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宝妈九个腰疼,经历过的都说痛不欲生,过来人告诉你月子期防护很重要!
-
2025-02-18 11:09 来源于:母婴健康育儿指导
女性在生完宝宝后才出现的腰痛,我们通常称为产后腰痛。产后腰痛在妈妈群体中非常常见。
十个妈妈九个痛,不管你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逃不过腰痛的“魔爪”。
产后腰痛究竟怎么引起的?怎么预防和缓解?
01
引起腰部酸痛的原因
(1)孕期胎儿过大
现在大部分家庭照顾孕妈妈的时候都是格外地用心,什么好吃的、营养的东西都先紧着她吃。
虽然孕妈妈的营养补充到位了,但是稍不注意,就会因为吃得太多、太补而营养过剩,以至于孕妈妈到后期的时候,腹中的胎儿发育成了“巨大儿”。
这样一来,妈妈就很容易出现耻骨疼、腰疼等问题。所以如果不想出现腰疼的毛病,妈妈在孕期补充营养的时候要十分注意,不要一股脑地乱补!
(2)子宫、骨盆复位引起的腰疼
在孕晚期,为了迎接宝宝的到来,孕妈全身的关节都会变得很松弛,尤其是腰部的关节。等宝宝出生之后,宝妈的骨盆关节开始复位,这个时候宝妈就时常会感觉到腰部疼痛。
另外在月子里,宝妈的子宫也开始收缩,子宫收缩的时候会牵动腰腹部的肌肉,宝妈也会感觉到腰疼。所以,如果是月子里感觉到腰疼,多是子宫、骨盆复位引起的。
(3)肌肉紧张
孕期由于韧带松弛,不断增大的子宫,会使身体的重量,全部集中在腰部位置,腰部位置的肌肉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出现疼痛感需要及时的休息,如果说休息之后依然无法恢复,那就需要及时就医去检查一下,以免有更加严重的问题发生。
(4)错误的生活习惯
孕期和产后,一般都是以休息为主,因此长时间的缺乏锻炼,肌肉和骨骼都处于放松状态,一旦有些许的劳累或久站久坐,就很容易导致腰痛。
还有就是产后,产妇要独自照顾宝宝的这种情况,腰痛的毛病会更加严重,有时候甚至会诱发腰脱,长期劳累还有可能导致腰肌劳损。
还有就是喂奶的姿势不对,导致孕妇过度使用腰部用力,造成腰部的压力过重。
02
产后应如何预防腰痛
预防产后腰痛,月子期很关键,护理不当很有可能会伴随一生。想要避免腰痛,月子期这几件事一定要格外注意!
1、注意喂奶姿势
新生宝宝胃容量还小,每天喂奶的次数也很多,对妈妈来说,若能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不但能让妈妈和宝宝都舒适,还能有效减少腰痛的发生。
常见的喂奶姿势有半躺式和侧躺式,当然,妈妈也应该迎合孩子的喜好,观察孩子吃奶时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2、避免过度劳累
很多妈妈在产后的时候,因为身体比较虚弱,只能长期卧床休养。可是有时候宝宝哭了闹了,宝妈还是要忍着疼痛去哄他。
抱着娃的时候,妈妈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地护着娃;另一方面还要去给腰部找支撑。坐得久了,妈妈的腰部就会觉得非常累,从而出现腰酸疼的症状。
所以宝妈产后的时候,最好不要让自己太过劳累,照顾宝宝的事情要和家人一起分担。
3、及时补钙
有很多妈妈腰疼是因为缺钙,所以在产后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钙剂补充。
4、注意运动和休息
有的妈妈产后着急身材恢复,过早运动和超负荷的运动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容易出现腰肌劳损等不适。
产后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这就需要家人多点理解和关心。产后饮食是一方面,想要产后恢复顺利,运动和休息一定要把握好。
5、注意防护和保暖
月子期间洗澡、洗漱这些完全没问题。但有些妈妈在洗澡过程中,受了风,就容易腰疼或是关节痛。
所以在月子期间,一定要注意不要受风。洗澡前后,要做好防风措施,就能有效避免腰痛。
同样,夏季坐月子吹空调时,也要避免对着风口吹,建议穿长袖长裤,避免受风着凉。
6、及早进行骨盆恢复和子宫复旧
那些不做骨盆修复的妈妈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分娩后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不会很快恢复到孕前状态,骨盆韧带在一段时间内尚处于松弛状态中,腹部肌肉也变得较软弱无力,子宫未能很快完全复位,引起腰痛。
所以,尽早让骨盆闭合、子宫复位有利于缓解腰痛。
生完宝宝以后,不是所有妈妈都有家人全方位的贴心照顾,这段时间虽然繁忙,妈妈们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能偷懒的就别硬撑着,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更多产后知识关注公众号:母婴健康育儿指导
一旦患上月子病,可能会成为妈妈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困扰。
如果已出现腰痛、畏寒、怕风等月子病的征兆,一定要及早调理,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到怎么办,以免错过最佳的恢复时机!
-
宝宝睡不好觉是怎么回事?详解宝宝睡觉的七种现象
宝宝睡觉 02-18
-
用这种锅给孩子做饭,相当于天天喂毒?
做饭 02-18
-
6个子宫求救的信号,千万别忽视!
子宫护理 02-18
-
胖东来黄金“逆市”直降引爆市场!母婴行业如何抄作业破局?
母婴行业 02-18
-
持续逆势增长!进口粉凭什么稳坐高端市场“C位”?
进口奶粉 02-18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