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博弈时代,如何破解增长焦虑

流量是生意增长的根本吗?什么是真正的算法?强品牌在各个平台上都能赚钱原因是什么?出生人口逐年下滑、疫情反复、竞争加剧等内外因素夹击之下,增长的出路在哪里?

面对这一系列灵魂拷问,江南春直击本质,给出深度解读和精准判断,以下为精彩内容:

人口红利结束了,流量红利也结束了,最大的特点是大家过于“努力”,生产供给能力持续攀升,中国进入了全面的尤其在母婴行业是多重压力围困的存量博弈时代。

存量博弈就必然带来了量价齐杀。促销有没有效?你的促销只会带来竞争对手更大一轮的促销;流量有没有效?流量红利抓住的时候有效,但精准的流量就这些,很快就进入了瓶颈,所以实际上过去三十年生意没有改变,一方面是线上线下的深度分销,另一方面是抢占心智。

现在大家都发现,线下流量没有了,线上传统电商不增长了,兴趣电商好像永远赚不到钱,无非就是这三个问题,在这些问题背后,如果消费者真的想要买你,指名买你,会找不到你吗?问题不在这,问题的核心是有没有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不然打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各行各业的商业战争,从原来生产端谁有优质的工艺,谁就会赢;到第二阶段谁渠道点多面广、渠道渗透率高,谁就会赢。到最终一个过剩的时代,每个品牌必须在消费者大脑中回答一个本质性的问题: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是什么?

过去三五年我们在流量中形成巨大的迷失,流量是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

其实流量只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淘宝有流量,因为它是万能的淘宝,找不到东西就上淘宝;天猫有流量,因为品牌旗舰店都在天猫;京东有流量,因为上午买下午就能到;唯品会有流量,因为大牌天天有三折,这些平台赢得了人心,它就有了持久的流量。

今天我们都在研究过去几年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算法,你到底是算得过阿里还是算得过抖音?所以跟平台比流量算法这件事情本身就不靠谱。一个企业当然要研究算法,但除了研究流量算法之外,大家还得研究人心的算法,更高级的算法。

取得人心的算法到底是什么?强品牌在各个平台上都能赚钱,原因是什么?

因为强品牌自带流量。第二它出去打流量广告,转化率比你高三倍。第三,它的溢价能力比你高,所以这是真正赚钱的核心。

凯度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其实优秀的公司、真正赚钱的公司70%的销售来自于品牌指名购买,30%的销售来自于短期促销和流量转化。很多新国货甚至一些老品牌,都在把90%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效果立马可见的促销和流量当中,流量或许可以帮助品牌快速达到销售额增长的目的,但最终品牌失去了指名购买,你最多是个工厂利润,还有很多连工厂利润都没有,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利润是倒挂的。

广告对于品牌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叫破圈引爆,让更多人知道你,形成短期销售。第二是防“卷”,做了1个爆品又如何?3个月6个月之后,大家跟你一块在那边玩,同质化马上就来了;今天抓住了一次流量红利又怎样?一年之后流量红利过去了,你一样被收割。所以最重要的是开创了一个差异化价值、抓住了一个时间窗口后,如何饱和攻击?在消费者心中,你除了等于一个品类或等于一个特性之外,还有什么出路可走?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回过来看看怎么增长,我做了30年的媒体与广告,增长的路径大概有4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叫产品破圈,通过新的产品研发,独特的价值,如何破圈让更多人知道你,带来新的一波增长。第二,你是个老品牌,没有新品,你就需要开创场景。场景是刺激了潜在的需求,激发了你的商业增量。第三,线上线下通路如何助推?第四,内容如何共振。

存量博弈时代,如何破解增长焦虑

增长路径一:产品破圈

1、主流人群破圈

当年飞鹤打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在国际奶粉主导的市场中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没有这个“钉子”你怎么打都没用,有了这个“钉子”还需要引爆,所以2016年开始,分众跟央视的引爆展开了中国奶粉反攻的大潮。当时飞鹤大概做35亿,赚1.5亿净利,但是在三年之后,飞鹤第一次飞跃百亿。在宣布提前45天破百亿的时候,我们还非常有勇气地站在台上告诉大家,再给我们两年,中国会有一个奶粉品牌突破200亿。2020年飞鹤实现了211亿的税前收入,税后185亿,市值最高峰达到2000亿。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民族品牌的崛起,是抓住了一颗钉子,一个消费者心智中选择你而不选择国际品牌的理由。

碎片化的互联网能引爆品牌吗?

过去十多年数字化蓬勃发展,产生了海量信息,使得品牌再多的投入在数字化的世界就像淹没在太空中。每个人都在创造流量,而互联网主要靠精准流量分发,精准流量的好处是一对一效率提高。

倒过来说,打造品牌能不能一对一?不能。因为一对一的精准,就像卧室求婚,你知我知,外面的人不了解;真正的品牌是广场求婚,打了这个广告之后要社会共同见证。品牌广告不是打给纯粹的购买者看的,而是让社会产生一种基本共识。

《乌合之众》这本书上讲了一个观点,所谓一个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选择,不过就是社会群体意识的贡献。没有社会的共识,如何谈品牌,品牌不是“货找人”式的精准分发,是人想起这个类别就能想起你,想起喝水就想起了农夫山泉,想买酱油就想起了海天酱油,“人找货”才是品牌。货找人是迫不得已,你的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平台手上。

社交种草能引爆品牌吗?

这些年社交种草已经成为营销标配,但是大家却越来越迷失,为什么?大规模种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大家都在草原上种草,种完老是找不到自己的草在哪。你种完了草之后,敌人在负面种草,现在是杂草丛生的时代,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能取得胜利吗?

所以我觉得种草的时代结束了,还是要种树,不把品牌曝光到耳熟能详,你的树下这些草很难被看见。

存量博弈时代,如何破解增长焦虑

做人不能势利,但做品牌要“势利”,没有大势就没有大利,就没有长远之利,有势就有利。

大家每天都在精准分发,分发到最后在社会上你的广告语有人知道吗?是社会共识吗?想起这个品类就能想起你吗?

你可以发现今天中国奶粉市场当中那些优秀的公司,无论飞鹤、伊利、君乐宝,都是社会共识。中国品牌打赢这场战争,背后是国际品牌都在精准分发,中国品牌在建立社会共识,有势就有利,所以中国人打仗讲的是势。

2、精准客群引爆

如果做一个有机奶粉,受众不是那么广泛,你可以在线下做规模化精准,比如分众跟阿里的合作,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清晰地告诉你,哪些小区的母婴浓度最高,哪些小区对有机产品的购买概率最高,可能你的预算有限,只能打中这个城市20-30%的楼,但是覆盖了潜在客户的50%-60%。

如何有效地将新品在核心受众当中引爆?这时候不能讲一对一精准,而是要讲规模化精准。德鲁克先生说,所谓品牌不是仅仅给购买者看,购买者、使用者、决策者、传播者、影响者,这5种人群的共识才能形成品牌的社会共识。

增长路径二:场景焕新品牌

场景才是需求,场景的开创才有商业的增量。

人们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能解决的场景问题以及场景中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意义。

什么是场景?场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接,是一个让人积极参与和主动投入的理由。比如以前说绝味鸭脖麻辣鲜香,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你再告诉他这句话有用吗?没有用。但在写字楼里面可以上一个广告,没有绝味加什么班、追什么剧、看什么球。消费者的需求是要被触发的,场景就是需求,抓住用户特定的场景就会开创特定的需求。

所以对于品牌,你要么成为某种细分功能的老大,要么成为某种细分人群的老大,要么成为某种细分场景的老大。

典型案例:妙可蓝多

外资品牌在这个市场做了很久,但没有发出足够的音量,当妙可蓝多率先发出足够音量,第一年从1.7亿跑到了5亿,5亿之后发现这个市场没有刚需,因为奶酪是偶尔吃一下的东西。如何让它有高频刚需?对消费者大脑进行心智的影响。放学后来一根、运动完来一根…在这个点上打赢了消费者心智。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在门口接小朋友,人手一组奶酪棒。最后奶酪棒成了一种刚需,妙可蓝多从5亿长到15亿,去年涨到了45亿。

当所有人都开始跟进做奶酪棒的时候,你要采用的方法叫虹吸效应,告诉大家谁是老大。当你的市场份额从3.9%跑到30.9%成为老大的时候,你就告诉大家,累计热销20亿,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别人的1块钱你吸到了5毛钱,这叫虹吸效应。

当奶酪棒的增长放缓以后,从零食场景切换到正餐场景,奶酪可以是营养早餐加一片,抢过来早餐后,午餐、晚餐还没有我们存在可不可以?不可以。当一条路放缓的时候要开创出另外两条路,三道马车齐头并进的时候,才是奔向百亿之路。

增长路径三:通路提升

1、线上换量 渠道助攻

互联网流量广告的优势是调整便捷、链接销售、效果分析,但流量广告是很难改变的,它的特点就是“买它、买它、更低价买它”,而品牌广告的特点是“爱它、爱它、为什么爱它”。没有爱的买,价格只会越促越低,流量只会越来越贵,最后赚钱只会越来越难。

所以这两者是一个组合关系,品牌广告是空军,炸开消费者心智,最终帮助陆军用最快的速度、最强的转化产生销量。

分众跟阿里的数据打通,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点。打了广告后数据可以回流到A人群,你可以继续运营,消费者在楼下看了5遍或10遍广告,在淘宝上你可以对看过你的广告并是母婴的人群进行二次追投,最后形成有效的闭环。分众的工作是更广泛的去教育受众,而流量广告是更快的进行有效的收割,广普地打了10遍之后,你的精准收割就来了。

这样打广告之后,第一,你的主动搜索会上升10~30%,你大概可以分配30%的钱在线下像分众这样去做认知度,70%继续做流量。如果你是个纯互联网电商品牌,那么打了之后增加10~30%的手动搜索。第二,数据回流二次追投,整个转化率会上升20~60%。同时,你可以在天猫京东换更多量,头部腰部主播会来找你,平台类目可以要到更好的大促资源。最后,你的促销会有底线,竞争对手疯狂的促销,你心里会更有底,还会推出更多高毛利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收割。

案例:空刻意面

这是一个典型的新一代宝妈的场景,5月份打完广告,一个月卖了一个亿,618期间18天卖了一个亿,它不仅是中国速食类目的第一,现在已经晋升到天猫食品类目排行榜的前十,超过了百草味。百草味400个sku,它只有7个sku。做意面这么小的一个类目,今年铁定破10亿。

a1人群一旦被引爆,a2、a3的人群会多很多,你就可以二次追投,否则你投了500万,一个月就到瓶颈了。1500万一个月如何去进行ROI合理的投放?你的a1人群要打开,规模化、精准地破圈。

空刻意面创始人王义超讲了一个观点,分众破圈引爆带来2亿曝光(A)人群,高频化规模化极低成本的站外种草,打开了站内的兴趣(I)人群,极大地提升了转化ROI。

案例:i-baby

从5000万到3亿,在线下广告助推之下,i-baby在市场当中整个投放的各个指标都迅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路跑来,成为睡袋品类的领导品牌。

2、终端近场引流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线下母婴店的人流量也很成问题,这个时候打广告,要在母婴店周边展开,跟母婴店换到更多流量,就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

案例:英氏

英氏打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叫分阶辅食,整个广告从知名度、认知度、第一提及以及未来的选择地位都大幅提高,同时所有的概念都向分阶强行聚拢,这就是定位。

打的每个广告都是跟终端乐友、孩子王结合,所以大家看到排面如此之大。有了这些排面之后,分众置换了非常多的终端资源,原来是要进入600多个终端,现在进了1000多个终端。母婴店有72.9%到店顾客看了英氏电梯广告,主动询问英氏产品的顾客成交率达98%。英氏的百度指数涨了3倍,英氏米粉的百度指数涨了7倍,线上自带流量大幅上涨。线上Q1增长29.4%,Q2增长55.84%,这是促销带来的吗?不是。在行业跌10%的时候,英氏依旧通过主动增长完成逆袭。被动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主动增长的时代来了。

对我们母婴行业来说,人口增长红利的确已经结束了,但人心的红利正在展开,流量的红利已经结束了,但品牌的红利正在归来。

疫情是一个挑战,但危机是强品牌的大机会,实际上你可以发觉品牌是商业世界最大的马太效应,头部品牌往往会吸走行业越来越多的利润,危机之后,品牌集中度只会变高。

今年在经济环境挑战下竞争加速,上半年很多企业退出市场,供给减少,头部品牌敢于发力,相对份额就会增长,所以每一次危机对于强品牌、创新品牌来说是一次大的战机,要发动一场战役,真正才能拉开差距。

过去30年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企业的成功,企业的成功来自于雄心和定力,一个品牌真正的笃定来自于你持续坚持做品牌所带来的复利,而不是心惊动荡地跟着一次次的流量红利飞奔。在危机时要敢于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管理从来不是管理结果,是管理因果,因管对了,结果自然是对的。

洞悉2024一季度母婴市场!《母婴行业观察渠道调研&品类洞察报告》最新发布

05-10

走访多地母婴市场发现,生意正增长的门店都具备这三大特性

04-28

母婴市场波云谲诡,优秀代理商们跑出了哪些突围之路?

04-26

纸尿裤并未“失宠”?重新审视母婴市场,我们发现优等生们都在这样做

12-14

纸尿裤并未“失宠”?重新审视母婴市场,我们发现优等生们都在这样做

11-05

标签:母婴市场 母婴行业 母婴电商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