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如何树立起正确的差异性营销

冬天来了,中小企业感到了彻骨寒冷。许多老板都是面色暗淡,愁眉紧锁。这几年由于所处行业的疲软带给老板们更多的是身体和情绪反映上的胸闷和心悸。但这不应该成为被动强调客观寻找自身退路的理由。即使有也仅仅是空洞的说辞。

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

企业不能活在过去而要活在未来!掌握优势不会新生,把握趋势才会重生。

笔者认为,虽然现实艰难,但未来中国企业会出现6大营销趋势:

1、要重视新兴人群对产品的个性定制和情怀利基;

2、要重视社会化营销,建立生活一体化生态系统;

3、要考虑市场碎片化、平台化的趋势;

4、企业成为内容生产者,认知盈余是新时代最大的红利;

5、要关注终端的情景消费;

6、要关注县域和乡镇经济。

不妨让我们来回望上一次美国的大萧条,那是1929年至1933年间,世界性经济危机让企业经营理念发生了第一次革命——销售意识确立,销售的地位首次超越了生产,营销自此产生。

1933年大萧条带来了营销概念的产生,推销术、广告术、公关术细分类别产生并得到重视,这也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向下延伸,最终造就了全球跨国公司的产生。

的确,中国的企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他们普遍处在低端、低价、低利润的境况,很多企业对营销不重视或者理解有所偏颇,加上营销手段单一和无创意性,走进了产品、广告、促销、品牌、渠道、执行等的同质化死胡同。

不是吗,许多挣扎在生死线边缘的企业,由于没有显赫的品牌声誉,面对寒冬,也无法完全复制行业领袖企业一样的应对办法。因此,必须找出适合自己的“过冬”方法。

事实上,再怎么顺风顺水的企业,也许之前经历了千难万险,如今看起来虽已达到了光鲜靓丽、风光招摇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进路上不会遭遇莫测和未来的某种不可确定性。相反,跌跤、犯错等等还会时时在经营的征途上重现和闪回。关键是,如何以一个理性的心态来应对。

原中粮董事长宁高宁曾在为老朋友王石的自传《道路与梦想》所作的序言中不无感慨地说,王石和万科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几乎所有可能犯的错误”,幸运的是“他们在错误还没有能把他们毁灭的时候醒悟了”。

市场这东西其实很残酷,它一变脸,你就要面临变革,而且它每一个变化,你都要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予以敏感的发现并快速的予以捕捉。所以说,从事企业经营是一份痛并快乐着的苦差事。因此,我们要想在同质化的红海中迅速突围进而走进差异化中的蓝海就必须迅速转变增长模式,创新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自身发展由“经验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赖”转变,由“企业制造”向“企业创造”转变,使企业真正走上良性运营轨道。在这一过程当中,也许我们还会犯错、犯难、犯规,但谁又能否认,这恰恰也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呢?

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到底来自哪里?

说老实话,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一家企业仅仅是靠着跟风、追随、模仿起家,尚未系统的建构自身的核心优势,也许一时半会能解决相关的温饱,但大浪淘沙、激浊扬清万一形势突变,遭遇到也只能是夭折的命运,不幸就是其典型的标志符。

诚然,企业的竞争力离不开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特定客观条件的演变和调整。但更多的是在立足自身的前提下,能否有效把握行情的趋势运转能力,同时在审时度势前提下以整合资源和突破创新为双翼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才是考验企业真正命门的关键。

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其战略应有其相应的发展导入模式:

企业结构薄弱处。显然,取长补短应该是每个企业都明白的通俗道理。

目前对于一些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来说,风浪凶险前景莫测。因此根据产业结构变动以及相应出现某个局部或某一方面的薄弱处来合理布局,制定本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措施,就显得大为紧迫。最关键的在于企业应设法成为产业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

当然,这一战略又可以有几种选择: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产品变动的总体趋势及本地区的情况,选择处于上升、扩展阶段的细分领域,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二是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三是进入新兴行业,在“前沿”领域寻求变得优势及发展的机遇。

企业资源的拓展处。中小企业通常会比较依赖本地区所特有的社会资源和人脉优势。这些资源优势有时相对单一和区域特征明显,但有其进入的可控性和便利性。如一些地区的特色生产基地等。

生存夹缝的求索地。生产经营中,除少数技术集约型中小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设备水平、技术开发能力都比较低,一般难以在同类品种上与大企业直接展开竞争。在“夹缝”中求发展的战略,就是选择产品市场开发的结合部或边缘地带,找到竞争较弱同时又具有广阔前景的某些“间隙”,开拓企业的发展空间。

依附经营的结合点。所谓“依附”,就是把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于发展相对固定的纳入或嫁接在某个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上,成为这个大企业或企业集团系列化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专业的生产与开发服务。选择采用依附型经营战略的好处在于中小企业可以得到相对稳定的供销渠道,产品的开发方向较为单一、明确,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另外还能通过协作的关系进行联合开发,依靠大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实力,突破自身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制约。

笔者指出,如果企业仅仅象过去一样在盲目推崇战术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忽视或根本没有注意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或者就如同温水里的青蛙一样看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慢慢的,逐渐升高的水温最终麻痹的是搏击的力量和进取的斗志,接下来很显然,在市场的大幕上,只会演绎一场又一场的悲剧,而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如果一个企业经营理念再不调整,根本没有什么前途而言。

在新常态下,有许多的冲突和矛盾,就企业经营和个人成长中谁都想早点避开,或者躲得越远越好,然而老天往往不夙人愿,也不会遵循你主观期望来行事,该来的危机总归会来,关键是你有否应对的坦然和执着的勇气。

现在,每当国家出台新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总有些企业难以适应,呈现惶惶不可终日之态,他们总希望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影响不要侵蚀到自身,把一些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危机看得如临大敌。

因此自身的企业由于缺乏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老是长不大,这种内心里企盼的安稳实际上就是保守的代名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与这种害怕危机呈现保守性相应的另一面,是国内众多企业的封闭性和狭隘性,它使我时常感慨与我们国情与生俱来的一种文化与观念上害怕风险希望安稳的保守落后的劣根性一面。

在我们古代的中国,由于地处东亚,与周围各民族相比,它是最先进入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天然经济和发达的古代文化,使之成为高高在上的“天朝”;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不屑于和外界交往的“自我中心主义”。当西方人初来中国时,中国皇帝还以为他们是来“朝贡”的,乾隆皇帝在至英王乔治三世的诏书中曾说:“天朝国威远被,万国来宾,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奇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中国人沉浸在世界和天地之中心的妄自尊大的迷幻中,对于外界发生的变化毫无思想准备。

马克思对于中国人的这种心理状态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当中国盲目的“中心狂”被帝国主义的大炮所打破时,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的沮丧和外强中干的病态心理,以及对外部的本能的怀疑,莫明的恐惧和过分的戒备。这种心理关闭了近代中国像外国学习的大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由于长期的传统小农经济形态的影响,中国人在心理上对各种危机的接受总是害怕和担忧,从而束缚了自身的手脚。

记得二次大战时,日本的经济曾落后于欧美15—20年,但它仅用了25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工农业生产跃居世界发达国家前列,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奇迹。

探讨日本经济成功的经验,这与他们面对危机时的坦然并寻求主动克服与变革有关。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身的企业,小农经济的影响带来的行为上变化就是缺乏创新和开拓,面临外向型多元格局的经济风云,意识上似乎还未得到充分的唤醒,当前经济的增长其实存在着致命的结构性缺陷,这也就意味着,增长的长期前景是脆弱的。危机无时无刻威胁着我们,面对危机来临如果普遍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策略,将会招致难以估量的损失。

其实说起危机,已经不断有各种专家警告说某某危机迫在眉睫或者迟早要发生。

危机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关键是企业要直面应对危机,不要在心理上产生惧怕的心理,把这个当作企业出头、露面的机会,仔细的研究自身的优势。狠下苦功,特别是在营销方面借助一切有效资源,找出自身的发光点,并且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把发光点变成光环。

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上校”,现在在超过100个国家的14000多个连锁店里为各国食客烹饪美味的快餐。他那白色的西装以及同样白色的山羊胡子让众多迷恋肯德基味道的食客倍感亲切。创始人山德士虽然不曾公开他的肯德基配方,但他曾公开他的成功秘诀:1、不放弃;2、经常相信你自己;3、要忍耐;4、要持正面想法;5、65岁再创业也不晚;6、坦然面对第1009次失败;7、“人们因闲散而生锈者比精疲力竭者多,如果我因闲散而生锈过,我会下地狱。”

对于企业来说,竞争无处不在,只不过所处的环境不大一样。原来是市场健康,货源充足,消费旺盛。现在是市场低迷,消费萎缩,但萎缩了并不代表没了市场,只要你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且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在同质化极其严重的产品中自然就会脱颖而出,从而变成新一代的翘楚。

笔者指出,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商业文明,全球经济互相之间的融合与互补,不可否认,来自于自然的或发展中的危机会不断涌现,假如我们提早做好准备,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我们就会多一份精神上的承受力和心理的忍耐。相反,过多风平浪静导致的自身“闭关锁国”只会最终葬送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危机来得更猛烈些吧!一点没坏处。

这方面,盛田昭夫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

1956年2月,日本索尼公司的副总裁盛田昭夫又踏上美利坚的土地。这是他第100次横跨太平洋,寻找产品的销路。

纽约的初春,寒风刺骨,蒙蒙细雨夹着朵朵雪花,大街上的行人十分稀少。

身材矮小的盛田昭夫带着小型的晶体管收音机,顶着凛冽的寒风,穿街走巷,登门拜访那些可能与索尼公司合作的零售商。

然而,当那些零售商们见到这小小的收音机时,既感到十分有趣,又感到迷惘不解。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要生产这种小玩意儿?我们美国人的住房特点是房子大,房间多,他们需要的是造型美、音响好,可以做房间摆设的大收音机。这小玩意儿恐怕不会有多少人想要的。”

盛田并不因此气馁,他坚信这种耗费了无数心血而研究制成的小型晶体管收音机,一定会让美国人接受。

事情总是这样的,多余的解释往往不如试用中发现的道理。小巧玲珑,携带方便,选台自由,不打扰人,正是小型晶体管收音机的优点。很快地这种“小宝贝”就为美国人所接受。

小型晶体管收音机的小路迅速地打开了。

有一家叫宝路华的公司表示乐意经销,一下子就订了10万台,但附有一个条件,就是把索尼更换为宝路华牌子。盛田昭夫拒绝了这桩大生意,他认为决不能因由大钱可赚而埋没索尼的牌子。

宝路华的经历对此大感不解:“没有听过你们的名字,而我们公司是50年的著名牌号,为什么不借用我们的优势?”

盛田昭夫理直气壮地告诉他:“50年前,你们的名字一定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名不见经传。我向你保证,50年后我的公司一定会像你们公司今天一样著名!”

不久,盛田昭夫又遇上了一位经销商,这个拥有151个联号商店的买主说,他非常喜欢这个晶体管收音机,他让盛田给他一份数量从5千、1万、3万、5万到10万台收音机的报价单。

这是一桩多么诱人的买卖啊!盛田昭夫不由得心花怒放,他告诉对方,请允许给一天的时间考虑。

回到旅馆后,盛田昭夫刚才的兴奋逐渐被谨慎的思考取代了,他开始感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一般说来,订单数额越大当然就越有钱可赚,所以价格就要一次下降。可是眼前索尼公司的月生产能力只有1000台,接受10万台的订单靠现有的老设备来完成,难于上青天!这样就非得新建厂房,扩充设备,雇用和培训更多的工人不可,这意味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也是一笔危险的赌注。因为万一来年得不到但同样数额的订货,这引进的设备就会闲置,还要解雇大量的人员,将会使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可能破产。夜深了,盛田昭夫仍在继续苦思良策,他反复设想着接受这笔订货可能产生的后果,测算着价格和订货量之间的关系。他要在天亮之前想出一个既不失去这桩生意,又不使公司冒险的两全其美的妙计。

他在纸上不停地计算着,比划着,忽然他随手画出一条“U”字形曲线。望着这条曲线,他的脑海里如闪电般出现了灵感——如果以5千台的订货量作为起点,那么1万台将在曲线最低点,此时价格随着曲线的下滑而降低,过最低点,也就是超过1万台,价格将顺着曲线的上升而回升。5万台的单价超过5千台的单价,10万台那就不用说了,差价显然是更大了。

按照这个规律,他飞快地拟出一份报价单。

第二天,盛田昭夫早早地来到那家经销公司,将报价单交给了经销商,并笑着说:“我们公司在与与众不同,我们的价格先是随订数而降低,然后它又随订数而上涨。就是说,给你们的优惠折扣,1万台内订数越高,折扣越大,超过1万台,折扣将随着数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少。”

经销商看着手中的报价单,听着他怪异的言论,眨巴着眼。他感到莫名其妙,他觉得似乎被这位日本人所玩弄,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说:“盛田先生,我做了快30年的经销商,从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人,我买的数量越大,价格越高。这太不合理了。”盛田昭夫耐心地向客商解释他订制这份报价单的理由,客商听着、听着,终于明白了。

他会心地笑了笑,很快和盛田昭夫签署了一份1万台小型晶体管收音的订购合同。这个数字对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合适的。

就这样,盛田昭夫用一条妙计就使索尼公司摆脱了一场危险的赌博。

当前,虽然环境极其恶劣,但企业应该拥有足够的信心。

信心是一切的基础,有信心才能够渡过难关。谁的准备越充分,谁就越有机会生存下去。强烈的生存欲望和对未来的信心,加上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是过冬的重要保障。

当企业拥有足够的信心时,并积极地行动找准发展定位,实现战略转型。趁着在“冬天”里的时机,去整合力量,从研发聚焦、生产聚焦,到推广聚焦、内容聚焦,改变我们企业在整个国际价值链当中,始终处于低端、被动的地位,发展层次非常低的现状,向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生产基地、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在精益和柔性生产领域投资、增加优势产品的产能、行业结盟应对挑战。

笔者认为,平时许多企业一直顺风顺水,造成很多细小但是致命的问题却往往被企业所忽视或者还没有解决的紧迫感,但经济危机到来后这些细小的问题瞬间变成致命的枷锁,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存。我们就要趁着这个时期把这些平时所谓的小问题找出来,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譬如生产中的脱节,资源的重叠浪费,人员的不合理搭配,再者就是员工忠诚度等等。

愈是寒冬时节,我们的企业应该更加明白当今创新的迫切,现如今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显得尤其重要。打破既有的价值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模式,把加工交给别人,自己跑市场、树品牌、整合产业链、建构价值链。企业要不断以跨界思维提升销售力与市场力,要进行有效扩张,将营销进化和体验优化放在市场最前线,企业老板必须让你自己和你的团队在创新的过程中动起来,企业内部流程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也是创新,要让企业维持动态,要明白中国的中小企业过剩,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能否适应竞争环境,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根本。企业如果想要生存发展,你的产品就必须能够吸引商家的眼光,这似乎是一种铁打不破的定律。

说句通俗的话,现在的市场并不缺产品,缺的是好的策划,而没有好的策划,产品没有灵魂,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市场。

由此看来,企业要想做到长足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结合多方智慧、多方资源来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是企业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了。

因此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案,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决胜法宝。

笔者指出,企业战略就是解决“为什么”,需要格局;企业战术就是解决“如何”,需要布局,把战略规划视做企业的灵魂似乎不为过。作为企业,一定要打造创新升级版,提升市场敏感度,制定与企业相辅相成的战略规划,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永续长远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连自身的灵魂都没有,又何谈吸引商家的目光呢?

当前的产业市场,品牌功能性定位和情感性定位的融合可以说是产品竞争的核心力量。品牌资产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盲目跟风、朝令夕改。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等多种要素,对品牌资产进行积累与整合。在品牌资产的积累过程当中,树立起品牌的关怀、信心、诚实、爱心等核心主张非常重要,要配合产品的功能性定位,确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诚信关系。

现实中,有许多企业自己充当产品好坏的裁判,而不是消费者。

不是吗?一些企业新品在出生时往往存在基因缺陷。事实上,产品质量和功能只是产品的基本要素,一个好的产品还必须具有策划基因。在出生前不但要明确新产品的未来市场容量、盈利能力、差异性、目标市场、定位、核心竞争力、卖点等基本内容,而且要经过产品测试和产品试销两道大关。而产品设计、质量、功能、消费理念过于超前,普通消费者则无法理解和接受。许多企业过分追求产品差异性,过分看中未来的市场空间,开发出了许多超前的产品。产品的确不错,也有一定的潜在市场,但企业往往夸大了潜在市场的规模,甚至把潜在市场当作目前的市场容量。市场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许多企业往往在进行了大量资源投入后,自己成了探路者。

当前,“互联网+”是个伟大变革,正在以创新、开放和融合的姿态,展现当今是一个生活大于生意的时代、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时代、也是一个趋势干掉规模的时代。作为企业,应该如何创新基因?如何优化生存?只有去开发具有更多话题性和市场影响力的内容产品,去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去整合全球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把企业原有生产或服务的管控型组织体转型为交互性价值体,才能最终实现企业打造品牌从信息经济升级到信任经济的目标。

笔者指出,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市场拓展工具并不单纯是产品展示的平台,而是一个集分享、互动、社群、口碑传播于一体的网民信息聚合平台,只有整合传播力量才能产生价值。因此,中小企业产品的包装策略、形象策略、使用感受、价格策略等都体现着企业产品的有形价值差异,企业并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产和销售,而是能够通过产品把我们的思维、心灵和精神联系起来。中小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就不得不从诸多方面考虑,以实现真正的差异化营销。

婴童营销人员 你要学会适应

02-17

新媒体营销专家申晨4月成都行业大会分享品牌年轻化之道

03-02

一天吸粉上百万?--看肠健康奶粉聪尔壮,如何玩转新媒体营销!

06-10

全球婴童网为您揭秘童装品牌新媒体营销“众生相”

11-09

母婴品牌企业如何精确使用新媒体营销

05-25

标签:婴童营销 新媒体营销 婴童市场 母婴市场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