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中国市场“卖不动”了 看达能其他业绩如何
-
2017-02-21 14:19 来源于:财经啸侃
作为法国食品巨头,达能集团公布最新答卷,合并报表显示,2016年,达能集团销售额达到219.44亿欧元(注:1欧元=7.283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财报数据显示的销售额减少2.1%,其中汇率变化与合并报表范围变化分别使销售额下降5.5%和增长0.6%。其中汇率变化主要反映了阿根廷比索、墨西哥比索和俄罗斯卢布的不利走势。
达能集团旗下分为鲜乳制品、饮用水和饮料、生命早期营养品及医学营养品四个组成部分,四大业务板块“清一色”处于飘红态势,可喜可贺。
但是,正如达能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易谋所言,2016年达能的业绩表现稳健,每股经常性收益同比大幅增长,但同时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欧洲乳制品市场较为缓慢的复苏以及主要市场的波动,这些不利情况都需要公司提升自身能力,以抓住消费机遇并提高效率。
脉动“卖不动”了?
在中国,脉动的销售额在四季度同比取得增长,但是受到市场转型中库存调整的影响,全年有所下降。
同时,这一转型将在2017年持续,达能集团方面表示,将继续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致力于保护市场份额,确保未来增长,同时保护脉动的盈利能力。
也许你没有喝过脉动,但“随时脉动回来”这句广告语,想必各位都耳熟能详,其已经与“安慕希浓浓的超好喝”以及“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一样,成为经典广告语。
继“红牛”早先在中国市场畅销后,作为一款运动维生素饮料,脉动于2003年上市,近年来,其业绩表现不俗,始终保持双位数增长态势,引得不少竞争对手纷纷跟进,如激活、尖叫、启力、乐虎、东鹏、黑卡等。
但娃哈哈的“激活”除业内人士外,外界知道的并不多。据娃哈哈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激活”在该公司内部已经被边缘化了。与此同时,农夫山泉的“尖叫”与脉动也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竞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凭借产品特性,脉动在瓶装功能型饮料以及维生素功能型饮料市场中都处于前几位,从销售数据来看,从 2010 年至今,脉动在瓶装功能饮料的中国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逐年上升至 2015 年的 91.2%,龙头地位相当稳固。
据《华夏时报》报道,2013 年至2015年,脉动在中国的终端零售额分别为67 亿元、86 亿元、98 亿元,年增速稳定在两位数,表现不凡。
对此,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还表示,维生素饮料市场潜力不可小视,或许有望从一个小品类通过质变成长为一个产业。随着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加大市场投入,预计未来三四年维生素饮料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300亿元。
实际上,达能集团也曾对脉动信心满满,但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脉动在中国的销售额却出现下降,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换言之,脉动中国100亿元销售没有达成,仅差一步之遥。对此,有媒体直接以“脉动中国区没跟上节奏慢半拍 业绩骤降拖累达能”为题进行报道,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达能集团饮用水和饮料板块2016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9%,但如果不考虑中国地区,该板块整体表现则为同比增长在5%-10%之间。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由于达能集团刚刚公布财报,目前业界还没有来得及专门研究脉动去年销售下滑的问题,但应该可以看到,整个饮料行业都在衰退,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差异化较小,竞争太过激烈;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不同人群对于喝饮料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那些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年轻人,想必不会愿意去购买含糖量较高的饮料。在一二线城市,饮料较为疲软,而矿泉水以及酸奶等市场则快速发展。”上述业内人士称。
进口奶粉增长不错
达能集团对于国人来说,除了脉动,还有一款产品让人记忆犹新,那就是多美滋,其曾是达能集团旗下“摇钱树”品牌,2012年,多美滋中国净销售额为56.83亿元;除税及非经常项目后,多美滋中国纯利为7.92亿元。
然而,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让多美滋“一蹶不振”,从而陷入亏损泥潭,多美滋也被称为世界乳业史上的“窦娥”。依据IFRS编制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2013年到2015年,多美滋中国除税及非经常项目后,分别亏损4.58亿、6.95亿和5.45亿元,合计亏损16.98亿元。
由于扭亏无望,达能集团将多美滋卖给了雅士利国际(01230.HK),从此,全身而退;雅士利国际董事察悉,多美滋中国之所以录得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恒天然事件及非经常及一次性的重组成本。
一方面将亏损包袱甩出,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海淘”冲击,达能集团在中国建立了官方进口销售模式。
达能集团已经成立纽迪希亚营养品公司,主要负责可瑞康、诺优能、爱他美等进口奶粉品牌由专门的团队运作。同时进行的还有其内部人员的变动和整合,此前负责多美滋的相关工作人员部分被调到了该部门。
同时,2016年,为了确保在母婴店及直营电商中的影响力和业务不断增长,达能集团采取了各种举措。
数据显示,2016年,达能集团生命早期营养品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3.5%,这也证明达能集团上述一系列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效果。
实际上,“海淘”奶粉不仅备受消费者关注,也早已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
2016年,财政部在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中明确表示,从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国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包括通过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依法获得产品配方注册证书。
据《华夏时报》报道,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无疑给通过跨境电商进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上了一个“紧箍咒”,使得那些未经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2018年后无法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
目前中国市场上通过跨境电商进来的品牌有上千个,上了“紧箍咒”之后,估计只能剩下三四百个,大减近六成。
如果未来需要配方注册才能走跨境电商渠道,跨境奶粉品牌数量还要再继续减少,可能比目前减少八九成之多。
为此,达能集团方面表示,在中国,监管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了非官方进口销售渠道的整体转型,该情况在第四季度持续,这使销售商进一步调整库存。这种转型造成的波动,很可能在2018年新法规的全面执行前持续。
-
蒙牛阿里合作,美赞臣联手小米,乳企为何爱上和互联网企业合作?
12-17
-
金发拉比与以色列企业战略合作 在华推广“O8”品牌母婴洗护产品
02-06
-
汤光荣:擅长企业战略培训和店铺业绩倍增实战课程分享
01-16
-
“惠爱升级 富营未来”富诺健康2018企业战略升级发布会 惠优喜新品上市
广州市惠优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6-21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