场在低敏领域的缺失。

另一品牌也推出了A2生牛乳儿童成长奶粉与特医配方食品,其中特医配方食品以“因敏而生”为核心理念,剔除了花生油、麸质、乳糖等高风险致敏原,专注于满足过敏体质宝宝的特殊需求。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婴童低敏食品的市场选择,也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从早期集中于奶粉和辅零食逐渐延伸到营养品和特医食品,婴童低敏食品的品类矩阵正在不断完善,品类拓展不仅为过敏体质宝宝提供了更全面的营养解决方案,也为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开辟了新的赛道,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进一步细化,低敏食品的品类可能会继续丰富,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02

品类过于集中,创新活力欠缺

随着消费者对婴幼儿及儿童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低敏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除了发展较为成熟、产品比较专业的特医食品外,近几年宣称低敏的奶粉也因满足过敏体质需求成为乳企布局重点,但在辅零食和营养品赛道上品类还比较单一、制约市场发展。

在辅零食中产品种类较为局限,大多还是聚焦米饼、面条、米粉、饼干等品类上,比如某品牌低敏小米小小酥饼干宣称无小麦、无鸡蛋、无牛奶,小米粉添加量高达60%等;某品牌无麸质小米米饼宣称无麸质远离过敏原等;某品牌婴幼儿低敏面条宣称无小麦、无蛋奶、无麸质,专注敏感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低敏辅食市场在产品品类创新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营养品领域的低敏产品主要集中在益生菌、营养包、无敏AD等细分品类,在益生菌产品中大多宣称针对肠胃消化、免疫等方面,比如某品牌益生菌宣称促消化、提高免疫、少过敏等,也有部分品牌推出针对鼻敏、肤敏的产品,比如某品牌鼻敏益生菌宣称换季空调季、敏宝自由呼吸,但从市场整体来看,品牌和产品数量有限难以形成丰富多元的品类矩阵。

低敏辅零食和营养品品类单一可能存在很多原因,在原料上产品需规避常见过敏原,可选范围窄可能会限制品类创新,在技术可能存在脱敏工艺研发不足、难突破传统形态,在成本上原料筛选、检测及临床验证投入高,不少品牌都难承担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难以出现更多品类。

产品类型混乱,看婴童低敏食品乱象犹在 !

03

发展稍显停滞,规避过敏原仍是主流策略

市面上的低敏零辅食产品在应对食物过敏问题上主要采取规避常见过敏原的策略,牛奶、鸡蛋、大豆、鱼类、贝壳类海产品、花生、坚果、小麦等被列为重点规避对象,众多品牌通过从源头上排除这些成分来降低食品的过敏风险。

有不少品牌辅零食产品都宣称不含八大过敏原、15大过敏原等,比如某品牌婴幼儿米粉宣称不含常见的牛奶蛋白、鸡蛋、花生、大豆、鱼等11种过敏原,不含芹菜、芥末、芝麻等其他5种过敏原;某品牌婴幼儿无麸质加铁粒粒面宣称不含甲壳纲类、乳制品、蛋类、坚果等8大过敏源妈妈更放心。

除原料规避之外部分企业尝试通过生产工艺优化降低过敏风险,比如某品牌婴幼儿有机配方米粉宣称采用酶解工艺,将大米中营养物质的大分子深度水解为宝宝更容易吸收的小分子降低了过敏因素;某品牌婴幼儿米粉宣称采用无麸质、酶解技术等工艺,从源头降低过敏风险等。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低敏辅食市场仍停留在规避过敏原的初级阶段,这一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消费者日益增多的过敏需求和对低敏食品认知深化,仅靠剔除原料难以应对多样化的过敏问题,企业还是需在工艺研发和临床验证上加大投入,才可能推动行业向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04

价格更高,价值能否支撑?

在低敏零辅食赛道中市面上的产品多通过排除常见过敏原或是借助酶解等工艺优化来降低过敏风险,这就导致低敏食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通常高于普通食品,这一现象在多个品类中都有所体现。

笔者电商平台搜索低敏食品时发现同类型的低敏产品和普通产品对比,低敏产品普遍更贵,比如某品牌低敏益生菌90g售价353元,相当于3.92元/g,同品牌普通益生菌24g售价64元,相当于2.66元/g;某品牌低敏3段奶粉900g售价325元,相当于36.1元/100g,某品牌普通3段奶粉808g售价143元,相当于17.7元/100g。

还可能与其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品牌定位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因素相关。在生产成本层面,一般来说低敏原料筛选较为严格且来源有限,用于低敏奶粉的水解蛋白原料获取成本远高于普通奶粉原料,在生产阶段为防止交叉污染低敏食品生产需独立生产线或严格的清洁流程,增加了设备投入和生产时间成本,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环节更为严格也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市场需求和品牌定位也是影响低敏食品价格的重要因素,随着家长们对婴幼儿过敏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低敏食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不少品牌会在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上投入更多资源,强调产品的低敏特性和安全性,从而增加产品卖点和价值,这种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也让低敏食品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在多种因素推动下低敏食品的价格一般高于普通食品,尽管价格较高,但低敏食品在满足特殊需求和保障婴幼儿健康方面具优势,品牌也可以在这一细分品类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也是低敏食品在市场中持续受到关注的原因。

05

配料表含添加剂,是健康还是噱头?

在健康食品领域的细分市场中低敏产品原本是为了满足过敏体质婴童推出的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饮食选择,但当前部分标榜为“低敏”食品的配料表中却显示含有多种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增味剂等,让原本应该更健康的产品变得没那么健康了。

笔者查询发现部分宣称低敏的营养品存在添加剂较多的情况,一些品牌为了改善产品的口感、稳定性和保质期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比如某品牌接骨木莓酵母β葡聚糖饮液宣称“呵护敏宝、平衡防御”,其配料表中包含柠檬酸钠、甜菊糖苷、黄原胶等;某品牌钙铁锌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宣称“无敏配方放心吃”,其配料表含有赤藓糖醇、低聚果糖、盐酸硫胺素、盐酸哆醇、氰钴胺、烟酰胺等添加剂。

辅零食中有些品牌的配料表比较干净,但也有品牌产品会添加磷脂、碳酸氢铵等,比如光合星球五黑山药小饼、婴享大米小圆饼、幼度无麸质椰薯酥等,但这些产品添加磷脂可能是为了起到乳化作用,使产品中的油脂与其他成分更好地混合来改善口感和质地,碳酸氢铵作为膨松剂能让小饼在烘焙过程中产生气体使成品更加蓬松酥脆,提升食用时的口感体验。

从行业角度来看,企业在开发低敏产品时需要通过严格控制过敏原成分来满足低敏需求,为了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来优化产品的口感、稳定性和保质期等,但企业也需要在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上更加谨慎,合理控制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毕竟现在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的食物中出现添加剂。

一直以来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就颇受争议,尤其是在愈加重视健康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是备受关注,对于低敏食品而言,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添加剂使用的严格把控,在确保产品本身低敏性的基础上还须确保添加剂的加入不会对产品的低敏特性产生负面影响。

06

品牌林立,新兴品牌居多

近年来婴幼儿过敏问题持续引发关注,低敏食品赛道吸引了不少品牌入局竞争,除传统辅食品牌加速布局外,一批专注于低敏食品的新兴品牌快速崛起,整体市场仍呈现知名品牌布局有限,新兴品牌主导细分市场的局面。

作为市场的后来者新兴低敏品牌试图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快速打开市场并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如我D小蔡蔡推出爱克敏系列零食,婴享旗下的米饼、饼干、手指零食等产品都宣称低敏,其他品牌如敏星、零敏聪等新兴品牌的多个产品种类也都主打低敏食品。

部分传统辅食品牌也察觉到了低敏市场的潜力,推出了低敏系列产品,大多数传统辅食品牌整体上仍以普通产品为主,在长期的市场运营中普通产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份额,具有相对稳定市场份额,这也让其在向低敏领域拓展时较为谨慎,只是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系列。

品牌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兴品牌的不断涌入使市场的竞争格局越来越复杂,虽拥有更灵活的市场布局和产品覆盖,但在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信任度方面相较于传统辅食品牌处于劣势,传统品牌在影响力上占据优势,却也需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快在低敏细分领域的布局。

对于低敏食品市场而言,品牌数量的增多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整体实力不强、小品牌众多的现状也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行业还是需要更多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品牌加入,共同推动低敏食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07

产品类型混乱,行业标准不一所致?

目前低敏食品的种类繁多,包括低敏奶粉、低敏辅食、低敏零食、低敏营养品、低敏特医食品等,但这些产品在成分和生产工艺上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分类和标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国内尚没有专门的低敏食品标准体系,低敏产品大多遵循的也都是普通食品标准,这导致功能相似的产品可能适用完全不同的国家标准,笔者在某电商平台查询时也发现存在这种情况。

比如某品牌维生素D液态包执行的是GB 2415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某品牌无敏好梦液体钙执行的是T/CNFIA 131-2021《益生菌食品标准》;某品牌山药小饼执行的是GB 71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某品牌大米饼则执行GB 1740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某品牌有机婴儿泡芙条执行的GB 10769《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某品牌山楂棒执行的Q/FJMY 0002S-2023《冻干果蔬制品》,某品牌无麸质玉米棒棒执行的是已经废止的GB/T 22699-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

这能看出低敏食品类型混乱现象较为突出,部分产品执行婴幼儿食品相关标准,而有些则套用饼干、膨化食品等其他食品标准,当前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快速增长、产品迅速增多。而标准从立项到施行需要较长时间,这种现象也是行业刚开始发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还需要逐步解决并推动低敏食品市场向更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行业思考:当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但尚未成熟的阶段,随着过敏儿童数量增加,市场需求推动低敏产品从奶粉、辅零食向营养品、特医食品等多品类延伸,具有较大的潜力;但行业仍面临品类单一、价格偏高、添加剂争议、标准混乱等挑战,尤其是新兴品牌虽多但都是不知名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认知度,行业需在技术创新、标准统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才可能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房楠
运营:铁兵

【深潜一线97】奶粉大省营养品待掘金,服务商模型成破局关键|动销河南

奶粉 09-01

37年国民大品牌红桃k推出特膳系列产品呵护母婴健康!

特膳 09-01

乐高®骑士携新任务再度启程:让乐高玩乐更可持续

乐高 09-01

特医食品领域又迎IPO!

特医食品领域又迎IPO! 09-01

事关营养保健品生产!监管重磅新策要来了 又有一则监管消息值得行业关注!

卫生保健品 09-01

标签:婴童低敏食品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