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感来袭 为何没有医生给孩子看病了?

流感来袭,全国各大医院儿科都被挤爆,很多地方甚至让医生们通宵坐诊,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患儿还是经常要等上几个小时,还有医院因为超负荷工作而停诊。是因为今年流感特别强吗?不完全是,每年这个时间段,全国各大医院的儿科都会出现“爆满”情况。孩子们看个病为何这么难?

要点速读

中国儿科医生短缺的情况不仅一直存在,并且他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 2儿科医生已经不够用,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进一步加重儿科医生的负担。 3儿科医生得到家长的善待很重要,但得到医疗体系的善待才是关键。

这场流感让全国家长苦不堪言,不算花销,时间成本就高得吓人。

每年入冬,都是小儿流感的高发季,但是今年的情况比往年更严峻。1月8日,国家卫计委也发布通知,称中国已处于流感疫情高发季节,2017年-2018年冬季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最近,北京、河北、陕西、浙江、天津等多地儿童医院门诊病人数量突破历史新高,而且现在给孩子看病非常占用大人的精力,中新社采访的一位母亲就说:“头天晚上0点预约挂号,第二天早晨6点去,等到给孩子输上液已经是下午的事情了。”而且至少得有三个大人跟着,一个负责停车,一个去排号,还有一个负责看孩子。即便如此,能挂上大医院的号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还有的患儿只能去郊区医院才勉强看上病。

12月25日晚9点,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咨询现场

家长有怨言,医院也不轻松。浙江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从12月23日起,暂时取消了午休与双休,并增加了夜间门诊,现在是医院门诊部所有人员都被动员起来支援儿科门诊,早中晚班24小时连轴转。就算这样,还有许多孩子看病需要等6、7个小时,医生护士包括家长孩子每个人都折腾得不行。

最极端的情况出现在天津。1月7日,天津海河医院发布一则通知:“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

在这场流感的侵袭下,孩子不舒服、家长不满意、医护受不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儿科医生真的不够用了

各方都不满意的根源是,中国儿科医师短缺的情况不仅一直存在,并且他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

据国家卫计委的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国,0-14岁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0%,而目前儿童专科医院仅有99家,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0.01%。2014年,每1000人拥有执业医师为2.12人,而每1000名儿童仅拥有0.53名儿科医生。截止至2014年,中国儿科医师有11.3万人,与美国对比,中国儿科医生的缺口已达到20万人。

《2015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儿科医生已经不够用了,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儿科医生选择辞职。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每间医院都有2名儿科医生离开岗位。医生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

为什么医生都选择远离儿科?因为儿科被称为“哑科”,给孩子看病,医生和患儿通常很难直接交流,而家长的描述也未必准确,这就给确诊带来了风险,使得诊疗工作尤为困难和繁琐,接诊一个患儿的工作量相当于两个内科成人病人。因此,要求儿科医生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给小孩子检查治疗,并不是件容易事。

要求高,但回报却不高。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很多医院将各个部门的收入与工资水平直接挂钩,但是小儿用药剂量小,常见病的检查也少,科室的收入很低,儿科医生的工资也上不去。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童医生的1.68倍,但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76%。

除此之外,儿科专业曾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国外医学院也没有专门的儿科专业,但是中国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的培养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也始终没有一个培养儿科医生的规划,造成了十多年的人才断档。

尽管儿科专业恢复招生,但愿意学儿科的学生却很少

直到2014年,才有医学院恢复儿科专业招生。不过,培养一名儿科医生至少需要11年,经过5年的本科和3年的研究生学习,儿科医生毕业进入医院后还要再接受3年左右的培训,才能够独自出门诊。就算2014年入学,也要到2025年才能独立给孩子看病。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生育高潮的到来,可以想见未来儿科和儿科医生们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资源配置不合理,数一数二的儿童医院看的最多的病是感冒

儿科医生已经不够用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进一步加重了儿科医生的负担。

在中国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北京和上海,患儿家属首选的医院就是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研所、上海儿童医院等儿童专科医院。而这些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儿科医院,看的最多的病却是感冒、发烧、咳嗽。

有人指责家长,认为他们不信任小医院,小病就往大医院跑,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其实,家长何尝不愿意省事省力省时间,何况在流感季往人群密集的地方扎还有交叉感染的可能。

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外排队挂号的队伍

选择去大医院,都是被现实逼得啊。

以北京为例,很多社区医院根本就没有儿科,哪怕是感冒咳嗽,社区医院都没有诊治能力,药房也没有可供孩子使用的药品。一些有儿科医生的社区医院,医生多数情况下只是给患儿家属一些建议,甚至直接让到大医院检查。

而针对此次流感,北京市卫计委在1月2日公布了北京147家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院名单,全部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而根据统计,2017年北京一共有642家医院,这就意味着全北京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院能看儿科。而且在能看儿科的医院里,还存在人手和设备不足的情况。

很多社区医院根本就没有儿科,即使挂了号也不会给你看病

而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合理的国家,全科诊所的全科医生,以及儿童专科诊所就能够轻松将这些搞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够搞定。以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的英国为例,其80%的医疗服务是由基层全科医生提供的,而且很多就是医生开的私立全科诊所。

为什么中国社区的全科医生不能对儿童进行简单的治疗呢?有全科医生认为,小孩病情变化快,自己的经验不足,贸然看病可能会延误病情。另外,财政对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大量投入,硬件是强起来了,医生们却不愿意下沉基层,并持续出现优秀医疗人才被大医院虹吸的现象。

未来谁会愿意当儿科医生?

为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2015年国家卫计委曾下发通知,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这被很多人解读为“降分录取”。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李清晨对此评价说:“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本来无法通过考试的差生,可以通过加试的分数取得儿科的执照,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就是,儿科是劣等医生。”

2016年,卫计委再次下发通知,提到“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有医生评价说:“儿科医生和内科医生是完全不同的执业范围,怎么能短期培训后进行儿科执业?短期培训就能发儿科执业证书?没有证书属于非法和超范围行医,出事谁负责?”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超科目、超范围实质上就是无证行医。

儿科陷入了“儿科医生少—就医体验差—医患纠纷多—医生更不愿意留在儿科”的恶性循环。

那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经济宽裕点的家庭来说,还可以去私立医院,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只能指望公立医院在儿科诊疗上能有所变革。

根本上的当然是谁都知道的提高待遇,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让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药物检查耗材只是治病的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地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不过,体制问题一朝一夕怕是难以解决,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周昭远曾提出过一个解决方案:“把现在的14岁以下属于儿科改为7岁以下(学龄前),7岁以上可以到普通内科或相关专科就诊,因为7岁以上儿童的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和大人差不多,只是个头小体表面积少,药物的剂量需要相应减少而已,这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让医生掌握,这样属于儿科的病人明显减少,医生的短缺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不过这也只是一家之言,毕竟这么改的话要颠覆现有的医学教材和医疗体系,难度也不小,而且成人医生如何应对学龄期的孩子,恐怕培训起来也不轻松。

学外科,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大人;学儿科,面对的就是一个小孩,一群大人

另外,幼儿园出事发现幼师缺,孩子病了发现医生缺。中国的“人口红利”不能停留在快递、外卖这样低水平的服务业上,相关部门有义务引导并提供更多的公共品,所以培养儿科医生这样的基础性工作也必须要做,也许它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十年后这些医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儿科专业的招生,或许可以借鉴免费师范生制度,由医院出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定向培养,毕业之后要做满一定年限的儿科医生。

对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在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中应该补上儿科这一环。毕竟分级医疗体制可以大大降低患儿、家长和医护三方的痛苦感。并且,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基层医疗市场,可以逐步放开,通过市场的力量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让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换回合理的报酬,唯如此,儿科看病难才有解决的希望。

很多人都喜欢呼吁家长要善待儿科医生,用煽情的话语说“今天再不善待医生,明天就没人给你家孩子看病了”。的确,部分家长在就医时需要更耐心和冷静,但更核心的问题是,医生的劳动强度和收入水平并不是家长能决定的,让儿科医生变成“劣等医生”也不是家长干的。儿科医生得到家长的善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到医疗体系的善待,在医院里获得公平合理的待遇。

#两男孩车内窒息家属要求车主担责# 育儿知识:车内为什么会窒息 车内封闭多久会窒息死亡

06-24

育儿知识大普及: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宝宝吃益生菌真的好吗

上海迪巧实业有限公司 06-04

育儿知识:宝宝手指出现倒刺是缺什么吗 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12-22

“硬核”育儿知识携手“黑科技”,美赞臣联手小米引领育儿新未来

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 11-22

冬季育儿知识要点:什么是奶癣? 宝宝奶癣要怎么缓解

11-15

标签:育儿知识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