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Swisse激战正酣,仙乐健康、新和成营收上涨,大健康企业们今年过得如何?

在查阅了多家上市企业财报后,我们发现:2024年上半年的营养保健品赛道,俨然是一副“中游各有难处,上游普遍安逸”的景象。

营养保健品双雄各有难处

在此前发布的内容中,「营养品情报」曾对天猫、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营养保健类目做过细致梳理,汤臣倍健与Swisse(健合集团)的产品销量表现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各平台的“榜首争夺战”也无一例外都是在二者间展开。

但从目前公布的业绩信息来看,这两家国内营养保健品赛道的超级巨头,似乎也各有各的难处。

上市以来首次营利“双降”,汤臣倍健遭遇“成长的烦恼”

8月5日,汤臣倍健发布2024年中财务报告,数据显示集团上半年营收46.13亿元,同比下降了 17.56%;归母净利润8.91亿元,同比下降42.34%。

这是自2010年上市以来,汤臣倍健首次遭遇营收、利润“双降”。

汤臣倍健、Swisse激战正酣,仙乐健康、新和成营收上涨,大健康企业们今年过得如何?

据公开资料显示,汤臣倍健成立于1995年,彼时的国内营养保健品市场尚在「太阳神」、「太太口服液」等一众古早品牌的统治之下,赶在“保健品黄金时代”末期诞生的汤臣倍健,试图通过蜂王浆、保健酒等差异化产品谋求增长机会,但其市场表现长期不温不火。

直至企业成立7年后,多次赴美考察的创始人梁允超决心将当时还属于新鲜概念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国内,同时在渠道建设方面未沿用保健品行业传统的直销模式,而是选择集中资源布局药店渠道,凭借形态新颖的产品与错位竞争的渠道,汤臣倍健此后的发展一路顺风顺水,成功在安利、康宝莱等海外巨头的对撞间拔地而起。

2010年,汤臣倍健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以110元/股的发行价格和115倍的市盈率创下A股发行“双过百”的历史纪录。此后企业除培育主品牌「汤臣倍健」外,又先后孵化/收购了骨关节营养品牌「健力多」、眼部健康营养补充品牌「健视佳」、肝健康养护品牌「健安适」、孕婴童营养品牌「天然博士」、创新营养品牌「YEP」和益生菌品牌「Life Space」等,构建起了完善的产品矩阵。

而从汤臣倍健的2024“年中成绩单”看来,集团旗下多个产品线表现均乏善可陈。对于业绩下滑,汤臣倍健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为“主要受消费环境变化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阶段性经营策略未能有效推动年初预期目标实现。”

综合宏观市场变化来看,汤臣倍健给出的回复可谓“相当坦诚”。近年来随着国内健康消费热度的日益走高,药企、乳企纷纷布局、新锐品牌加速涌现,同时还有众多的海外品牌通过跨境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市场竞争烈度的陡然加剧,直接影响了汤臣倍健的营收表现。除此之外,扮演集团“营收主力”角色的药店渠道需求紧缩、集团营销成本增加等,均是导致汤臣倍健遭遇“营利双降”窘境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汤臣倍健已在不断深化多元渠道建设,同时增加科研创新投入,以期稳步走出当前的增长颓势。

婴配粉板块成“业绩拖油瓶”,健合集团营收同比下滑4.1%

8月27日,健合集团正式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2024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收66.9亿元,同比下降4.1%。经调整可比纯利为3.47亿元,同比有所下滑。旗下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实现营收32.8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Swisse中国市场实现同比增长8.8%,占集团ANC销售额的64.9%。此外,上半年Swisse在跨境电商渠道的销售额上升12.2%。

作为对比,2023年上半年健合集团的同比增长率为28%。

汤臣倍健、Swisse激战正酣,仙乐健康、新和成营收上涨,大健康企业们今年过得如何?

据公开资料显示,健合集团由罗飞兄弟创立于1999年。2002年,公司与法国拉曼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市场以「合生元」品牌销售益生菌产品。2008年,公司又在法国注册「合生元」奶粉,正式切入奶粉领域。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集团业务主要面向于婴童人群。

颇为巧合的是,健合集团也是在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只不过当时其定位更偏向于母婴企业。

2015年,健合集团两度出手、最终以19.5亿澳元(约合88亿人民币)的高价将澳洲知名营养品品牌Swisse招致麾下,完成向成人营养保健领域拓展。2020年~2021年,健合集团又收购了美国宠物营养品牌Solid Gold和Zesty Paws。至此,健合集团BNC(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ANC(成人营养与护理用品)、PNC(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三大业务板块搭建完成。而作为健合集团ANC板块的核心品牌,截至2023年年中Swisse全球销售额已突破10亿澳元,2024年中财报预告中提到ANC业务板块仍在保持双位数增长。

但与此同时,受新生人口规模缩水及奶粉新国标落地影响,2024年上半年健合集团ANC分部收入录得双位数降幅,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呈现双位数下降。ANC稳健增长,但BNC板块尤其是婴配粉业务的提振乏力,还是影响了集团整体的营收表现。

另一方面,身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健合集团的品牌营销支出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自然也进一步压缩了相关业务的利润空间。

尽管婴配粉板块增长承压,但综合各方数据来看Swisse仍处在上升周期中,随着婴配粉业务下行速度的放缓,健合集团有望重回增长通道。

上游原料供应商普遍安逸

与营收震荡、积极调整的中游品牌们不同,身处产业上游的原料供应商们的日子则普遍安逸。

境外收入同增超50%,代工一哥全球化战略成效斐然

8月11日,仙乐健康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境内业务销售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4.22%,境外业务销售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55.16%。

这家成立时间早至1993的老牌企业,正坚持走“国际化战略”积极挖掘海外市场潜力。

汤臣倍健、Swisse激战正酣,仙乐健康、新和成营收上涨,大健康企业们今年过得如何?

与绝大多数保健品企业面向C端市场的经营模式不同,仙乐健康目前正专注于为其他有保健品生产需求的品牌方提供研发、生产、销售、技术等代工服务。其长期合作客户包括但不限于辉瑞、GSK、拜耳、雀巢、安琪酵母等知名厂商,仙乐健康也因此被行业媒体冠以营养保健品“代工一哥”的美誉。

事实上,“代工一哥”早年间也曾打造出了多款颇具市场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产品,其销量排名甚至一度挤入前二。「营养品情报」了解到,仙乐健康曾经的子公司广东千林定位于女性健康营养保健食品运营商,负责生产销售鱼油软胶囊、维生素咀嚼片、氨糖软骨素加钙片等多款产品。

但在2016年1月,出于寻求上市等一系列商业考量,仙乐健康作价1.44亿美元,将旗下子公司广东千林100%股权卖给了辉瑞制药。出让广东千林的同时,公司将原有部分商标92项、产品外观设计专利16项、产品标签著作权44项同时转让,仙乐健康也由此彻底转型为“全职代工厂”,并于2019年顺利完成上市。

除经营海外市场收获成效外,从剂型上来看,仙乐健康2024H1软胶囊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26.8%;软糖收入4.86亿元,同比增长60.55%;粉剂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3.29%。硬胶囊剂型营收则暴涨了70.16%,来到9772万元,各剂型产品可谓“全线飘红”。

营收净利双增,小而美的健康食品添加剂龙头

8月29日,百龙创园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28.73%;实现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1.24%。分业务来看,2024年2季度公司益生元系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51万元、膳食纤维系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健康甜味剂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548万元。

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山东禹城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全球益生元、膳食纤维领域龙头。

汤臣倍健、Swisse激战正酣,仙乐健康、新和成营收上涨,大健康企业们今年过得如何?

2000年,百龙创园创始人窦宝德在禹城县城成立了兴华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开始做农资生意。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他发现如果有些农产品经过初加工后的附加值更高,利润更是惊人。一番筹备后,窦宝德于2005年创办了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此后陆续推出了抗性糊精、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葡萄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阿洛酮糖等产品,其激增的原料订单中,也不乏汤臣倍健、脑白金、伊利、蒙牛、飞鹤、娃哈哈等知名企业的身影。

2021年4月21日,百龙创园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据企业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益生元系列产品、膳食纤维系列产品、其他淀粉糖(醇)系列产品和健康甜味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膳食纤维及益生元系列产品为公司的主要营收贡献板块,相关产品的下游应用场景包括食品、饮料、乳制品、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

净利同增近50%,来自中国的维生素行业巨擘

8月22日,新和成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上半年新和成营业收入约98.45亿元,同比增加32.7%;净利润约22.04亿元,同比增加48.62%。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蛋氨酸、维生素类产品量价齐升。

如今已贵为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头部的新和成,实际是由一所主营废酒精溶剂回收业务的校办工厂成长而来。

汤臣倍健、Swisse激战正酣,仙乐健康、新和成营收上涨,大健康企业们今年过得如何?

1988年,一个叫胡柏藩的年轻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农村一所中学教化学。由于学校条件艰苦,校长便寄希望于这个刚出校门的“高材生”,希望以他为主导筹建校办企业以缓解学校的窘境。刚参加工作不久、一穷二白的胡柏藩,拿着借来的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租用厂房,以回收废酒精为始,开启了创业的征程。

随着回收酒精生意慢慢有所起色,胡柏藩开始思考如何将公司规模扩大,一番调研后,他将二次创业的目标锁定在药品、健康原料等精细化工领域,并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逐步建设起覆盖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H、虾青素、辅酶Q10的庞大生产链,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至2004年新和成作为国内中小企业板第一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时,公司的营收规模已达到11.34亿元。在巩固基础业务板块的同时,新和成也不断涉足新领域,目前其主营业务除了营养品相关的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和色素类产品以外,还经营香精香料和新材料两大板块。

之所以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是因为新和成主营的维生素行业已高度成熟,生产技术并不复杂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受市场饱和影响过去几年新和成的营收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而进入2024年后下游需求稳步释放,维生素原料价格出现回升,进而间接带动了新和成的业绩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7月29日,另一家维生素原料巨头巴斯夫突发爆炸,受此影响维生素原料价格一度飞涨,新和成下半年的营收表现不出意外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濒临倒闭五金厂积极转型,从小县城走出的世界植提领域龙头

8月27日,晨光生物披露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91亿元,同比下降4.85%;归母净利润9983.46万元,同比下降66.57%。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昔日曾是濒临倒闭五金厂的晨光生物,已在世界植提原料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1997年,曲周县五金厂厂长卢庆国接过县办色素厂的“烂摊子”。在他的带领下,一群原本从事五金生产的“门外汉”,居然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功让色素厂恢复生产,并此后几年内逐步在印度、西班牙企业统治的辣椒红色素赛道中站稳了脚跟。

2000年公司改制,卢庆国四处筹款成立了河北省曲周县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租赁五金厂的固定资产、土地厂房等独立经营,“晨光牌”正式诞生。这一年,公司的年营收规模已达187.8万元。

国产ARA、DHA领域先驱,嘉必优净利润暴涨132.57%

8月28日,嘉必优披露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31.23%;归母净利润6788.90万元,同比增长94.82%;扣非净利润5300.71万元,同比增长132.57%。

公告称,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主要系由于人类营养业务ARA和DHA产品收入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嘉必优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最早从事以微生物合成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脂溶性营养素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嘉必优目前拥有的产品包括 ARA(花生四烯酸)、藻油 DHA、β-胡萝卜素(BC)和 SA 燕窝酸等多种生物合成营养素,其在国内ARA市场份额约占50%,位居第一。

据《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蓝皮书》预测,到2027年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营养品企业应如何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高效挖掘营养保健品行业红利?

打入京津冀母婴市场内部,我们发现了这几大差异化特性

08-31

抱团打天下,高培草饲奶粉邀您共聚动销津冀探讨母婴市场新趋势

07-03

洞悉2024一季度母婴市场!《母婴行业观察渠道调研&品类洞察报告》最新发布

05-10

走访多地母婴市场发现,生意正增长的门店都具备这三大特性

04-28

母婴市场波云谲诡,优秀代理商们跑出了哪些突围之路?

04-26

标签:母婴市场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