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岁宝宝这些“坏习惯”,爸妈千万别阻止!

其实这些广为人知的 " 坏习惯 ",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一些 " 坏习惯 " 也渐渐显现出来,让爸妈们头疼不已。

不过你知道吗?有些 " 坏习惯 " 其实是宝宝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哦,它们代表着宝宝的发育非常正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这些 " 坏习惯 " 吧!如果你也在为孩子的小毛病操心,不妨进来看看!

刚出生 -1 岁:吃手指

许多婴儿、刚学走路的宝宝,甚至是幼儿都喜欢吸吮手指。很多妈妈会经常阻止宝宝这样做,认为是一种坏习惯。

其实,宝宝吃手指是发育一大进步。

大约一半或以上的宝宝在小的时候会吮吸手指。手是宝宝探索外界的一个工具,宝宝在疲劳、沮丧、烦躁的时候吮手指能够进行自我安慰。宝宝的手已经可以准确地放进嘴里,说明宝宝的大脑开始控制手的动作了,这是宝宝发育的一大进步。

对大多数宝宝来说,通常到五岁时这个习惯就会逐渐消退。所以现在强硬地制止宝宝吮手,会给宝宝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

给妈妈们的建议:1 岁以内,对于这种行为不用多加干涉。妈妈们可以把宝宝的手指甲剪短,磨平,小手保持干净,让宝宝可以放心的吮吸。

小贴士:如果宝宝吃手的持续时间过长,吸吮力度非常大,让宝宝手指皮肤皲裂,并可能影响宝宝的嘴型或牙齿整齐时,妈妈就有必要进行干预了。

5 个月 -1 岁:用手抓饭

宝宝开始吃辅食了,可是宝宝不喜欢用工具,喜欢直接用手拿来吃,拿到什么就吃什么,甚至直接伸手到汤碗里捞。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 " 不规矩 " 的行为。

用手抓饭是幼儿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

爸爸妈妈要明白,能用手抓饭的宝宝其实是很棒的。这是宝宝有了自我意识,想自己吃饭,是幼儿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0-1 岁宝宝这些“坏习惯”,爸妈千万别阻止!

给妈妈的建议:把宝宝的手洗干净,穿上小罩衣,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给宝宝的饭菜汤只装一点点。

小贴士:妈妈们要注意,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5 个月 -1 岁:尖叫

嘟囔的咕咕声,大笑的咯咯声,咿咿呀呀的学语声,多么可爱的调调儿!这是宝宝最迷人的年纪。但是突然间,宝宝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尖叫声。他是怎么了?病了吗?老这样尖叫,当妈的心都在颤抖啊!

这是宝宝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

5个月左右的宝宝,他们会发觉自己能用最大的声音去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对他们来说,自己能发出这种奇特的声音是一件相当刺激、相当有趣的事情。于是,在他们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就会用尽全身力气去喊叫。如果他们的叫声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下一次,他们的分贝会更高,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宝宝尖叫的原因:也许尿湿了、饿了、累了、想睡觉了或者受伤了;也许是宝宝感觉到寂寞了,用尖叫来要求父母的靠近和爱抚;也许是因为情绪的不稳定而显得烦躁不安。这时你需要做的是,积极地回应宝宝的感受。你可以拥抱他、抚摸他或对他说话,令他安静下来。

给妈妈的建议: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对任何人,尤其是对宝宝说话的时候,不要大声叫喊。尊重宝宝的探索行为,让他尖叫吧。如果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尖叫一般不会持续很久,重点是要观察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6-8 个月:乱扔东西

很多妈妈发现,宝宝 6 个月以后,当你把玩具递给他时,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捡起来,他再扔;你再捡,他再扔……

不光是玩具,宝宝抓到别的东西也扔,水杯、汤匙、饭碗……家里经常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可把妈妈们愁坏了。

扔东西其实是一种 " 婴儿游戏 "。

宝宝在不断重复扔东西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

" 我一扔,它就会掉在地上,发出叮当声,妈妈还会给我捡回来。" 这一连串的因果联系和链条反应,对小宝宝来说,是很了不起的发现呢,Ta 会通过反复练习来不断印证新发现。

给妈妈的建议:不妨把 " 扔 " 和 " 捡 " 当成个亲子游戏来玩,在家里开辟一个 " 游戏角 ",给宝宝准备质地不同、颜色各异的玩具扔着玩。

在 " 扔 " 和 " 捡 " 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让宝宝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配合也能够培养宝宝的积极反应,让宝宝产生自信心和满足感。

6 个月 -1 岁:爱撕纸

宝宝眨眼之间就到了 6、7 个月,你是不是发现这段时间宝宝尤其喜欢撕纸?卫生纸撕得到处都是,沙发上、地上还有宝宝身上,有时候宝宝还会往嘴里塞。不光是卫生纸,连图画书也不能幸免。妈妈们看着地上一片狼藉,忍不住制止宝宝。

宝宝撕纸是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表现。

6~7 个月的宝宝,手眼动作已经协调,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点,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并会用指尖取物。这个时期的宝宝普遍会出现撕纸现象,宝宝撕纸是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表现,也反映了宝宝相关脑区的发展。

宝宝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并同时建立因果联系意识。当他们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小手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的声响时,会感到惊喜和快乐,乐此不疲!

图片

给妈妈的建议:妈妈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张,增加宝宝的触觉敏感性。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可以找一些带有图画的纸张,按图画边缘撕纸,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宝宝撕出不同形状,开发想象力。育儿知识关注公众号:母婴健康育儿指导

小贴士:父母应注意避免给宝宝报纸之类的含有油墨印刷的纸张,因为这类纸张有很多铅成分,对宝宝健康不利;注意看护宝宝,撕纸的同时不要误食;不要给宝宝太过锋利的纸张,避免划伤;撕纸之后及时给宝宝洗手。

不用哄不用抱,一个睡眠小习惯让娃到点就睡!独立入睡原来这么简单!

03-14

最伤宝宝脾胃的,不是可乐炸鸡,而是这5个喂养习惯!

03-08

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厂商如何调整渠道布局?

11-14

啃脚丫和不啃脚丫的娃,长大后差距明显,爸妈别认为是坏习惯

09-05

一线实战派打败母婴店的可能不是同行竞争,而是顾客消费习惯的转变

06-21

标签:习惯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