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不断升级或为产业深度调整激化

2015年我国奶业继续深度调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低迷及国际奶价继续下探,养殖及加工企业进行艰难调整和转型。从国际市场来看,乳品供过于求局面未改,新兴市场国家受制于经济下滑及通缩影响,乳品消费低迷;另一方面,欧洲、澳大利亚及美国生鲜乳产量增长放缓,新西兰产量下降。国内而言,小规模养殖大面积退出市场,大规模养殖赢利性开始下滑,国内企业加速国际化发展,海外投资陆续见效;进口乳品成品销售大幅增加,以跨境购为代表的新型渠道快速发展,对国内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伴随产业深入调整及外部进口增大,矛盾开始进一步激化。

进口与国内加工及养殖矛盾

进口乳品目前已经占据国内整体乳品消费量的三分之一。2015年1月~11月份,全国乳制品(不含原装进口奶粉)进口量共计145.22万吨,同比下跌14.6%。预计今年进口乳品量约180万吨。

除此之外,进口快速增长对国内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一是造成国内乳品产量有所下降。二是影响到国内企业的正常经营。目前,国内大部分含乳饮料、酸奶制品、烘培食品、糖果等基本采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更多的奶粉生产企业也转向海外采购原料。干乳制品产量大幅下降可以说明国内大部分工业奶粉生产企业已经减少生产,国内生鲜乳大部分都压给乳品企业,在政府积极倡导下和出于保护奶源目的,国内乳品企业一方面积极收奶变成产品,推向市场进行促销;一方面喷粉入库。收奶喷粉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而市场促销又降低企业正常赢利能力。

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矛盾

2015年,国内养殖与加工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大批中小规模养殖场杀牛退出市场,一些大规模养殖场也已经慢慢捉襟见肘。中国奶牛养殖规模化以“高投入高产出”为发展模式,不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趋势。

国内外生鲜乳价格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乳品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上使用生鲜乳是一件好事。但是,目前国内乳品企业奶粉库存压力依然较大,预计到2016年下半年才能够完全清理结束。国内奶牛养殖最大问题就是奶价不具国际竞争力,主要原因:一是成本高,目前,无论大规模养殖还是中小规模养殖,由于苜蓿等高蛋白饲料缺乏、牧场养殖管理不足、中小规模养殖品种改良不够、防疫费用高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其系统性成本高。二是对于占主体的中小规模养殖,仍然独自承担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潜在成本大,比较收益低,养殖积极性不高。

近五年,养殖成本快速上涨,造成奶价高于国际。根本上,这是由于整个奶业发展时间短,从过去小农奶业向现代化奶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牧草、防疫、配种等系统性的产业发展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从而造成成本高涨,而这些年在规模化方向上又走过不少弯路,无疑进一步加剧矛盾产生。

今年乳品供求严重失衡可能性不大

随着我国融入国际乳业市场步伐加快,国内国际生鲜乳价格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但在政策引导和企业保护奶源影响下,国内生鲜乳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可能性不大。从国际上来看,新西兰、美国、欧洲生鲜乳价格都跌至近几年最低,产能都在调整,继续下跌可能性不大。总体来说,2016年国际生鲜乳价格有望止跌全面反弹,但整体增长幅度不大,随着国内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增强对国内外资源调配的能力,未来国内出现乳品供求严重失衡可能性不大,同时国内生鲜乳价格与国际生鲜乳价格走势大体保持一致。

奶粉价格长期进入下行通道

2015年以来,国内奶粉市场价格呈现全面下降态势,主要表现为:一是线下渠道以促销降价为主,线上电商渠道打折降价;二是高端产品或者高价位产品走线下渠道,而价位较低产品都开始走电商渠道。从市场表现来看,国产品牌降价幅度较大,最高降幅超过50%,进口品牌加入降价促销行列,主打品牌降价超30%。另外,部分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品牌奶粉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已经提前进入“红海”阶段,未来将面临产能过剩及价格下行带来的市场风险,中国奶粉价格战已经全面打响。

价格长期下行,在未来将压缩渠道利润,倒逼渠道升级。未来专业化程度高的产品,其销售渠道必然是专业的。未来,婴幼儿奶粉渠道必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服务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目前比较流行的电商平台,在未来仅仅是现代渠道的一个通路而已,线上渠道线下化,线下渠道线上化,不论什么渠道,服务化意识必须提高。目前,在国内红红火火的电商未来也必然会遭遇海外海淘冲击。因此,渠道竞争核心在于服务,奶粉行业提升附加值的前景也在于服务。

液态奶价格有望保持平稳

生鲜乳价格的回落,使得国内液态奶生产成本压力进一步减轻,赢利能力增强。同时,企业多元赢利的产品结构正在形成,常温酸奶、低温乳酸菌、常温功能性牛奶、低温功能性酸奶、特色含乳饮料、儿童类乳品等品类业绩不断提升,降低企业对传统单一赢利产品的依赖。预计,常温酸奶、低温乳酸菌、低温功能性酸奶等仍是2016年销售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类。

另外,2016年乳品企业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不排除在中低端产品上继续做促销。由于生鲜乳、糖等原料价格下降,加上竞争较为激烈,中高端成熟产品提价可能性不大,不过为提升经营业绩,企业会通过推出新产品,变相提价。

乳品进口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由于消费低迷,企业库存高企,部分产能转移至国外,2016年原料进口增长继续放缓,2015年进口大包粉大致在60万吨左右,预计2016年全年进口量不超过80万吨。目前,随着海外投资布局发展,国内婴幼儿奶粉部分产能已经转移到国外,因此作为婴幼儿奶粉的乳清粉和基粉进口量都将有下降可能。

从成品来看,罐装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有进一步增长可能,2015年罐装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达到14万吨左右,中国企业海外投产后,预计2016年全年进口量达到20万吨。UHT奶2015年全年进口量达到45万吨左右,同比增幅超过30%,但由于进口UHT奶国内运营成本高,赢利难度大,2016年UHT奶进口增长速度将会放缓,预计全年进口量可能实现50万吨。

多环节发力助推奶业转型

2015年对于国内奶农来说是艰辛的一年,“倒奶事件”频发,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因此,国内奶业无论从养殖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亟待转型升级。去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奶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奶业全产业链中,上游养殖、中游产品加工、下游消费与储备各个环节都应该积极转变,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

第一,转变奶牛养殖发展模式。改变过去“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发展模式,建立包含牧草、防疫、配种等环节的系统性的产业发展体系。坚持“种养结合”,推动专业分工,发展适度规模化和适度精细化,降低成本。

第二,鼓励、引导奶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温乳品产业。对发展相关低温乳品奶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扶持,同时在配套冷链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乳品产业低温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乳业现代化发展标志之一,也是整个食品产业进步的表现。通过提高科技水平促进奶企产品结构调整。

第三,修订产品标准,严格复原乳使用。通过对乳品及相关食品产品标准修订,引导不同乳资源在不同产品结构中扮演不同角色,保障消费需求的稳定。引导企业尽可能使用生鲜乳生产,而进口大包装粉尽可能作为成品奶粉原料和常规食品添加原料。另外,建立严格的复原乳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加强复原乳检测和标识。

第四,推行奶粉期货市场,建立奶粉储备制度。在当前世界范围生鲜乳价格下行、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建立奶粉期货市场,可以防止国际市场供求大幅变化带给国内市场的风险;建立储备制度,发挥其蓄水池功能,有助于缓解国内“奶荒”及“奶剩”现象,保护本土奶牛养殖业。

第五,做好消费教育及普及工作,重建消费者信心。政府及行业协会加强对乳品相关常识和营养知识的公益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乳品营养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开展乳品安全问题的专题讲座,化解消费者误解;对于无中生有、制造安全问题或虚假信息并从中获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中北态牛脾肽儿童营养奶粉有哪些好处,一起来了解一下?

广东中北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7-02

贴鑫爱中老年高钙富硒配方奶粉,专为中老年人研发,让生活充满活力!

江西省倍川食品有限公司 06-24

2024奶粉品牌“卡位战”:新一轮竞争焦点在哪?

06-24

一线实战派⑦ | 奶粉、纸尿裤、用品品类中,部分品牌商会自己下场卷价格战?

06-24

雷佳音成为君乐宝奶粉新晋品牌代言人——主角登场,实力呵护

06-22

标签:奶粉 乳业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