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国产奶粉品牌硬广多,进口奶粉品牌软广多。国产奶粉有一句广告词比较令人耳熟能详:“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或叫“专为中国宝宝设计”。这些广告词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符合中国宝宝体质”?只有国产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吗?海外奶粉不适合中国宝宝? 现在一起来稍微捋一捋这句广告词的涵义。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Part1

比谁“更适合中国宝宝”?

首先,“更适合中国宝宝”这样的说法,需要明确和限定比较的对象,即,和谁比?

现在市场上的奶粉,可以分为国产奶粉、国行奶粉、海外(海淘)奶粉。

国行版奶粉,指国外品牌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遵循中国国标、通过正规海关途径进口到中国销售的中文版奶粉。

国产(品牌)奶粉,就是国内奶粉企业在国内生产(部分在海外生产)、遵循中国国标的奶粉。

海外版奶粉,则是国外品牌在海外生产、遵循销售国或地区食品安全标准的外文版奶粉。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PS:之前有些宝妈问怎么区分国行、国产、港版,最直观简单的方法就是:包装上的标签是简体中文,就是国行或国产;是繁体中文字,就是港版;是英文、德文或其他什么文,就是海外版。)

三种版本奶粉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遵循的国家标准不同,配方有区别。 其中,国产奶粉、国行奶粉遵循中国标准,海外(海淘)奶粉遵循所在销售国的标准。
“更适合中国宝宝”,传递的意思似乎是说国产奶粉(或者我这一款)比其他奶粉——国行奶粉、海外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

真是这样吗?

Part2

具体区别在哪里?
随机选了几款国产奶粉、国行奶粉和海外版奶粉来对比一下。

1、国产对比国行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从上图可见:

国产奶粉和国行奶粉在基础营养成分上均符合中国国标,区别在于具体必需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低和可选择性成分添加的多寡。

只要“必需营养成分”符合中国标准,就可以满足不同宝宝的基本营养需求。都适合中国宝宝。

而“可选择性成分”(肌醇/左旋肉碱/ARA/2-3段的锰、硒等),也就是可加,也可不加,由企业自己选择。

在可选择性成分添加上,只有不同奶粉品牌之间的区别,没有国产奶粉和国行奶粉之间的区别。

结论:如果要说“更适合中国宝宝”,那么,国产奶粉和国行奶粉都“更适合中国宝宝”,并不是只有国产奶粉才更适合。

2、国产、国行和海外奶粉对比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

①3款海外奶粉2-3段蛋白质含量均低于中国国标。

②1款海外版奶粉出现了缺乏必需维生素/矿物质及含量不符合中国国标的情况。

③1款海外版奶粉缺乏部分可选择性成分(胆碱/肌醇/牛磺酸/左旋肉碱/ARA等)。

类似的区别在海外版奶粉中也可类推。

在可选择性成分上,国产奶粉和国行奶粉普遍都会比海外奶粉添加得多,但同时,价格也卖得更贵。

是中国宝宝更需要这些可选择性成分吗?当然不是,依然是可加可不加,中国市场大,配方变化一下,可以卖更高的价钱,这恐怕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结论:从标准的角度来看,大方向上,国产、国行奶粉比海外版奶粉似乎“更适合”中国宝宝。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这种区别合理吗?

Part3

为什么要不同?

不同国家在制定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时,除了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发布的标准为基准外,同时还会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所谓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一是不同国家的母乳营养数据,以及饮食习惯和膳食营养水平;二是根据各国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情况,三是参照各国的执法监督水平。

比如,中国奶粉国标参照了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版)》,是“更符合”中国宝宝的膳食特点及营养需求的。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 前言)

根据产业发展和执法监督水平来定标准也是因素之一,比如当年因为出现了奶粉中蛋白质不足导致“大头娃娃”的事件,所以国家标准要求提高蛋白质含量,但散户的奶达不到这个标准,于是就用三聚氰胺来冒充以求达到检测标准。

标准不同,会导致在一些营养物质含量要求上有所不同,这也是是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主要依据。

上面举例提到不符合中国标准的奶粉,在各自的国家则是符合自己国家标准的。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以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例,可以看到,中国国标对于2、3段的含量要求明显更高一些。美国则根本没有限定2、3段(12个月以上)标准。

脂肪含量,中国和欧盟标准是一致的,和美国略有差异;铁含量,美国标准铁的范围值更宽一些,上限值比中国要高一倍;维生素E,欧盟和美国的含量要求比中国要更高。

因为营养含量都有一个范围值,所以不同奶粉的含量是不一样的。

奶粉归根结底是“模仿母乳”而生的,美国不同种族和人群中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一样,所以制定的蛋白质范围值就比较宽泛。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铁含量较高,则是考虑到母乳中的铁含量较低,妈妈含铁食物摄入较少,婴儿从母体或从母乳中获得的铁比较少,所以会在奶粉中强化铁。

至于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在有些国家,认为六个月后应鼓励宝宝从辅食中获取,或者母乳中这些物质的含量更高,所以也不会做特别严格的要求。

而有些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其中稳含的意思,有这款奶粉“更接近中国母乳”的所指。但由于奶粉禁止“母乳化”的宣传,所以这个广告也有绕道的意思。

但其实,中国母乳同样是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时间、不同饮食、不同体重的妈妈,母乳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都是不一样的。

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越着宝宝体重的增加,也会逐步地下降。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这句广告词有什么问题吗

所以,也就谈不上哪款奶粉更接近中国母乳。因为这首先要看接近的是“谁的母乳”。

而且,现在中国完整的、科学的母乳数据库还没有建立,目前只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等少数公共机构做过一些样本量相对较大的分析数据,但数据量还远远称不上“中国母乳数据库”。

一些奶粉企业也和一些科研机构宣称建立“中国母乳研究数据库”,但其实这些数据库更多是营销宣传的需要。

而在母乳成分的研究上,恐怕还是欧美国家比中国走得更前。

Part4

喝海外奶粉就一定不适合吗?

此前有过一些媒体报道,有40%的海外版奶粉存在不符合中国国标的情况,“长期食用会危害宝宝健康”,“严重可致宝宝智力低下”等等,所以是不适合中国宝宝的。

但实际上,这属于比较夸张的说法。相信这几年来只喝海外版奶粉(前提是正版)的宝妈们,也没有发现自己宝宝出现了这种情况。

其中的原因,跟笨爸爸前述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本身对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平本身就存在差异的有关,蛋白质高一点低一点点,铁含量高一点点低一点点,并不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比如铁,海外版奶粉,特别是美国版奶粉铁含量普遍较高,但这个“高”还不至于达到“铁中毒”的地步。

中国规定1~3岁宝宝的铁耐受量是25mg/天,而美国是50mg/天。按照正常的情况,一个每天喝600ml奶的宝宝从奶粉中摄入的铁只有5.2~7.1mg。

而事实上,喝铁导致铁毒的现象极少,反倒是缺铁的较多。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7~24个月大宝宝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仍然较高。

我们讲母乳是动态的,实际上,标准也是动态的,居民的膳食和营养水平也是动态的。有些东西以前缺,不代表现在也缺,可能反而是过剩。

中国现时的奶粉标准参照的是2000年版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但该参考摄入量现在已经更新到了2013版了。

而去年公布的奶粉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即对一些营养物质的含量限定做出了调整。

总体来讲,“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或者“专为中国宝宝设计”这样的广告词是似是而非的。喝海外版奶粉总体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还便宜!

当然,有些人认为国外奶粉就一定比中国奶粉更安全、更有营养,那也是胡说。

中国奶粉标准在安全指标上是非常严格的,执法监督的水平也逐渐提升,相反倒是海淘奶粉,渠道比较混乱,不小心买到假奶粉,或者物流运输途中的安全风险较大。

更有营养就更谈不上了,没看见中国奶粉中加了多少的“强化配方”!

总体上,建议优先推荐买国行或国产奶粉,要买海外版奶粉也无妨,只要你能确保渠道可靠。

婴幼儿食品行业快讯:伊利股权激励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09-30

告消费者书:拒绝假货,维护权益,澳乐乳与您同在!

澳乐维他(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05-27

母婴存量时代,二三线品牌靠什么破圈

母婴店销售技巧 11-19

全家营养何以成为母婴行业的新风口?

母婴行业 10-10

代理零辅食,还会有增长的机会吗?

零辅食 09-20

标签:行业快讯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