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成人药风险高 给孩子用药先问三个问题

都说孩子的钱最容易挣,儿童用药却是个例外。面对巨大的需求,儿童药短缺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有人用“用药靠掰,剂量靠猜”来形容这一现状。《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患病数量占患病人数的19.3%,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仅占总数的1.7%。本报就此专访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

种类少,剂型缺,“儿童酌减”全凭经验

2011~2013年,北京儿童医院牵头进行了一项国内儿童用药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在15家医疗机构儿科临床使用的1098种药品中,儿童专用药仅45种,约占4.1%。“我们医院的数据大约是5%,其他医院的情况可想而知。”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儿童药短缺是儿科各专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口味单一,且以片剂、胶囊为主。市场上的绝大部分药都缺少儿童更易服用的液体、粉末等剂型。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则显示,家长提及最多的儿童用药问题是“口感不好,儿童不爱吃”,1~3岁儿童家长“非常希望改善药物口感”。

药物规格偏大,分药已成常态。比如,临床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目前只有25毫克、50毫克和100毫克规格的片剂。该药的儿童用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1~0.3毫克

1岁以内孩子用量仅为几毫克,临床只能将片剂碾碎给药。王晓玲说,在北京儿童医院,手工分剂量是病房、药房药师一直以来每天必做的工作。

一半药物缺少儿童用药信息。“儿童酌减”是药品说明书中多见的几个字,但用药毕竟不同于烹调,其用量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安全。“儿童医院的药品中,目前有儿童用药信息的品种也就一半左右。酌减时,医师只能凭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指南、文献等开药;有时为了救治患儿,还要冒着风险超说明书用药。”

专业用药少,有些还是救命药。有些药临床使用量较小,但却是某种疾病治疗的必须用药,其短缺很可能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比如用于婴儿痉挛治疗的注射用促皮质激素,以及地高辛酏剂、猪肺磷脂注射液等。王晓玲说,成人药物相对种类多,在一种救命药短缺时,可选择的替代药物也相对较多,儿童用药则常面临无药可替的问题。

用成人药风险高

从外表看,儿童是成人的缩小版;从生理特点看,儿童却与成人有着很大不同。王晓玲解释说,儿童的各脏器和身体机能都处在不断生长、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在不同年龄段,由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脏器功能的变化,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分解、代谢等也会产生差异。他们的药物反应比成人敏感,也更易受到伤害。比如,儿童肾功能较弱,药物代谢排出慢,若参照成人用药,严重时可引起积蓄中毒。可以说,生理特征决定了儿童用药需在品种、规格、剂量、用法等方面做出更细致的考量。

然而,由于药物短缺,目前儿科减量使用成人药现象非常普遍,其带来的隐患让人忧心。

首先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很多成人药不宜儿童使用,但由于早期没有相关试验和经验,导致发现问题时,已造成重大伤害。最典型的就是四环素类药物,造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孩子出现四环素牙。此外,孕妇因服用沙利度胺致新生儿畸形的“反应停事件”,新生儿因服用氯霉素导致的“灰婴综合征”,以及因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导致的“瑞氏综合征”等,都曾引起许多悲剧。

其次是分药造成的服药风险及药物浪费。人为分割药物易剂量不准。有人曾对手工分劈药品的准确性进行检测,发现半数以上偏离目标用量10%。缓释胶囊等药物还可能因强行分割影响正常药效。此外,分药可造成药物浪费,比如,一片0.5克的药被用掉0.4克,剩余的就只能废弃。

给孩子用药先问三个问题

由于研发难、利润小、风险高,很少有企业愿意进行儿童用药的生产研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已上市药品如果更换剂型、规格或增加儿童用法用量,也需要儿童药物临床试验。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几乎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王晓玲感慨说:“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呢?但没有儿童用药数据会让所有儿童成为小白鼠。”

面对儿童用药短缺的全球难题,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设法解决。不同的是,有些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1997年的《现代化法案》和2002年的《儿科最佳药物法案》中增加了对儿童药物研发经济激励措施,还在1998年的《儿科独占权条例》中给予额外授权,即只要制药企业上市儿科专用剂型药物或提供儿科用药剂量信息,便可拥有专利期延长6个月的待遇。王晓玲认为,国外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为只有从立法层面予以保障,才能真正推动儿童用药短缺问题的解决。

就目前而言,为尽可能降低风险,王晓玲建议,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前先问几个问题:

该用药吗?

家长担心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很多情况下,孩子根本不用吃药。比如,普通的感冒发烧不建议立刻用药,没病时就进行预防性用药更没必要。“感冒时,多喝水、多休息、洗个热水澡,可能就能解决问题。这样还可以激发儿童自身的抵抗力,增强体质。”

用什么药?

如确实需要用药,最好选择有儿童剂型的,液体、粉末、可吸入式都是优先选项。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用药(感冒退热药)、消化系统用药(腹泻用药)、免疫调节剂。还要注意的是,很多药是复方制剂,不可擅自混用,以免造成药物服用过量。

怎么用药?

用药时不可擅自改变给药途径,如针剂当口服等;不可随意增减服药次数和剂量;尽可能不强行灌药。

王晓玲强调,儿科是“哑科”,用药后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是否情绪稳定、精神良好、症状好转等,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就诊。

告消费者书:拒绝假货,维护权益,澳乐乳与您同在!

澳乐维他(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05-27

母婴存量时代,二三线品牌靠什么破圈

母婴店销售技巧 11-19

全家营养何以成为母婴行业的新风口?

母婴行业 10-10

代理零辅食,还会有增长的机会吗?

零辅食 09-20

奶酪赛道的五个新机会!

奶酪 09-06

标签:儿童医药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