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20余年打工助学 匿名捐30万元帮46名贫困生

退休工资2000多元,不够。

他又出去打工,每月挣1000多元。

扣掉生活费,剩下的全捐给贫困学生。

……

七旬老人20余年打工助学 匿名捐30万元帮46名贫困生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刘显亮。从1995年退休至今,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他,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外出打工。然而,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给那些徘徊在辍学边缘的“穷娃娃”攒学费,为的是让娃娃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圆一个读书梦。

从1990年第一次匿名助学开始,25年来,隐姓埋名做好事的他,节衣缩食攒了30多万元,帮助46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关于刘显亮老人打工助学的故事,也成为当地老百姓人人传颂的一段佳话。

1.担心被拒 他跑到30公里外的小邮局匿名寄钱帮同事

有人说,刘显亮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雷锋式的情怀。早在25年前,刘显亮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神华准能公司招待所工作时,和同事乔有发之间的一段故事开启了他的捐资助学之路。

乔有发的儿子因为药物中毒成了哑巴,老乔四处求医问药,但孩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为了看病,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加上乔有发的爱人没有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1990年,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也没法上学,老乔虽然心急如焚,却也是一筹莫展。乔有发一家的遭遇让刘显亮记挂在了心上,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帮这一家人。

1990年元旦,刘显亮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得到了500元的奖金。他当即把钱送到了乔有发家里,没想到被乔有发拒绝了。“那个时候他们家也困难,三个儿子都在上学,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挣工资,我不能要他这个钱。”事后,乔有发回忆说。

可就在几天后,乔有发突然收到一笔500元的汇款,而汇款人的姓名地址他都不认识。原来,是刘显亮想帮助孩子上学,又怕老乔有心理负担,他便想到暗中资助的办法来帮助老乔一家渡过难关。为了不让老乔发现,刘显亮专门跑到30公里以外的小邮局,匿名把钱寄给了老乔。

后来,乔有发将儿子送到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刘显亮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用匿名汇款的方式进行捐助,直到孩子毕业。对于他资助孩子的事情,刘显亮和同事始终都是只字未提。

为了感谢这位匿名的好心人,乔有发一家曾多次到镇上的小邮局打听询问,可是都没有结果。直到有一次,蹲点守候才发现,原来一直默默支持帮助他们的人就是刘显亮。

“学费是刘大哥给出的,一年600元,念了四年半,现在这孩子认字了,刘大哥还托人为他开了个小卖部,能养家糊口了。”乔有发含着泪高兴地说。

如今,老乔的儿子不仅有了工作,也成了家,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每逢过年,乔有发的儿子乔喜林都会带着妻子去给刘显亮打扫家、准备过年的东西,大年初一还要给刘显亮老两口拜年。“这孩子聪明、情长,很疼我,我帮了人家一点忙,人家老是惦记我,我知足了!”刘显亮说。

2.打工助学20余载 他隐姓埋名捐30多万为46个读书娃圆梦

1995年退休的刘显亮,没有闲下来。每当听说有学生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时,刘显亮就坐不住了,哪怕自己辛苦一些,也要努力攒钱让娃娃们继续读书。

在当时,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对于资助那些贫困孩子来说,根本不够。于是,刘显亮开始尝试种西瓜、育秧苗、嫁接果树、给工厂单位养花种草……虽然每天只有十几块钱的微薄收入,但他仍然坚持着,希望能挣一点是一点,能捐一分是一分。

1999年,刘显亮成功应聘为国华准电公司的绿化队长,他把每月1600元的工资单独存起来,作为资助贫困孩子的专用资金。后来,他又在准格尔旗二中、世纪中学等地指导花草培育种植,这些打工收入他又全部用于捐助贫困学生。“边挣边捐,几近裸捐”成了刘显亮老人的生活常态。

除了打工赚钱,刘显亮老人在生活中也是能省则省,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多年来,为了帮助那些贫困孩子上学,刘显亮几乎没买过几件像样的衣服,甚至经常穿着补了又补的鞋风里来雨里去。

回顾过去的20多年,刘显亮帮助一个又一个贫困学生走进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从身残志坚的聋哑儿童到离异家庭的单亲娃娃,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到周边的清水河、托克托县再到四川、山东、宁夏等外省区市……刘显亮老人累计捐出30多万元,帮助46名贫困孩子完成了学业。

在资助这些孩子的过程中,刘显亮每次都是把学费托人转送到受助学生的班主任手里,自己从不露面。很多受助学生是在被资助几年甚至大学毕业后才知道他们的恩人叫刘显亮。

有一次,刘显亮听说有个叫白洁的女孩考上长春邮电学院,却因家里拿不出学费而犯愁。他就悄悄给白家送去200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唯一的条件就是“保密”。

国华二电后勤主管赵美丽是刘显亮老人曾经资助过的一名学生。70岁的刘显亮去农大读研,从系里知道小赵生活特别困难,就决定资助她读书。老人每年都会把3500元学费准时打到小赵卡上,这一汇就是四年。直到毕业时,赵美丽才知道捐助自己完成四年学业的恩人原来是刘显亮。

3.匿名助学拒收谢礼 他让受助学生改变命运学会感恩

当被问及为何总是选择匿名助学,刘显亮说:“家庭贫困的孩子大多数自尊心都很强,而且特别敏感,所以我觉得匿名资助的方式最好。既能帮助他们,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奉献。”

如今,刘显亮老人资助过的46个学生中,有42个已经毕业,还有4个在上大学。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了部队军官,还有的出国留学……“他们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们家庭的命运。”说起这些时,刘显亮老人特别开心。尤其让他感到欣慰和骄傲地是,这些孩子中有很多人懂得了感恩,在他们的生活改变后,也开始和他一样,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汇学费、找工作、介绍对象……刘显亮觉得每个受助学生都更像是自己的孩子,需要关心和爱护,能为孩子们做的他都竭尽全力。当学生结婚时,他还不忘送上一份贺礼。“平日里,孩子们也都会经常打电话过来,询问我们老俩口的情况,真地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有生之年,能与这么多‘儿女’们结缘,何尝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儿呢?”说着,刘显亮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5年,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刘显亮一直默默地付出着。他常说,做这些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感谢自己,而是希望他们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帮助更多人。曾有受助者给刘显亮老人送来一部车,老人拒绝了:“别了,我开不了那玩意儿。你要送就送到慈善部门或者换成钱资助困难学生吧!”结果,那名学生还真按照刘显亮老人的想法这样做了。

一位曾经接受资助的学生,在给刘显亮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您的高贵品质深深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学会做人的准则,我们要接过您爱心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回报您的关怀之情,为报效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4.行善因不忘“92份”恩情 老人有了更多“接班人”

看到年过七旬的刘显亮为了那些素不相识的孩子这么拼,不禁会有人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这么做究竟图个啥?”

究竟图个啥?这让刘显亮回想起了30年前的一件事。当时,刘显亮的工资不高,不仅管着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还要供3个孩子上学。当其中两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时,学费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刘显亮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供孩子们继续读书。这让只上了五年学的刘显亮又着急又发愁,吃尽了没文化苦头的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留下人生遗憾。于是,他开始四处奔波借钱,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碰壁的时候没少遇到过。

“有时一二十元都要跑好几家去借,我走了92户人家,才借来2万元钱。”回忆起当初借钱的经过,刘显亮不禁感慨道。

“92”,一个简单的数字。但对于刘显亮来说,“92”意味着“92份”恩情。

“当我把儿子送进校门的那一刹那,我就认定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从穷苦中熬出来的人,知道穷娃娃上不起学的滋味,能帮的我一定帮。”看着孩子欢天喜地走进校园,刘显亮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等自己有能力后一定要回馈这些好心人,同时为那些面临辍学的孩子做点事情。

“如今,三个儿子都成才了,我更不能忘本,我得感恩。”刘显亮觉得,打工助学的生活方式让自己觉得踏实和开心!

激励着刘显亮将奉献爱心进行到底的动力,除了感恩,更来自于幼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刘显亮说:“我爷爷、我爸爸经常讲,要积德行善。不要做缺德事,要做好事;要心善,心好积德。我就认为,比如今天做坏事,你三天睡不着觉;做了好事高兴,对身体有好处。心情不一样。”此外,“明道知礼,笃诚讲信,重义亲仁”的家族宗约,也成为刘显亮做人行事的标尺,激励着他不断向前。

爱会相互感染,并且不断传递。刘显亮老人的事迹感染带动了更多人开始做好事,但刘显亮却说,自己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儿。

坐公交车上班,他给放一块五,司机说:“大爷你这个钱不能要。”“怎么,我的钱假的哇?”“大爷,我在电视上见过你,你是雷锋,以后坐我的车不要放钱,我也学雷锋。”

去理发店理发,他给掏钱,理发师说:“你是资助贫困生的刘大爷吧,我们学习你,你理发,我们就免费啦!”

去钉鞋,钉鞋师傅说:“老刘啊,你学雷锋,我们也想做好事,给扫大街的工人免费钉鞋,行吗?”“好啊,好啊!”“那你的钉鞋钱就免了。”……

2014年12月5日,一支以刘显亮名字命名的“刘显亮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短短几天的招募,就有360余人申请加入这支队伍。“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我被刘显亮大爷助人为乐的事迹所感动,我要向他学习,发扬雷锋精神。”……在准格尔旗志愿者协会刘显亮志愿服务队第一次见面会上,志愿者们纷纷说道。

眼下,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环保宣传、文明劝导……准格尔旗到处都活跃着刘显亮志愿服务队的身影,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其中。他们因刘显亮老人的事迹而深受鼓舞,他们因爱集结,希望去帮助关爱更多有困难的人。刘显亮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怀着一颗善良的种子及帮助他人的美好愿望,只要遇到适宜的气候、水份及容它扎根的土壤,就能生根、发芽乃至生长。他说:“人生在世,匆匆几十载。有人能为国家建功立业,有人能为社会创造福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党员,虽不曾有丰功伟绩,却有一份奉献之心,我愿意一直做一名志愿者,直至身不直,力不济!”

编辑点评

没给自己留一分钱积蓄,却坚持25年资助46名贫困学子;年逾古稀,却起早贪黑打工赚钱只为让更多孩子完成学业……是什么力量让老人如此执着、如此痴迷,让他在素昧平生的孩子身上投注那么多心血?刘显亮老人是一个为孩子圆梦的“筑梦人”,他没有豪言壮语,他的爱简单纯朴,坚定执着,温暖了每个人的内心,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如今,接受老人资助的学生早已学有所成,由曾经的“追梦人”成为了新一代的“筑梦人”。在今天的故事中,爱的集结号早已吹响,一颗颗善的种子正悄悄撒播在每一个角落,一件件美妙的事情正悄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像刘显亮老人一样的“筑梦人”行列。

李开复告诉各位家长 教育孩子并不难

教育专家,人物专访 11-05

乡村独臂教师守着4个娃 教书30年

人物专访 10-20

乡村老师患肝硬化7年 仍坚守三尺讲台

人物专访 10-13

无臂教师办好教育 坚守乡村诲人不倦

人物专访 09-20

乡村教师教导出女大学生 回乡接棒当校长

人物专访 09-20

标签:人物专访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