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提交我国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的建议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发生的虐待儿童事件,折射出我国儿童保护立法的不足。在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将提交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的建议,以更好地对接我国相关儿童立法中涉及的刑事责任,补强儿童立法整体上的缺弱。

图源:法律

我国当前对惩治虐待儿童行为的非刑事性立法主要有《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

朱列玉指出,此类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防控、查处虐待儿童的行为,也未提供有效的处罚手段,只有一些禁止性规定,虽然带有宣示作用,但是并未达到惩治行为人、预防虐待儿童行为发生的完全效果。就目前来看,处理虐待儿童行为的手段多是行政处罚,与儿童及其家属受到的伤害相比,此种处罚显得轻微,难以起到威慑效果。

在刑事立法方面,朱列玉还认为,我国刑法所设相关罪名难以与“虐童”行为对号入座,不能有效规制“虐童”行为。

首先从虐待罪来看,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该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朱列玉认为,虐待罪限于自身规定无法完整有效地对“虐童”行为进行规制。其犯罪主体仅限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不能囊括所有主体的“虐童”行为。而目前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大量增加,儿童的监管和抚养逐渐开始脱离原有的家庭照管模式,特别是在东部一些发达的城市,儿童的入托率和入园率都比较高,导致虐待儿童的犯罪主体由家庭成员逐步扩大到家庭外成员。

对于刑法中规定的其他相关罪名,如故意伤害罪以及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朱列玉指出,虐待儿童在身体上达到轻伤标准的可以定故意伤害罪,但是精神虐待、疏忽照顾和性虐待的情形则无法以故意伤害罪进行规制;“虐待”行为也并不局限于“非法拘禁”或“侮辱”。

“虐童行为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发展形成一定阻滞,严重的虐童行为会对受虐儿童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朱列玉说,应从根本上去预防,建立一套完整的虐待儿童预防体系,而刑法作为利益维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威慑力的,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对于保护儿童具有重大意义。

文源:澎湃新闻

婴幼儿食品行业快讯:伊利股权激励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09-30

内容涉及乳业!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消费

乳业 07-02

奥运TOP伙伴蒙牛“要强”闪耀奥预赛 成为每个人运动的合作伙伴

奥运,蒙牛 05-30

“致癌卫生巾黑名单”旧闻重提,多家卫生巾品牌客服回应

产后卫生巾,孕妇卫生巾 05-19

这些乳企,拟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乳企 05-14

标签:行业快讯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