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游勇闯美国,出海掘金比泡泡玛特还能赚?
-
2025-09-24 10:33 来源于:母婴行业观察
近日,卡游正式宣布进军美国市场,将全球最大的集换式卡牌市场作为国际化第一站。
据了解,此次进入美国市场,是卡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落子,意在通过激活全球极具影响力的IP,打造融合创意与文化交流的多元化平台。
实际上,卡游此次进军美国并非从零开始。在中国市场,它已经合作运营超70个全球知名IP。从《奥特曼》到《火影忍者》,从《小马宝莉》到原创IP《卡游三国》,再到年初爆火的《哪吒》卡牌,卡游从多个维度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除此之外,卡游也早已进行出海试水。2024年10月,卡游与孩之宝达成深度合作,取得《小马宝莉》系列的全球授权,并率先在日韩、东南亚等地区发售相关卡牌产品。在泰国的7-11便利店,消费者也能够在收银台体验“抽卡”。这种渠道创新使得卡游能够快速接触海外消费者,测试市场反应。
从市场维度来看,美国集换式卡牌的市场规模高达219亿元人民币,远超中国的14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更是中国的三倍之余。与此同时,中国卡牌市场经过数年爆发式增长,主力IP的覆盖度接近饱和,增长已显疲态。选择此时出海,无疑是卡游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
不仅如此,外部竞争环境也在不断催促卡游加快出海步伐。泡泡玛特作为中国文创品牌出海先行者,在2025年成功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在海外地区构建起强大的品牌认知与渠道网络,印证了中国文创品牌的出海可行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规模更大,但其净利润却低于卡游约10亿元。这一反差恰恰凸显了卡游商业模式的特有优势。相比于潮玩产品模具开发、生产工艺等复杂的成本结构,卡牌主要成本集中于IP授权和纸张印刷,凭借其带来的收藏、竞技与社交价值,产品溢价能力远高于潮玩。这种轻量化、高利润的特性,使得卡游在开拓新市场时更具韧性与灵活性。
从资本市场视角审视,卡游此次进军美国市场绝非简单的业务扩张。早在今年4月提交招股书之际,卡游便显露出全球化布局的野心。招股书显示,其IPO募资净额中约8%将用于优化仓储和物流能力,另有部分将用于业务运营数字化和品牌推广,这些方向均与国际化扩张高度契合。同时,卡游此番战略布局也是在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具备全球化扩张能力的积极信号。在投资者看来,“中国领先+全球增长”的发展态势远比单一市场更能提升发行估值和吸引国际资本。
具体来看,卡游的全球化战略视野直接体现于其在美国市场的全渠道布局。在线下,其产品将进驻亚马逊、Gamestop、沃尔玛等美国消费者广泛接受的零售终端,快速建立实体可见性;在线上,则依托TikTok平台和Crossing直播电商构建“粉丝社区”,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购买通道,更强化了IP讨论、收藏分享等社交功能,增强用户黏性。
此外,卡游还计划借10月纽约动漫展之机,首发《小马宝莉》《火影忍者》及tokidoki三大IP卡牌,并同步引入毛绒玩具、文创产品等衍生品类,以多元产品矩阵吸引不同圈层受众,推动中国文化借全球IP载体实现柔性传播。此番举动也标志着中国文创企业从“代工出海”转向“品牌出海”的深度变革。
然而,卡游想在如此成熟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自己的领地,绝非易事。首当其冲的是来自本地巨头的压制,例如宝可梦公司、手握“万智牌”的威世智。它们占据用户心智多年,拥有牢固的玩家基础和赛事生态,而卡游只能从零开始建立品牌认知。其次,文化差异与IP本土化是更深层次的考验。尽管手握多个国际IP,但如何将其本土化,打造契合美国用户审美情感的产品仍需探索。此外,广阔的地域对供应链响应与渠道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如何保障物流效率、控制库存水平、维护终端动销,成为运营中的现实难题。
尽管前路挑战重重,但这也代表了中国文创品牌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文化输出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的竞争不止于商业规模的较量,更是文化共鸣与产业生态的竞合。卡游能否成功仍有待验证,但它代表的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中国品牌正带着自信与创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
母婴日报 | 卡游宣布进军美国市场;全球卫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9%;三部门推动完成玩具、儿童手表等10项强制性国标制修订
09-20
-
母婴日报 | 育儿补贴新规出台;微盟集团获2亿美金投资,持续加码AI;玩具巨头ZURU收购美国磁力片品牌Tytan Toys
09-19
-
从“加分项”变“刚需”!这些益智玩具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09-18
-
IP×玩具 | 狂揽百亿流量的宝可梦又出玩具新招!多款授权新品曝光
09-18
-
抖音话题158亿!毛绒玩具成年轻人的新“社交货币”
09-16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