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儿童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但儿童用药的安全问题却日趋严峻。儿童作为特殊群体,自身防护能力较弱,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用药期间产生的风险相比于成人更大。与此同时,儿童专用药品剂型规格缺乏、家长用药选择不当、用药剂量和途径不当等问题都在加大儿童错误用药的风险。

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政府、企业、医生专家等,对妈妈们的正确选药、用药教育有着天然的责任,然而,妈妈们对用药安全的认知究竟如何?药品说明书和妈妈口口相传,到底哪个更有说服力?不同年龄的妈妈有着怎样的认知区别呢?作为儿药的研发者、生产者以及推广者——各大儿药企业,有责任也有必要迅速形成正确的教育体系和方向。

对此,中国最具价值的专业育儿平台和综合育儿服务提供商-育儿网(包含育儿网PC及旗下APP妈妈社区)携手始终致力于全球华人母婴舆情研究、并为国内各知名儿药企业提供营销解决方案的格瑞整合传播机构联合调研、发布了2018年《中国妈妈儿童用药意识研究》(下简称《报告》),就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后人口出生率与儿童医药市场现状、儿童用药率的环境需求、以及儿童医药保健行业未来进行了深度剖析。这份报告也是育儿网第十八期《育网观察》中出的内容。《育网观察》是由育儿网为行业客户精心打造的母婴电子特刊,从2013年7月起,每期利用平台用户调研数据出不同主题报告,深度剖析母婴用户行为习惯,并汇总育儿网母婴客户的成功营销案例。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weihonghong@corp-ci.com。

《报告》历时数月,分别从基础信息分析、用药基础意识、用药选择意识、用药安全意识四个维度进行调研,旨在通过对样本数据的交叉分析产出多维度的人群画像标签,利用数据结论清晰、真实地反应市场情况。格瑞传播与育儿网希望通过从新生代妈妈角度出发,调研她们对于儿童用药的基础意识、选择意识和安全意识,以此洞察母婴人群对儿童安全用药的误区和需求,为药企及市场教育提供依据,为未来儿药研究,用药安全教育形成系统、正确的安全用药认知。

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儿药市场潜力巨大

2016年二胎放开后,我国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同比往年呈现上升趋势,未来的出生人口数预计持续保持1700万以上。随着0-14岁儿童基数将进一步扩大,加上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造成儿童发病率上升,从而使儿童用药市场不断升温。2017 年儿童用药狭义、广义市场分别达到 830 亿元和 1469 亿元,预测未来我国儿童药销售规模继续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刺激儿童医药市场发展,儿童用药需求逐年增升,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生育两级分化严重

90后成妈妈人群主力军

此次调研在育儿网的全网全媒体资源中进行,在两周的时间里,共收集了近2万个有效样本,其中全职妈妈占60%,普通职员占20%。在对这些妈妈们个人情况统计分析之后,《报告》发现“三高”与“三低”的两极分化现象。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妈妈们推迟生育,但低学历、低收入、低消费的妈妈们反而随心生育。

样本中除一线城市外,90后妈妈人群均超50%,城市越下沉,生育年龄越年轻,90后正式成为妈妈人群主力军。而且全职妈妈也不是高收入家庭的“福利”,最低收入家庭的全职妈妈比例最高,达67.9%;中高收入家庭最低,也占46.01%。

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近9成妈妈会给孩子补充营养

维生素、微量元素、钙成首选

孩子出生以后,很多父母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营养元素的补充,因此在孩子出生后会自主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素的妈妈接近9成,只有3.22%的妈妈认为不需要给孩子补充营养素来帮助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无论是否自主补充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钙都是妈妈首选的补充营养,而选择DHA和蛋白质作为营养补充品的妈妈们比较少。在学历与营养补充提问交叉分析上可以得知,妈妈的学历因素对营养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无医生提醒下,学历越高的妈妈越会自主的为孩子补充营养。

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报告》显示,过半宝宝经常“遭遇”感冒、咳嗽、发烧侵袭,超7成宝宝经常感冒,将近4成宝宝常与“湿疹”相伴,上火也已成为小儿常见病,受到越来越多妈妈关注。当孩子生病时,近50%妈妈选择第一时间去医院,而自行观察病情并给宝宝用药的比例也已经高达三分之一。

虽然妈妈们对于给孩子补充营养素、生病用药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对于药品的分类意识模糊。只有三成的妈妈表示可以正确区分处方药、OTC药品、保健品、绿色食品等,且这一现象在越年轻的妈妈群体中越严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宝宝生病且自行用药的妈妈中,超过60%不能清晰的分辨药品与保健品、食品的区别!相反的,年纪大的妈妈们虽然更懂药品分类,但她们更倾向于选择食补解决宝宝健康问题。可以看出,“三高”和“三低”的两极分化虽然明显,但两极都需要正确的安全用药教育。

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最注重药效

专家和达人对妈妈影响最大

西药见效快,但可能会有副作用,中药见效慢但无副作用,复方的效果最好——这是大多数妈妈的惯性心理认知,因此在买药选择上,选择中药或者中西药结合的妈妈占半数以上,选择西药的最少占17%,并且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选择中药,年轻妈妈更容易接受西药。

在同类药品的选择上,大多数妈妈都能做出更适合孩子、对孩子负责的选择。看重药品成分与疗效的妈妈约占78%,选择便于喂服的颗粒剂、滴剂或者直接口服溶液的妈妈约占88%,不迷信良药苦口,有意识选择口感更好药品的妈妈约占59%。

在选择药品过程中,妈妈们最注重的是药效,药品的品牌和口碑以及广告效应也是影响妈妈的重要因素,三者总占比接近60%。网络上专家和达人对妈妈选择药品影响也非常大,60%以上的妈妈相信专家推荐,也有50%以上的妈妈会选择经验丰富的达人推荐的药品。

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年轻妈妈用药安全意识差

市场教育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的大力宣传,“儿童要用儿童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95%的妈妈们有此意识。但有认知不代表全部了解,在用药安全方面妈妈们还有很多误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妈妈在给孩子选择药品时,都非常注重药物的安全性,但并不清楚“安全性”到底取决于哪些方面。例如,在药品成分方面,年龄越小的妈妈关注度越低,也越容易被药店店员引导。

在孩子用药剂量上,约40%的妈妈会选择精准包装的儿药产品,超过50%的妈妈甚至会用精确的工具量取。但是却有超过70%的妈妈为了让孩子恢复的更快,在孩子生病时,会给孩子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的药品。不同药性混合可能存在隐患,大多数妈妈还未有此意识,需加强教育。

给孩子喂药一向是父母的大难题,但仍然有73%的父母会严格按照送服标准给孩子服药。据调研显示,妈妈越年轻,越“不舍得” 强行喂药。这可能是因为年轻妈妈大多是第一次生孩子,在经验、耐心等各方面都与年长妈妈有差距,更容易手忙脚乱和心软。

近7成妈妈药品分类认知模糊   存在极大隐患

大多数妈妈在买药时,都会看药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对于药品说明书,43%的妈妈只是选择性阅读甚至不会读,而且集中在80、90后主力妈妈群体。

妈妈们普遍表现出“抗拒抗生素” ,这可能和国家“严禁滥用抗生素”的政策宣传有关,但不难发现,妈妈越年轻,对抗生素接受程度相对越高。

通过报告可知,作为妈妈人群主力军的90后,和后备军00后妈妈们,育儿思想更开放,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更高,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用药意识的知识与教育,存在巨大潜在隐患。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牵涉着无数家庭。与此同时,儿童用药一直面临严峻的现状,在此,格瑞传播与育儿网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制药企业,共同携手推进对母婴人群形成系统的、正确的安全用药认知。更多孩子,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婴幼儿食品行业快讯:伊利股权激励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09-30

内容涉及乳业!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消费

乳业 07-02

奥运TOP伙伴蒙牛“要强”闪耀奥预赛 成为每个人运动的合作伙伴

奥运,蒙牛 05-30

“致癌卫生巾黑名单”旧闻重提,多家卫生巾品牌客服回应

产后卫生巾,孕妇卫生巾 05-19

这些乳企,拟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乳企 05-14

标签:行业快讯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