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奶粉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策略已经失灵?

2022年:奶粉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策略已经失灵?

如果说,中国奶粉市场中的大多数企业已经是温水里的青蛙,可能很多人不会同意!

但是,如果我们逆向地问一个问题:2021-2022年,你所在的企业采取了什么策略调整?

如果没有调整,那恭喜你,你已经快煮熟了。

如果调整了,那我就追问一句:你的调整有没有效果?

如果没有,那我再追问一句:你有没有再次调整?

三问过后,你或许已经明白了我所说的——“温水煮青蛙”。

因为没有做策略调整或者原来的调整没有效果,所以大多数企业需要重新调整策略,但很多企业找不到调整的方向。

对此,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在疫情的裹挟下,早已静坐“高堂”,并找好了借口:第一,疫情影响了销售;第二,出生人口在连续下降影响了销售;第三,你看,竞品的销售也下滑了。

这三个借口实在是好,董事会不会有任何反驳的依据。

于是乎,有超过80%的企业已经躺平,等待着时间的审判。我相信,用不了一两年时间,就真的煮熟了!

这是行业的基本状态。

要探究这种市场状态的原因,我们就得谈谈当前奶粉市场的现状。

01

“品牌拉动”的红利已经结束

要谈今日的奶粉市场,就得谈谈我在2016年5月3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雷永军:中国奶粉行业,有没有企业可以做到300亿?(原创)》。我在文章中写到:“200-300亿并不遥远,五六年后我们看?”“2016-2017年是布局的大好时机,当前看飞鹤的布局思路正确。朋友们,不要错过战机,这两年决定未来十年的格局。”

如果从文章发表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17年算起,2022年恰好是第五年。我们知道,2021年飞鹤营收大约227亿,如果今年、明年各增长15%,那么2023年销售额达到300亿应该问题不大。

看着飞鹤的发展正在印证着普天盛道2016年(2016年飞鹤销售额30多亿)的研究和判断,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经常有人问我,飞鹤2023年做到300亿,几乎需要增长10倍,你2016年是怎么判断的?

我想,当年大家只看到了飞鹤的模式属于高成本的“重装”投入,而策略则属于2007-2008年的传统打法,似乎模式老套,投入不理智。当年的确还有不少企业家嘲笑这个打法,说冷友斌是在玩火,自毁长城。

但是,我当时的研究是,这个所谓的高成本“重装”投入,在销售额超过60亿后就会成为“总成本领先”的模式,投入比例会大规模地下降。通俗地讲,就是销售额超过60亿后,投入不需要过多增加,而销量会急剧增长。

2007年的雅士利、圣元都是这套打法,2017年后的君乐宝、伊利、澳优等企业基本策略也是这套打法。

我在2016年的时候还提出中国奶粉行业的大势是“从渠道推动”转变为“品牌拉动”,这个提法正是对这个模式的理论解析。

为此,我在北京的婴童展上专门召开过一次论坛,当时有300多人参加;另外,从2016年起,在至少有五次在超过500人的大型论坛上阐述过我的这个观点;同时,2016-2019年,我还专门给至少7位企业家详细阐述这个思想。

可惜的是,当时很多企业习惯于渠道的杠杆,并不认可我提出的“从渠道推动转变为品牌拉动”的行业论断。因此,大多数企业都是在2020-2021年因为形势所迫才对自己的企业模式进行调整。

可惜真正的大势已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品牌拉动的红利到2021年已经结束了,下一个大局的时空机会在哪里?

02

中国奶粉市场正上演着什么?

我想,很多大企业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决策者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2022年的市场策略失灵了。

因此,2022年头部企业比中小企业的焦虑更大。核心原因有三:

01

高投入模式走到了尽头

高投入模式就是我所说的重装投入模式。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个模式的失效比普天盛道预想的提前了2年。

它的具体表现就是:无论你对市场的投入增加了多少,所增加的投入并不会给你贡献销量增长的预期。简而言之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投入无效”了。

这个现状,对于头部企业来说简直是个灾难。

因为,它们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取得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敢于投入,敢于大投入,并以高投入为核心构建起了产销协调的供应链体系。

现在失灵了,包括头部企业在内,很多企业要么还在投入上找原因,要么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对于计划学习头部企业的第二梯队来说,增加投入的效果会好一些,但是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怎么办?

普天盛道给出的药方是:必须对这个模式进行修改。

头部企业在过去5年走得太顺利了,致使“一招鲜”走天下,他们在高毛利、大投入的情况下惰于创新。

今天的恶果是——对个别头部企业来说,增加10-20亿的投入,甚至达不成增长10-20亿销售额的目标。
这就是今天市场变化的现实。

02

高价格高毛利模式即将破裂

2022年之前,我们看头部企业的毛利高得惊人,净利润更是让你大跌眼镜。因此,行外人都说我们买的不是奶粉,而是白粉。

现在,这个局势正在被打破!

我们看到的市场现象是,头部企业为了销售额的增量,在投入无效的情况下,没有模式创新。

因此,他们使用了最愚蠢和最有效的增长销量方式——降价。

不少头部企业的单罐成交价已经从2年前的250元左右,降低到了180-190元左右。消费端的这个价格体系正在因为企业的饮鸩止渴而固化。用不了太久时间,大品牌头部企业的价格就会定格在这个档位。

因此,不少头部企业的毛利和净利润都受到了挑战。

它们未来会采取的方式是,进一步提高出厂价,然后高费用给渠道补。最终造成销售额不断增加,而销售量不增或下降的态势。

过去有个别企业玩这个模式很成功,未来这个资本游戏会成为很多港股、A股企业的配套手段。如果我猜得不错,他们正在研究这个方案或者已经在运作,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03

渠道会抛弃头部企业

五年前,很多渠道企业削尖了脑袋要代理头部企业产品,今天,他们或许已经深陷泥潭。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内外勾结的窜货,一个是公司政策的扭曲。

有个头部企业的投资者在2021年咨询我窜货对企业的影响,我给他说,这个问题事关企业生死。我们仔细研究了这家企业的窜货和组织形态,发现它的组织无法管控窜货,因此,我们建议他的投资者在销量和股价双落前退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一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高毛利,有腐败的空间;二是过去十年,很多企业无法管控组织,造成企业文化是全员营销、全员腐败。而今要整改,需要重建团队。可是,休克疗法成本更高;三是奶粉行业除了个别企业外,普遍企业缺乏长期主义。没有百年老店的思维,只会让企业和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更加短视。

这三个原因会作用市场。

作用市场的结果是:第一,经销商的利润被严重压榨。这现在已经是普遍现象。第二,经销商的资金风险成倍增加。在奶粉行业有个有趣的现象,头部企业通过对经销的管控,无论经销商是否出货,都得按照要求给企业打款。如果你没有完成销售任务,那费用就有可能清零;第三,头部企业的业务体系正在和经销商为敌。按照普遍道理,越是优秀的企业越应该有服务意识,可市场并非如此。

因为经销商的利润被压榨、资金风险增加,反而助长了业务人员对经销商的反制。因此,市场上越是做得大的经销商,越难受,越惊慌。这种压力一旦到达极限,他们就会撕破脸皮退出市场,甚至走向竞品合作。

我想,不少头部企业在今年到明年也会遭遇难以招商的现状。

04

一个提示

投入失效、模式破裂、渠道叛乱。这是当前中国奶粉市场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现状。

为此,普天盛道提示大家,一定要正视这个市场现实。

奶粉市场暗流涌动,正在变化。

这正应了我们老祖先讲过的一句话——“风水轮流转”!如果我们的头部企业和腰部以上企业还找不到市场大势和创新办法,那么2022年或许就是中国婴幼儿奶粉的一个转折年份。

和上一个巨大转折的时间——2017年相比,今年正好五年,这很符合我在2008年提出的“中国奶粉市场四五年会有一次大变局”的论断。

历史一直在轮回,每一个周期律的背后,都是一次大灾难,也更是一次大机遇!

朋友们,你准备好了吗!

5倍增长背后,盘点羊奶粉行业的十年跃迁史

06-01

三大新品齐发,佳贝艾特引领羊奶粉行业挺进“双百亿”!

05-10

​宜品蓓康僖“纯羊俱乐部”3大开创之举,切实构建“羊奶粉行业命运共同体”

09-28

羊奶粉行业首个“飞羊奖”重磅发布!为“它们”点赞!

04-20

宜品蓓康僖羊奶粉行业的筑梦者,首创吉尼斯世界纪录TM!

11-12

标签:羊奶粉行业 奶粉市场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