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过劳猝死 最后说了7个字 值得父母深思

刚刚过去的周末,
一个重症昏迷的8岁男孩被家人送到抢救室。

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多脏器衰竭。
医生和护士努力抢救的过程中,孩子清醒过几分钟。
那短短的几分钟里,
孩子就说了一句话:我太累了,想睡觉。
之后就陷入昏迷,再没有醒过来。

医生表示,
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经没有求生的意志,
也就是说,孩子活得太累,
这种情况属于劳累过度造成的猝死。

你能想象吗?
劳累致死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
他到底经历过什么?
他的妈妈追悔不已。
原来要强的妈妈不甘心一辈子过得平淡,
省吃俭用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
每日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严格督促孩子学习。
从幼儿园起,
孩子周六日没休息过一天,
被妈妈拖着去各种补习班。

想一想,背后发凉。
最该守护自己的那个人,
何时成为了迫害自己至深的那个人?

我忽然想起前些天,
朋友圈里几乎刷屏的陪娃写作业的很多文章。
做父母的辛苦、操劳、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跟愤怒,
都悉数道尽。

依次看下来,满屏都是辛酸泪。
然而,孩子们也并不好过啊!
最近,儿子班上刚开了家长会。
开完会,班级群里的这两张小字条火了。

字条是孩子留给去开会的爸爸妈妈的。
二年级的小朋友,识字量还很有限,
但是不妨碍他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表达内心的小忐忑。

看过后,既觉得可乐,
又有点儿心疼这熊孩子。

一个妈妈在班级群里说,家长会前,
她家熊孩子神秘兮兮地跑到她面前,要求谈一谈。

原来是要解释刚刚结束的那次测验考试,
是哪里哪里粗心,最后导致发挥失常的。

这个解释行为在说什么?
他是在争取权威者的关注。
或者说,他是在变相地讨好妈妈。
而讨好,则透露出孩子不被接纳的恐惧。

有人说,这种时候,只有这些学渣才会不好过。
事实却未必。

就在上个月,
杭州接连两个学习优秀的女学生跳楼。
这两个女孩同在一所学校读初三。

她们的老师非常意外地说:

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自杀。

看起来,无论学习优秀的“好”孩子,
还是学习一塌糊涂的“坏”孩子,
他们都过得艰难。
唯一的区别也许是,
坏孩子他不好过的时候还懂得留字条,
好孩子不好过的时候,多的话一句也不留下。

02

一直记得读大一下期刚开学的那一天,
是个阴郁的清晨。
女生寝室里因为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炸锅了:
系里面那个看起来特别乖、长得特别美、学习特别好的女孩子,
跳楼自杀了。

大家纷纷追问:
她失恋了吗?
家里出了什么问题吗?
抑或受到什么伤害了?

后来人们从她留下的只言片语的线索中貌似找到了答案,
说是因为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没能达到她自己的预期,
没拿到一等奖学金。

压垮她的真是学习和奖金吗?
一位高校老师地说:

好像每个当老师的人,
都有那么几个“XX班最乖的那个孩子跳楼了”的故事。

相反,
那些看起来不听话、不肯合作、
上课对着老师拍桌子、晚上通宵打王者农药的都没事。

也许真正的原因在于,
父母出于“都是为你好”的名义,
给孩子们的打压和限定太多了。

父母害怕孩子不够好,害怕孩子惹麻烦,
害怕孩子不能讨社会的欢心从而受伤害。

父母卖力地像做清洁样企图一点点擦掉孩子身上的问题和不好的地方。

父母说,“听话,都是为你好”。
然而,一个人一生中的好和坏是均等的,
就像有多少阳光,背面就有多少的阴影。

好孩子们的确看起来不让人操心。
你要求他好好学习,他就天天向上。
你让他往东,他哪怕不情愿也不会向西。

好孩子太好了。
他们孤独地硬撑着走向窄逼的人生通道,
一直到走向没有任何救赎的可能。

他们对父母、对权威、对外部世界不停说着:“好的”“好的”,
但好到把一切的愤怒、绝望和攻击,
全部都留给了自己。

03

现在再回头看那两个小学渣的小字条,
忽然发现他们那歪歪扭扭的字迹里,
反倒透出些有趣、可爱。

他们的表现可能是糟糕的,叛逆、贪玩、惹是生非,
学习成绩总也无法让父母满意。

然而,他们的“不乖”,他们的“坏”,
看起来那么让人心里安稳。

没有一点问题的孩子多少显得不够真实。
你不知道他们的内心究竟在承受着什么,需要什么。

一如那个猝死的男孩,
但凡他之前能够再捣蛋些,
懂得抗拒一些,甚至再坏一些,
那他最后也不至于付出整个生命的代价。

比较起来,有问题的孩子,
问题恰恰是他们富有生命活力的明证。

我打小就认识这样一个熊孩子。
当年,他爸提起他就头疼。
他和他哥两个样。
哥哥在我们心目中就是哪儿哪儿都好的学霸。
他却一直不爱学习,玩网络游戏。

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父母离婚了。
妈妈独自离开了那个家。

我眼见着他愈发沉迷游戏,
一脸颓废地跟同伴们整日整夜地混在一起。
而他哥哥,却闷不吭声地抑郁了。

再后来,听说哥哥完全休学在家养病。
而这个父母口中的熊孩子,
却开始一点一点地捡回自己的力量,
并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我不是要刻意维护熊孩子。
只是,单纯地强调好、乖,听话,爱学习,优秀……
等等,其实是对人性的压抑。
压抑到最后,反噬的力量就会变得不可控。

而那些熊孩子之所以能够那么旺盛地活着,
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的那些“坏”,
比如游戏,比如逆反,比如打架,等等,
实质上是排解压力的渠道,是自我救赎的方式,
是生命的活力迸射出的小火苗。

04

我儿子读书时,也有过完全不在状态的时候。

一次我去接他放学,老师楞是没放人,
拉住我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

老师说,你这孩子老爱说话,专注力不行。
老师说,你看你家孩子今天又跟同学打架了。
我说,好的老师,让您费心了。
我回去好好教育他。

回去的路上,儿子偷偷拿眼睛瞄我。
我问:有事吗?
儿子说:你不打算教育我吗?
我答:你在学校的行为,自己负责就好了。
妈妈相信你能做到的,对吗?
他点了点头,然后吐了一口气,笑开了。

我真的不担心吗?我是假装不担心罢了。

学了那么多心理学知识,
我终究也不过是个普通的母亲。
然而,我忍住了去横加干预,
只是做我能做的,带他阅读,陪他游戏。

过了很长时间。
有一回,一位家长迎面走过来,
冲我儿子说,哟,学霸。
我忽然意识到,
我的小家伙不知不觉中就开窍了。
就像一粒种子,它某一天就睡醒了,
于是自己跟自己说一声:好了,我可以长大了。

可惜很多父母太过于强调孩子的“好”,
又太过于排斥孩子的“坏”。

当父母失去客观立场,
着急忙慌地去“管教”孩子的时候,
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好,只感觉到父母的焦虑。

长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
反而一提起学习,体验就都是“头大”。

05

也许我们最该做的,
就是放下“好”“坏”的评判,
为孩子做下面这些事:

给孩子做决定的自由。
包括要给孩子多一些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力,
当然还包括要给孩子他自己的时间,
哪怕他只是发呆,睡懒觉,玩游戏。
这个时间里,要让孩子自己说了算。

一个被父母填得满满的孩子,
要么他们乖乖地照父母说的做,
完全地出让掉自己的领地,
压抑掉自己的所有需要;
要么就变得依赖,懒散,
给足够的机会让父母去操心。
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

须知,一个懂得管理自己的孩子,
一定首先是个拥有自由的孩子。
孩子唯有先获得自由,才有学会自觉的机会,
也才真正有力量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的成长通道。
比如,孩子体能好,
可以充分地给孩子提供运动的机会,
而不必强调孩子必须要在家里好好看书。

比如孩子唱歌好、跳舞好,武术耍得好,
甚至游戏玩儿得好,
这些都该成为孩子一个值得骄傲的资本,
和他值得自信的东西。
这样,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境,
或者某些原因成绩下滑,
他们总不至于整个的自信和自尊,完全崩溃掉。

接纳孩子的平凡和失败。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注定此生是平凡的,
也注定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以及失败。
我们的孩子当然也有平凡和失败的权利。
这是父母们最需要面对的一个事实。

父母当然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期待,
但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
请不要劈头盖脸一顿批,或者一下子焦虑了。
比如,面对一个考砸了的孩子,
你可以温柔而坚定地说:
“比上次考得至少有进步呢。
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比这一次考得更好。”

如此的温暖,就像是给孩子吃了一颗定心丸。
它会让孩子知道,失败的时候父母的爱也是在的。
顺境、逆境都不是要命的事。
将来孩子遇到挫败,就不至于走入狭窄的绝境。

#两男孩车内窒息家属要求车主担责# 育儿知识:车内为什么会窒息 车内封闭多久会窒息死亡

06-24

育儿知识大普及: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宝宝吃益生菌真的好吗

上海迪巧实业有限公司 06-04

育儿知识:宝宝手指出现倒刺是缺什么吗 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12-22

“硬核”育儿知识携手“黑科技”,美赞臣联手小米引领育儿新未来

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 11-22

冬季育儿知识要点:什么是奶癣? 宝宝奶癣要怎么缓解

11-15

标签:育儿知识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