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用药食同源和年轻人交个朋友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三分治,七分养”,在医治疾病之外,日常饮食调护更为关键,因此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往往作为食材广泛食用,即食药物质。

2025,用药食同源和年轻人交个朋友

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进步,食药物质中的有效成分被提取利用,制成不同品类的功能性食品,并以古代经典名方为基础,开发出许多药食同源的大健康产品。但诸多研究表明,在研发“药食同源”相关产品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将对其进行综合论述。

从传统特色膳食、特色中药饮品

到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01
食药物质在传统特色膳食、
特色中药饮品中的应用

在我国,“药食同源”的膳食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草纲目》有许多相关记载,如土茯苓粥(由土茯苓、薏苡仁、粳米组成)能够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有研究表明服用土茯苓粥可预防痛风发作。

保护肾脏健康,降低痛风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在广东茂名,人们常将薏苡仁与赤小豆一起煮粥,以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治疗水肿胀满、风湿痹痛等症 。在山西太原,另有一传承百年的著名小吃“孝母八珍汤”,其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等 8 种食材与药材调配而成,食用时外加腌韭菜做引子 ,服之可补益身体、温阳散寒。

在天津,“时珍序”古法茶饮店将元气、玉颜、无忧、温络、轻身汤底与普洱茶、茉莉花茶、四季春茶等不同茶汤相搭配,推出古方奶茶。其汤底均由食药物质组成,如元气汤底中加入桑葚、黑芝麻、核桃仁、枸杞、甘草、大枣,玉颜汤底中加入杏仁、山楂、百合、陈皮、青果、甘草等。对于汤底的保存,店铺采用古法收膏的方式,将食药物质材料熬煮 2 遍合在一起,再通过 20 多小时炼干水分,用天然防腐剂——蜂蜜收膏,从而延长储存时间。

这些来自各地的特色膳食和饮品,体现了人们对于食药物质的重视。

02
以食药物质为原料的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与特色膳食和饮品中直接应用完整食药物质制作的方式不同,在食品研究领域,不少学者利用现代提取技术和工艺从食药物质中提取具有特定健康效益的有效成分,如多酚、黄酮、皂苷等,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或对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食材,如石斛、红枣、枸杞等进行抽滤取汁,再在其中加入少量食品添加剂,强化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

有学者针对防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问题研究开发的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由山楂、荷叶、桑叶、荞麦、桑葚、葛根、荞麦等“药食同源”植物按照一定配比制成,配方中植物含有黄酮、生物碱、多糖、氨基酸、皂苷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饮料通过植物挑选,清洗,浸泡,提取,浓缩,纯化,成型,娇味(加入木糖醇),灌装,封口,杀菌,冷却工艺制作而成。该研究表明,此饮料有较好的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对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

黄精、芡实、山药、酸枣仁、大枣、党参、藿香等食药物质中含有多种天然抗氧剂,如金藤碱、乌药碱、薯蓣皂苷元等,能够抑制机体内抗氧酶水平下降和消化酶活性降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学者在功能性食品制备研究表明,制备过程中以 80 目为黄精芡实粉的最佳颗粒粒度,按照 77.61%黄精芡实粉、1.94%赤藓糖醇、10.86%脱脂奶粉、1.05%魔芋粉、76%菊粉、0.78%甜菊糖苷的比例浸泡蒸制效果最优 。

桔梗作为常见的食药物质,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但其味道苦涩,口感较差。有学者 认为将其做成软糖可改善其缺点,以桔梗为原料,果胶和木薯淀粉为复合凝胶剂、白砂糖为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通过软糖制备工艺进行制作,最佳配方为:桔梗水提液质量浓度 0.3g/mL,果胶与木薯淀粉添加比例 6∶1,糖浓度 60%,柠檬 酸添加量 0.3 g,通过现代工艺弥补桔梗缺点的同时,使其保健功能不受到明显影响。

此外,有学者用金钗石斛、红枣、枸杞、菊花、玫瑰花抽滤取汁,制备“五花果”茶 。研究显示在金钗石斛汁 25%、红枣汁 25%、枸杞汁 20%、玫瑰花汁 15%、菊花汁 15%的条件下,添加 8%蜂蜜、0.3%玫瑰香精、0.3%维生素 C 进行风味调配,制得茶饮风味清香、回味甘甜,且有清热去火、益脾健胃、疏风平肝、明目解毒等功效。

契合“快养生”需求下

五大产品研发要点

以“药食同源”理念为指导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使食药物质中的有效成分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发挥保健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弥补食药物质本身存在的口感缺陷。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开发的预防性食品,利用药食同源食材的特性,帮助改善和维持健康。

此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使“药食同源”食品实现批量生产与商业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制养生饮食可能面临的缺乏专业知识、时间精力有限、熬煮麻烦等困难,并且易于携带和食用,契合了当代“快养生”的需求。

但在功能性食品的制备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如配方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了中医方剂配伍理论,更多的是食药物质营养成分的简单叠加,而不是产生协同效应。

对于药食同源物质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皂苷、黄酮等功能物质上,且提取方法单一、 功效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不透彻。在研究过程中, 长期食用新开发的功能性食品后的安全性方面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无法确保长期服食不具有毒副作用。且某些产品的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标准化,这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批次间差异较大,例如提取物的比例和混合方式如果不精确控制,可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功效。

此外,目前药食同源产品的生产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可能导致市场上流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因此产品在研发时应当注重以下五点:

⑴ 开发功能性食品时多参考中医药专业人士意见,将方剂配伍理论应用到产品开发中,同时可针对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特定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发相应的功能性食品。

⑵ 增加对不同功效成分作用机理的研究,考虑使用益生菌发酵中草药以减少中草药的毒性或副作用,同时产生容易被吸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用灵芝发酵雷公藤可减少其中雷公藤内酯的含量,有效降低雷公藤的肝毒性。

⑶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增加对长期服食产品的毒副作用测试项目,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估。

⑷ 设定生产工艺标准,严格控制提取物浓度、 添加剂比例以及混合方式,保证每一批次产品质量 的稳定。

⑸ 完善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典名方+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

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窗口

古代经典名方,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

随着现代食品制备工艺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以原方为基础,直接制糕、打粉、制膏的产品,如芝麻丸、三七粉等。有研究表明,目前市场仍有慈禧太后服用的古方“八珍糕”,原方出自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成分为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莲子及陈皮,能够健脾益胃,可用于老年、小儿及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腹胀便溏。

在食品研究领域,有学者依据中医古方将龙眼肉久蒸,制成补气血的“玉灵膏”,通过对蒸制 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变化情况的考查,探究合理的蒸制时长,为开发药食同源的食疗产品提供试验依据。

相较于功能性食品,基于经典名方开发的药食同源产品更完整地保留了古方的配伍,使中医药理 论有了更具体的体现。以原方为基础制作而成的糕点、膏剂,能够改善在服用传统中药过程中出现的味道苦涩、煎煮不易等问题,同时使中医文化得以推广。但此类食品可能忽略经典名方中对君臣佐使等不同药量的控制,导致功效受到影响,且因制备工艺可能影响中药药性,需要学者进一步研究解决。

此外,中药和食品如何有效地进行技术融合,开发出方便服用及携带的糕点、代餐粉、麦片、糖果等产品也是药食同源经典名方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药食同源研究及应用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发挥影响的一个窗口,对于防治慢性病以及维护人类健康十分重要。他提出的“研究食药两用物质,要从食物出发,即将中药用于食物;研发产品可不限于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功效和安全性需要有充分的现代科学证据”的观点值得重视,为药食同源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目前,药食同源、中医养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中医药发展逐渐融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手段, 通过食品工艺发挥药食同源的优势,将大大助力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忽然一周 | 于东来称将停止帮扶企业;天猫国际上年度婴童营养品市场增速达45%;Babycare深化与沃尔玛的合作

09-30

母婴日报 | 澳优任命新董事会主席;有消息称阿里京东将互相开放;天猫国际上年度婴童营养品市场增速达45%

09-27

一线实战派㉙ | 营养品市场短期内难出绝对头部,细分赛道里期待领跑者?

08-09

一线实战派㉙ | 营养品市场短期内难出绝对头部,细分赛道里期待领跑者?

07-30

一线实战派㉕ | 女性抗衰、产后炎症......女性营养品市场哪些细分赛道待挖掘?

07-21

标签:营养品市场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