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第20期食品抽检:12类食品860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食品20批次

6月22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第20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速冻食品、水果制品、食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食用农产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2类食品860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食品20批次,检出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及其他问题。

8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8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佛山市水有缘饮用水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广州市白云区华富饮用水厂生产的怡清泉包装饮用水和华富长寿山泉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称佛山市高明三千尺矿泉水厂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称鹤山市百达珍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珍竹源包装饮用水和溢可达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称东莞市雅源纯净水有限公司生产的雅瑶山泉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好品汇食品连锁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广州汁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生产的速冻糯米烧麦(熟制品),菌落总数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天河区东棠汇永喜超市销售的标称佛山市顺德区金鼎盛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生粉,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中规定,包装饮用水1个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检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部分企业对环境卫生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的菌落总数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食品中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6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

6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分别为广州市南沙区北极熊冷冻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佛山市顺德区天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莲蓉包,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南海戴超冷冻食品经营部销售的标称深圳市美丰肉类配送有限公司生产的弹力肠(速冻调制食品),胭脂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深圳市宝安区西乡福临商行销售的标称潮安区泰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清爽型酸乌梅,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东莞市大岭山一连副食店销售的标称广东胜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桔糖,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东莞市大岭山一连副食店销售的标称揭西县万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桔,胭脂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珠海市香洲伟宏商行销售的标称揭西县鸿康食品厂生产的乌梅,亮蓝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亮蓝又名食用蓝色2号,属于水溶性非偶氮类合成着色剂,食品行业中适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的着色。长期低剂量摄入,也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亮蓝在凉果类蜜饯凉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025g/kg,在其他类别蜜饯凉果中不得使用。凉果类蜜饯凉果中检出亮蓝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企业为改善食品的感官性,提高市场价值滥用色素;也可能是为了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滥用色素;还可能是企业掺假造假滥用色素。

胭脂红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可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速冻肉制品和水果制品中的胭脂红有相关规定。胭脂红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为凸显产品色泽,超范围使用胭脂红。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是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对速冻食品中的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有相关规定。造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或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该添加剂含量较高;或在添加过程中未计量或计量不准确造成的。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凉果类、话化类、果糕类蜜饯凉果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为8.0g/kg,其他类别蜜饯凉果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为1.0g/kg。蜜饯凉果中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度,超量使用甜蜜素;也可能是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甜蜜素含量较高;还可能是添加过程中未准确计量等。

5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

5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分别为清远市清城区新城乐千惠超市销售的标称广州市一家亲实业有限公司分装的粗砂糖,色值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博罗县罗阳镇三和顺购物商场销售的标称广州市百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砂糖,色值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惠州市民润福生活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肇庆瑞祥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榴莲饼,酸价(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阳江市江城区新风发食品商行销售的标称东莞市凤岗九香食品厂生产的麻花王糕点和包心王糕点,酸价(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色值是食糖外观的理化体现,是食糖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它主要影响糖品的外观,是杂质多寡的一种反映,也是生产工艺水平的一种体现。《白砂糖》(GB/T 317-2018)中规定白砂糖的色值分别为≤25IU(精制)、≤60IU(优级)、≤150IU(一级)、≤240IU(二级)。白砂糖中色值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工艺条件控制不好,澄清环节把控不到位或是产品储存环境条件较差。

酸价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的酸败程度。酸价超标会导致食品有哈喇味,超标严重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中规定,糕点中酸价(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5mg/g。糕点中酸价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不达标,还可能与产品储藏条件不当有关。

除上述不合格产品外,还有1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为东莞市真诚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新兴县永业果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花果(凉果类),铅(以Pb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第20期食品抽检:12类食品860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食品20批次

母婴日报 | 《儿童乳制品》标准发布;涉及婴配粉,首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发布;市场监管总局规定“好评返现”构成违法

06-08

2024年第1号,GB19644-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和调制乳粉等47个标准发布!

03-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明年起即将实施

10-06

坚守食品安全生命线 佳贝艾特亮相中国食品安全大会

09-23

重磅消息!国家卫健委发布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

07-05

标签:食品安全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