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商”

互联网时代,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都遇到品牌问题了,因为它们曾经靠广告、公关改变了消费者的认知。

现在,消费者没那么容易被改变,硬广告还有多少传播效果?

倒是每个企业都需要一名“主编”,因为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商”,这是传播的信息源。

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商”

互联网时代,品牌有两大逻辑:

第一个逻辑,产品即品牌

过去的品牌是品牌伞,一个品牌名下有好多产品,如海尔品牌下有无数产品,三星品牌下有无数产品。现在品牌伞不行了,每个单品就是一个品牌。所以,现在流行爆品,爆品的产品名与品牌名是统一的,比如,我们很难说iPhone6是产品名还是品牌名,它们是统一的。

过去我们经常说,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很多人不信,把品牌说得很神乎。产品即品牌,真的是还原了品牌的本质。

第二个逻辑,品牌即传播

现在的品牌,硬广告投入很少,都是靠社会化媒体的自主传播,比如,苹果、淘宝和小米的品牌塑造,粉丝的功劳不少。粉丝的传播没花钱,是自主传播。这个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两大逻辑结合起来,就是网上口碑。先产品好,然后自主传播。这就是网上口碑。特别是“80后”“90后”是晒图高手,满意不满意,都在QQ空间、朋友圈里晒一晒,这些都起到传播作用。

如此,便还原到过去“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原理了,只不过传播手段更先进了。

同频共振,去中心化造就

大中心

都说互联网时代是去中心化时代,可是,看看苹果、阿里、小米,他们的传播能迅速造就一个比过去更大的中心话题。

过去的中心化时代,传播其实很慢。一个品牌的形成,有很长的广告启效期。央视投放一般超过半年以上,至少也得三个月。

去中心化时代其实传播更有力量了,因为去中心化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中心(公众号、社群、朋友圈、QQ、微博等),比如自己的公众号、朋友圈、社群,这个圈里除了熟人,还有半熟人、陌生人,特别是微信是半熟人交流的场子。

苹果、阿里、小米等的信息一出现,大量的新媒体同时转发,迅速形成中心话题。即使是负面信息也是如此。比如,现在每天有大约10篇批评阿里的文章在微信圈里传播,每隔一段时间,必然有一段精彩的“马云式格言”在朋友圈传。

不要以为上述这些是自然发生的,很多是操纵的结果,只不过相比于过去的“灌水”,专业性更强了,比如,社会化营销就是对新媒体传播的有效利用。

我们曾经有一个试验,40个朋友一起传播一个会议通知。刚开始,分别发信息,24小时点击1万。后来,同时发信息,4小时点击过2万,再过1小时过3万,8小时后过4万,最终定格在5万。

这个试验说明,小中心时代,同频传播能够实现共振。

每个企业都需要一名“主编”

传播要有信息源,要有符合新媒体传播的素材。习惯于硬广告的企业,多数还不熟悉新媒体传播的特征。

在门户网站时代,很多企业有网站,但内容明显不符合传播。进入新媒体时代,如果还是门户网站时代的内容,那就会在新媒体时代“失声”。

为什么每个企业都需要一名“主编”?因为企业必须为新媒体传播提供“素材”,制造“新闻”。这些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过去的市场部、公关部或广告部是品牌传播部门,但只是与媒体沟通的部门,偶尔也承担提供广告文案或软文的任务,但不是核心工作。

当然,仅仅有一个“主编”是不够的,那些在互联网时代擅长传播的企业,老板基本上都是“首席传播官”,马云、刘强东、雷军等,哪个露面都是新闻素材。

文明进化与传播演化

商业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所以,商业与传播密切相关。

农业文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由于地理的跨度,造成信息不对称。所以,商人必须到更远的地方寻求更大的信息不对称,比如,晋商就是“走西口”的结果。

商业的交易要消除信息不对称,所以,农业社会遵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此处再不怕巷子深,仍然属于自然传播,短距离传播。

工业文明社会

工业文明社会,传播业发达了,信息不对称大大消失。然而,媒体霸权出现了,媒体业出现了大量垄断,比如央视。媒体霸权的出现,形成了认知不对称,比如,央视“标王”就是认知不对称的结果。所以,传播业、品牌人有一句名言:认知大于事实。认知是传播的结果。

信息文明社会

信息文明社会,媒体霸权几乎没有了,各类信息都有自己的传播途径,通过“硬广”制造“认知不对称”的可能性小了,但“小中心”制造“大中心”的现象却出现了。比如,华为Mate6在国产智能手机的异军突起,是华为没有想到的,就是“好品质+新媒体自主传播”的结果。

小中心“同频共振”如何实现

小中心“同频共振”如何才能实现呢?取决于三大影响因素。

1.内容的传播力

一般来说,第一轮传播是可控的,从第二轮开始就不可控。要使传播范围更高,传播链必须更长。这是传播内容决定的,也是为什么企业需要“主编”的原因。

有没有传播力,关键看传播是否衰减的,比如,第一轮有100个小中心传播,第二轮如果少于100个就是衰减的,如果多于100个就是递增的。头几轮应该是递增的,后几轮肯定是衰减的,否则就会无限传播。

2.发起传播的“小中心”的数量

第一轮传播源是可控的,如果第一轮传播源太少,而且传播是快速衰减的,那么内容传播量就会迅速到顶。所以,初始传播源应该达到临界点。

3.发起传播的“小中心”的质量

这包括影响力、专业性、初始传播人数等。

婴童营销人员 你要学会适应

02-17

新媒体营销专家申晨4月成都行业大会分享品牌年轻化之道

03-02

一天吸粉上百万?--看肠健康奶粉聪尔壮,如何玩转新媒体营销!

06-10

全球婴童网为您揭秘童装品牌新媒体营销“众生相”

11-09

母婴品牌企业如何精确使用新媒体营销

05-25

标签:婴童营销 新媒体营销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