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天几次大便正常?超过这个次数抓紧看医生了!

自从当了妈,我们从一个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仙女,无奈天天在宝宝的屎尿屁中打滚…

除了「大乳牛」「保育员」,妈妈们还都变成了神经质的「催屎员」。

妈妈们每天恨不得拿个小本本,计算宝宝拉臭的时间和频次,要是一天没拉,就开始担心了起来:

宝宝两天没有便便了,会不会便秘了!
每天娃都喝很多水,不应该便秘啊…
燕君妈咪,我给宝宝吃了香蕉、益生菌、酸奶,为什么他还不拉臭臭啊!

宝宝一天几次大便正常?超过这个次数抓紧看医生了!

看着妈妈们为了宝宝「臭事」操碎了心,对于妈妈来说,宝宝的“出”和“入”同样重要。

如果宝宝一天没有大便,妈妈就会误以为宝宝“便秘”了。所以今天我就聊聊妈妈对宝宝便秘认知的误区!


没有每天便便,

一定是便秘了!

其实,每个宝宝的便便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因为食物的变化、消化道的发育,便便也都是不一样的。

初生儿排便次数较多,随着成长排便次数可以从每天几次到几天1次,母乳喂养的宝宝甚至会1周才排便1次;

这是因为母乳特别容易消化吸收,肠道内食物残渣少,大便量就会少一些,甚至出现排便时间间隔长的现象。

可见便秘并不是以排便的时间间隔来判断:即便排便间隔延长,只要大便不干结(硬度不超过花生酱),宝宝并没有排便困难且精神愉快,家长就不用担心。

无论是一天三次还是一周三次的便便,都在正常范围内。换句话说,每周 3~21 次大便都是正常的。只要宝宝饮食正常,生长曲线正常,精神状态良好,都没有担心的必要。


攒肚VS便秘
傻傻分不清

虽然“攒肚”的孩子排便间隔长,但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不干,是正常的黄色软便,无硬结等。

便秘的婴儿会经常哭闹,进食不佳;而“攒肚”的婴儿进食正常,精神愉悦。

宝宝几天没大便了,到底是攒肚还是便秘?这些区分方法 你得学会

买含有益生菌

的奶粉不便秘

即使有额外添加的益生菌,奶粉或混合喂养的宝宝便秘发生的情况也不一定缓解,可能还会增多。主要原因是:

不按规定比例冲调奶粉: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吃不饱而在正常冲泡奶粉量的基础上多加一勺奶粉;有些则怕宝宝“上火”而在冲泡奶粉时多加一些水,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盲目地补充钙铁锌等矿物质:过多的钙质在肠道内与脂肪结合形成钙皂,易引起便秘。母乳或配方奶中已经含有足够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钙,不需要额外添加。

怎么看出宝宝缺钙铁锌? 宝妈收着吧,早晚用的上!

多吃香蕉

可以缓解便秘

并不是这样。

未成熟的香蕉内含有较多的鞣酸,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反而会抑制胃肠液分泌并抑制其蠕动,如果宝宝摄入过多,就有可能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病情。

而由于香蕉里面的膳食纤维含量不高,就算是成熟的香蕉,其通便效果也不好。

多给宝宝吃高纤维的蔬菜(如豌豆、大豆、西蓝花等)和水果(如西梅、李子等)以及全麦麦片和面包。同时少吃米饭等高纤维的谷类食品,才是正解!

宝宝一天几次大便正常?超过这个次数抓紧看医生了!


今天不拉,明天不拉

不急,总会拉的

积留在宝宝肠道的便便越多、时间越长,便便就会会变得更硬、更干,就更难从体内排出。

宝宝想要排便时就会非常疼痛,他们也许会下意识憋回去,久而久之沉积的便便在宝宝的肠子里会来回吸收。大便中重新吸收的毒素,会让孩子的身体处于中毒环境。

黑便、奶瓣、绿便、腹泻、便秘...宝宝的各种便便真图全解!

一般而言,便秘的主要原因还是食物加工过细、过精,导致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食物残渣过少而引起。

当宝宝便便干燥遇以下情况需要予以重视,建议咨询儿科医生:

新生儿大便质硬,且少于每天1次(纯母乳喂养的除外);

大一点的孩子,大便质硬,而且3-4天才排1次便;

任何年龄的孩子,大便体积大、又干又硬,而且在排便时伴有腹痛;

在一次大排便之后,有很短时间腹痛减轻;

大便表面或内部有血;

每次排便的同时肛门处排出一点点有大便颜色的脏东西。

婴儿便秘可以用开塞露吗?

02-08

满月婴儿便秘怎么办 爸爸妈妈如何接招

12-05

夏季宝宝淹脖子,皮肤发红溃烂还反复,这份护理指南要收好

幼儿护理 05-01

宝宝过早吃成人饭菜,不是宝宝能干,是你糊涂!

饭菜 05-01

11岁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只因吃饭时的一个习惯!大人也会犯,千万要重视!

宝宝饮食 05-01

标签:婴儿便秘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