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大促之后,母婴品牌如何避免“低价依赖症”?

文丨中童研究院
刚刚过去的38大促,母婴又是不少直播间主推品类。每一次电商大促,似乎都会成为一些母婴品牌线上销售的核心战场。然而,在冲刺销量的同时,品牌也陷入了“低价依赖症”,消费者只在大促期间购买,平销期销量低迷,品牌难以构建长期价值。
面对这一挑战,母婴品牌该如何摆脱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实现健康增长?我们今天结合一线调研情况来聊聊。
中童2023-24年数据显示,电商大促期间,母婴品牌销量环比增长最高可达3-5倍,但毛利率下降25%-40%。众多受访者表示,大促结束后销量骤降,平销期的日均销售额比大促前低15%-30%。70%的消费者习惯只在大促期间囤货,导致品牌在非大促期缺乏稳定现金流。
这表明,大促期间的销量激增并不代表品牌的真实成长,反而会造成价格内卷、利润侵蚀、用户忠诚度下降等后遗症。
从这两年多个母婴品牌的电商数据看,价格战的主要危害包括:削弱品牌溢价能力,持续降价让消费者认为此品牌“原价虚高”,愿意等低价再买。培养“薅羊毛”用户,低价吸引来的多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忠诚度极低,大促一结束就流失。加剧渠道混乱,电商低价导致线下母婴店难以竞争,渠道信任度下降。
曾经有国产中端奶粉品牌在618期间全线产品降价30%,另在直播间叠加了大额优惠券,销量创新高。大促结束后,原价销售停滞,消费者大量转投其他低价竞品。品牌方试图恢复价格体系,却发现用户已对折扣形成依赖,最终不得不长期维持低价,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那母婴品牌如何避免“低价依赖症”呢?

关键是明确核心产品的定价策略,避免价格混乱。品牌价、促销价区分,在大促期间,品牌可以只对“特定SKU”,比如组合装,进行折扣,而主流单品保持原价,防止消费者形成全线降价的认知。要有高溢价产品策略,利用高端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在大促期间重点推广带有“独家配方”“限量款”属性的SKU,而非单纯降价。
这方面最受益的是一款母婴营养品,“定价锚点+限定折扣”策略,让它平销期复购率提升18%,消费者对正价接受度高于竞品。

用会员体系锁定高价值用户,让消费者在非促销期也愿意消费。具体方法包括积分换购、试用装、育儿课程等会员专属福利。包括非价格类优惠,专业育儿顾问、快速送达、优先购买新品。包括私域运营,强化品牌互动,提升用户黏性。
有母婴连锁在双11后推出“会员储值计划”,大促后1个月内的会员复购率比上一年提升20%。

KOL背书,医生推荐比单纯价格折扣更能吸引忠诚消费者。用品牌故事和专业性,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技术含量或科学背景,而不是仅看价格。直播不能仅仅当成是卖货,应提供更多的“专业+场景化”内容,如何科学喂养、如何选择适合宝宝体质的产品等。
大促期间,一家国产高端纸尿裤品牌在抖音、小红书联合医生做内容营销,减少价格补贴,直播间GMV仍增长150%,复购率同时大大提升。

线上专供SKU,如推出“电商专属装”,避免对线下渠道造成价格冲击。线下体验增值,通过1对1育儿指导、免费试用、专属福利等门店服务、活动,增强线下购买价值。

将“电商版”与“线下版”产品进行包装区分的进口奶粉,在线下提供免费喂养咨询与试喝体验,线下店铺的客单价回升明显。
母婴市场正在从“流量驱动”转向“品牌驱动”,品牌应避免陷入价格战,而要构建长期稳定的市场策略。从定价锚点、会员体系、内容营销到渠道优化,通过综合策略减少对“促销”的依赖,在低价竞争与长期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说到底,母婴品牌真正的竞争力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更有价值”。

母婴电商优全生活登陆新三板, 去年净利润583.49万元

12-23

母婴电商直播话术要怎么说 为什么要坚持直播呢

12-01

跨境母婴电商宝贝格子关闭小程序

09-24

菲律宾母婴电商平台Edamama获2000万A轮融资

08-17

三胎也救不活母婴电商?

07-25

标签:母婴电商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