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牧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17年亏损约10亿元
-
2018-04-01 14:46 来源于:食品观察家
3月23日,中国圣牧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17年亏损约10亿元。按此计算,中国圣牧2017年净利将同比下降247%,这也是中国圣牧创立8年来的首次亏损。
中国圣牧将亏损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拨备约6.5亿元;二是集团为应对原料奶市场需求疲软而控制奶牛数量,原料奶价格普遍下降,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产生重大亏损约6亿元;三是2017年面对乳制品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调整市场战略,自有品牌液态奶的销量和售价相较上年均降幅较大,同时原料奶的平均价格相对上年降幅较大。
姚同山隐退原因浮出水面
这样的业绩,也许可以解释姚同山为何去年年底突然离职。
去年12月底,中国圣牧发公告显示,姚同山离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崔瑞成离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委任邵根伙为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委任王跃华为公司代理财务总监。中国圣牧表示,姚同山离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崔瑞成离任财务总监将为公司及附属公司日后营运及财务管理提供新见解,姚同山与崔瑞成各自将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据中国圣牧近年数据显示,中国圣牧2014年—2016年的营收分别为21.32亿元、31.01亿元、34.67亿元,净利分别为7.11亿元、8.01亿元,6.81亿元。
不过,自2016年以来,中国圣牧业绩就开始出现下滑。2017年前三季度,对于中国圣牧来说,成绩单也未能及格。前三季度,中国圣牧实现营收20.11亿元,同比下滑20%,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2%。
去年的3月21日,圣牧高科发布2016年财报,2016年,圣牧营收34.67亿元,同比增长11.8%;净利润9.57亿元,同比下降11.67%。
在这种背景下,就可以解释姚同山隐退的原因了。
中国奶牛养殖业哀鸿遍野
和中国圣牧一样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一家养牛企业,也值得关注,那就是现代牧业。尽管大股东蒙牛竭力施以援手,但现代牧业(港股01117)依旧处于业绩寒冬中。近日,现代牧业(01117.HK)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现代牧业2017年亏损净额不少于9亿元。
如果说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将中国养殖行业打入谷底,那么2016年至今注定是国产奶牛养殖人最难熬的几年,受乳品企业库存原料较多、乳制品消费增速下降以及国际市场增产降价预期等因素影响,2016年至今我国奶业总体生产形势处于低谷,“卖奶难”日益严重。
现代牧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笔者,如果说2014年的杀牛倒奶事件来源于个别小农户缺乏养殖经验,那么最近几年奶牛养殖业将要面临的是行业的整体衰败,甚至崩盘,国家有关部门再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以后中国人喝奶的问题就交给外国人了。
现代牧业的窘境并不是个案,其他养殖企业的日子则更为难过。中鼎牧业有关人士向笔者透露,从2015年年底开始,一些乳企就开始限量收购原奶,因为他们用不了那么多原奶,即使收购了也得喷成粉储存起来,很多中小牧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相比大型牧场的抗压性,中小养殖户的日子则更为艰难。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从饲养的层面上来看,比如新西兰的奶牛养殖,饲料基本不需要投入,天然牧场可以提供给奶牛最优质的成长养分,而在中国,大部分的奶牛养殖只能依靠牧草喂养,牧草的价格又很贵,这一部分成本是国内养殖企业不可回避的主要成本。
曾经风光无限的奶牛养殖业,为何沦落到“哀鸿遍野”了?据调研了解,从2015年至今,我国奶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畜牧业固有的周期性,受制于消费增长的放缓,增长速度明显变慢,出现了当前的“卖奶难”现象。
近年来一些乳品企业使用进口奶粉生产复原乳,限收拒收国内的生鲜乳,加剧了“卖奶难”。在笔者看来,对于加工企业来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企业也要盈利,国外的的原奶价格很低,这种诱惑无法拒绝,如果自家多用了国内的奶源,而其他竞争对手都用了海外的低价原料,这样就竞争不过对手了。
-
婴幼儿食品行业快讯:伊利股权激励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09-30
-
告消费者书:拒绝假货,维护权益,澳乐乳与您同在!
澳乐维他(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05-27
-
母婴存量时代,二三线品牌靠什么破圈
母婴店销售技巧 11-19
-
全家营养何以成为母婴行业的新风口?
母婴行业 10-10
-
代理零辅食,还会有增长的机会吗?
零辅食 09-20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