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进口烘焙用乳制品以“饲料”名义层层倒手 篡改保质期问题突显
-
2016-10-25 13:59 来源于:北京晨报
近日,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上海市食药监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侦破了一起违法加工、销售过期新西兰产进口烘焙用乳制品案。据调查,为躲避监管,这276吨过期进口烘焙用乳制品被以“饲料”名义多轮倒手,分装后通过批发和网店等方式销售到全国多地,客户不乏一些连锁蛋糕店,直至案发已销售百余吨。
以“饲料”名义层层倒手
据调查,犯罪嫌疑人刘某从苏州一商贸公司购买了新西兰产25公斤装大包烘焙用乳制品,因库存等原因,276吨乳制品已过保质期1个月到半年不等。由于不甘心销毁带来损失,刘某玩起了移花接木,售卖这些过期烘焙用乳制品。他将亲戚拉入销售团伙,形成了仓储、加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违法产业链。
为躲避监管,在销售前刘某将乳制品倒手了多轮。刘某通过其控制的上海嘉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库存过期的276吨乳制品,然后以“饲料”的名义,将其走账给了南通华源饲料公司,再倒手给上海姜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据调查,姜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刘某的亲戚尚某。
最后,姜迪公司先后将其中166.8吨销售给上海榕顺公司、上海智义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锦合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江苏、河南、青海等下游经销商。
其中,榕顺公司在上海市闵行区的某仓库内,将25公斤装大包过期烘焙用乳制品加工成小包装并更改标签,通过网络销售。公安部门和食药监部门全力追查,对上述线上线下销售的涉案产品予以追缴,对姜迪公司库存的109.2吨涉案产品全部查扣。
按下单时间编造生产日期
上海市食药安办负责人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团伙式、家族性、有组织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涉案的5家公司共19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已移送上海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起诉8人;另刑事拘留3人、取保候审8人。
据办案人员介绍,榕顺等公司用分装机和封包机,将这些过期烘焙用乳制品分装为500克的小包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办案人员介绍,乳制品进价约为1.3万元/吨,500克小包装零售价为13元。仅仅是倒手分装,利润率已近100%。
根据网店交易记录,绝大多数过期乳品都销售给了小作坊用于烘焙。售卖的商品只是用一个简陋的塑料袋包装,上面用标签纸打印了“两年保质期”等字样。办案人员介绍,涉案企业是按照下单时间倒推几天编造生产日期。
除了线上小包装销售,犯罪嫌疑人还在线下通过熟人介绍业务,整包销售给代理商或蛋糕店,其中不乏一些连锁蛋糕店。同时,和熟人销售没有合同,未过期和过期的产品都是掺杂一起卖。
■业内人士
篡改保质期问题突显
近年来,篡改保质期是进口食品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据相关执法人员介绍,国内一些食品经销商甚至刻意从境外进口已过期食品。这些食品原包装的底部一般用外文标明“到期日见底部”之类的字样,进口商贴上中文标签进行遮盖,然后将到期日期修改为“生产日期”。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进口食品来源多样、标签管理混乱、批号识别困难,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他建议对孕妇、老年人和婴幼儿等相关的高风险食品、保健品,加快建立跨国追溯体系,便于对其来源、生产时间、批号等有明确的跟踪和监管。
-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李娜:中国乳制品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成全球重要消费市场
06-22
-
应学才:坐拥4200多家门店,乐尔乐给乳制品行业带来了什么?
06-18
-
母婴日报 | 《儿童乳制品》标准发布;涉及婴配粉,首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发布;市场监管总局规定“好评返现”构成违法
06-08
-
2024中国奶商指数发布 Z世代引领乳制品消费
05-28
-
生鲜乳产量、收购价,鲜奶、奶粉零售价……将有哪些变化?农业农村部发布乳制品供需形势分析!
05-25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