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的质量好坏妈妈们要怎么判断

很多人都读过这本闻名世界的法国儿童读物《小王子》。故事围绕着一个失事飞机飞行员和一个神秘可爱的孩子之间的对话发生,小王子一直在试图教会这个成年飞行员一个重要的道理:“事物的根本是眼睛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

这句话可说是儿童教育的真谛。

我所在研究中心的创始人、美国儿童电视之父弗雷德·罗杰斯(Fred Rogers)先生,经常谈到这个道理,他还邀请孩子、家长和老师们都来思考,哪些事情是眼睛看不到的却对自己来说是真正重要的。

在这个压力日益增大、儿童早教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孩子的发展,也许我们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那些只有心灵才能洞察到的事情的根本。

人人都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质量。纷繁复杂的早期教育理论、花样繁多的早期教育机构,常常让父母们无所适从。

不论是商业化的早期教育机构,还是托儿所、幼儿园,它们都是儿童迈向社会的第一个场所,也许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影响。

那么,我们又如何通过复杂肤浅的外表,看到其简明深刻的根本?如何判断我们把孩子送到了好的地方?如何来判断这是对我们的孩子发展有利的地方?

如果你只有五分钟来观察和评估一家早教机构,你觉得自己会从其中看出些什么?

在美国和中国,我与我的同事们研究出了一条“五分钟观察”法则,通过这条法则,往往可以评估多家儿童服务场所的基本素质。

虽然“五分钟观察”法则听起来很像一个广告式的噱头,但对于儿童教育研究人员来说,在短时间内观察一个陌生的环境,是一项基本的评估技巧。这些方法已经连续三年作为中福会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早教培训会议的主题,并且在美国的国家和州立会议中作为主题和大会演讲出现。

当我们以观察的目的走进一间房间,我们只看到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环境本身,或是技术设备,又或者是墙上挂着的学生作品。这不是因为这些客观环境不重要,而是只有在成人-孩子互动足够充实有意义的情况下,这些客观因素才变得有价值。

当我们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时,我们主要关注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关注点:是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并非只有看到笑脸才好

我们主要关注成人与孩子之间情感上的“对应”或是“合拍”。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对于情绪气氛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的评估是不同的。

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成人和孩子是否契合,感情的表达是否被注意到并且得到匹配,以及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是否对另一个人有影响。

比如,当学生和老师都把注意力放在他们正在进行的任务上,他们都会看起来非常严肃。他们不一定看起来“开心”,但是他们情感上表达出来的严肃态度是相互之间匹配的。

又或者,当一个孩子或者老师正在讨论一件严肃的事情,比如说不安、生气或者失望这些情绪,他们可能会看起来非常“不开心”。但是,他们是在回应或者匹配对方的情绪。

当这种沟通不够时,我们可能会看到情绪之间的失谐。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开心、愉悦的老师,但是孩子却无动于衷;

你也可能会看到一个兴奋、富有求知欲的孩子,但是老师却相对来说很平淡、毫无反应。

当两者之间的这种沟通不在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成人与孩子之间互不关心、互不重视。与公开的敌意或者不满相比,这种情况其实更加糟糕,有时候成人和孩子表现得好像对方都不存在一样。

简言之,这种沟通实际上是一种“共同存在”:老师是否在乎孩子以及孩子是否在乎老师。

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在寻找快乐,其实更像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是否快乐跟我们自身的处境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人生的曲折起伏,幸福的感觉相对来说持续的更久)。

第二个关注点:承认成人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是伙伴关系 。

不管他们具体在做什么,我们可以把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想象成一场乒乓球赛。每个人都有发球的机会,每个人也都有回球的机会。

这个概念最初被哈佛大学儿童教育中心在十多年前定义为“发球回球”。

这个理念应该也是儿童早教事业中最受尊重、最多被参考的一条,其在现代儿童教育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意味着,无论互动双方是强势还是弱势,熟练还是生疏,互动的基本结构都是平衡的。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刚刚开始学习打乒乓球的孩子,你正在和一个稍微年长的人在练习。你不是很擅长,但是一半的时间还是你在发球,那个稍年长的人也会尽力来回你的球,不管发球方是高还是低。

在一个“发球回球”互动当中,成人和孩子都可以首先发球,也可以放弃发球机会改为接球。这个概念超越了了传统的辩论,长久以来儿童早教是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成人为中心,以及指令是由孩子主导还是由成人给出之间一直存在着分歧。

简言之,某种程度上,两者都不是;某种程度上,两者却又都是。

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不管是在童年早期还是之后,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伙伴关系。它不需要成为一种长久的单边的互动——不管是由成人主导还是孩子主导。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个相关的概念叫做“共享控制”,成人甚至可以与非常年幼的儿童,比如婴儿,共享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等待、倾听、观察以及想象儿童的想法和需求。但是同时成人也应该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地设定界限以及规矩,比如自己做行为榜样、给出“不”或“停止”的指令以及向孩子展示新的想法和行为。

这不是关于谁在“控制”,而是控制权的相互转换,就像乒乓球一样。

一个形象的例子就是,当孩子在学习新单词的时候,有些成人会认为因为孩子的词汇量远没有成人多,我们就应该一直占主导地位,将新单词“发”或“喂”给他们。

但是当我们花时间来接受他们的单词,倾听并且回应他们的牙牙学语,孩子学的其实会更多。

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不明白孩子在说什么,但是仅仅是向他们表达我们的关注,便会鼓励他们去说更多,并且学会更好的发音。

卫品日报 | 日本非织造布行业迎来重组;知名早教机构陷“闭店潮”

05-19

知名早教机构,道歉!

08-17

早教机构七田真北京门店突然关停,闭店前曾大力促销续费

08-25

宁波一早教机构“悦宝园”突然停业 原老板给出2个解决方案

09-08

重磅!科贝乐早教机构破产“关门”,2000万学费不翼而飞家长陷入维权难

09-03

标签:早教机构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