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了个寂寞?维生素AD吃法不对,补再多都浪费!

宝爸宝妈们,你们知道吗?维生素AD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但很多家长在补充维生素AD时却存在诸多误区,不仅可能导致吸收效果不佳,还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今天,作为一名专业的母婴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维生素AD补充的那些事儿,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让宝宝健康成长。

01
维生素AD的重要性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维生素A对宝宝的视力发育、免疫力提升、骨骼生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补了个寂寞?维生素AD吃法不对,补再多都浪费!

而维生素D则主要负责促进钙的吸收,帮助宝宝形成强健的骨骼。如果缺乏这两种维生素,宝宝可能会出现视力问题、免疫力低下、骨骼发育不良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02
常见的维生素AD补充误区

1、只补维生素D,忽视维生素A
不少家长认为国外宝宝只补维生素D,所以国内宝宝也只需补维生素D。

但实际上,我国属于中度维生素A缺乏国家,中国0-6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及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超过50%,小于6个月的婴儿更高达近80%。

因此,我国采用小剂量每日补充维生素AD的方法更适合中国宝宝。

2、认为食补足够,无需额外补充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通过日常饮食就能获取足够的维生素AD,无需额外补充。然而,母乳、配方奶粉以及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AD含量都难以满足宝宝的日常需求。

比如,母乳中维生素A和D的含量都偏低,而配方奶粉中的维生素AD容易在生产、储存和冲泡过程中失效。

此外,植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A原(如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概率很低,且受烹饪方法等因素影响。

因此,单纯依靠食补很难满足宝宝对维生素AD的需求。

3、补充时间随意,吸收效果差
维生素A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需要脂肪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吸收。如果空腹服用,胃肠道缺乏脂肪,维生素AD的吸收率会大打折扣。

因此,建议在饭后服用,尤其是吃了含有脂肪的食物后(如母乳、配方奶、辅食等),吸收效果更佳。

维生素AD补充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般来说,上午是宝宝一天中代谢最旺盛的时间段,此时补充维生素AD,吸收效果可能更好。不过,只要宝宝在饭后服用,无论何时都能保证较好的吸收效果。

4、补充剂量不当,存在健康风险
一些家长认为补充维生素AD越多越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维生素A和D都是脂溶性维生素,一旦过量,体内不容易排出,可能会积累引起毒性反应。

维生素A过量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等症状;维生素D过量可能导致钙质过多积累,引起肾脏损害、恶心、呕吐、便秘等问题,甚至引发高钙血症。

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或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补充,不要擅自加量。

03
科学补充维生素AD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补充剂
市面上的维生素AD补充剂种类繁多,家长应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滴剂、口服液或口嚼片,并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品牌。

最好选择那些经过认证并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确保安全和效果。同时,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量。

2、正确服用

维生素AD滴剂最好直接滴入宝宝口中,从嘴巴侧边滴入,防止误入气管。也可以滴在勺子上喂给宝宝吃,这样更安全一些。

此外,维生素AD和钙片、铁剂等营养素之间有协同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同时服用。建议维生素AD和钙片、铁剂的服用时间间隔1-2小时。

3、定期监测
在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的过程中,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维生素AD的水平。如果发现宝宝存在维生素AD缺乏或过量的情况,应及时调整补充剂量。
维生素AD对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但补充时一定要科学合理,避免陷入误区。

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维生素AD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补充方法,选择合适的补充剂,并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真正从补充维生素AD中受益,促进其健康成长。

跨界母婴赛道,伊可新用维生素AD+DHA大单品,为渠道实现双重赋能

05-23

【中童推品】 这款维生素ADK制剂,把营养组合又玩出新花样?

05-06

维生素AD吃的时间和方法不对,给宝宝补再多钙都是白费!

04-16

维生素AD吃的时间和方法不对,给宝宝补再多钙都是白费!

03-24

宝宝出生后要不要补维生素AD?看这一篇就够了!

01-04

标签:维生素AD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