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结果教育孩子 你做到了吗

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菜做得难吃、储备的零食太多、父母挑食、有其他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如果这些父母都已留意避免,孩子仍然不爱吃饭,那多半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管得太多。

侄女乐乐是个5岁的小大人,特别会讨家人的欢心,可唯独吃饭问题让她妈妈伤透了脑筋。

乐乐不爱吃饭,面对妈妈辛苦做的一桌好菜,乐乐总是吃几口就放下勺子玩起来。乐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家人担心她营养不良,每次连哄带骗的追着她喂,一顿饭得吃1个小时。

有时候,妈妈实在喂得烦了,厉声呵斥让她安静地坐着吃完一顿饭,乐乐当然不愿意,结果妈妈坚持,乐乐若是顶撞,少不了要挨顿揍,一家人终于吃完了饭,但谁都不愉快。

不吃就挨饿

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菜做得难吃、储备的零食太多、父母挑食、有其他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如果这些父母都已留意避免,孩子仍然不爱吃饭,那多半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管得太多。

吃饭,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如果孩子连饭都不愿吃,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了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但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怜爱,舍不得让孩子受苦,夺走了孩子体验的机会。

一个人不吃饭的自然结果是什么?挨饿。孩子在饭点拒绝吃饭,就在大家吃完饭后正常收拾掉,下一顿饭时开饭。过程中保持友好和善的氛围(拒绝打骂和唠叨),以此暗示:你要是想吃,这里就有饭,你不吃说明你不饿。

如果孩子选择好好吃饭,妈妈可以不加评论地让她继续吃,孩子若是拿着食物玩,就把食物静静地收走。如果饭后孩子饿了要饭吃,父母可以友好地回答:“你肚子饿,真是抱歉,咱们晚饭6点开始,要等那么久才有东西吃,真是糟糕。”无论孩子用什么方式表现出可怜,妈妈都让她饿着。

“让孩子挨饿”是很大胆的想法,父母接受起来尤其不易。但偶尔的一顿不吃,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决定性的伤害,挨饿的滋味却能让孩子深刻地体会“不吃饭就会饿”的道理,减少和孩子产生的摩擦,增进家庭和睦,何乐而不为?

不要恐吓和惩罚

利用自然结果的方法,安安妈妈曾在书上看到过,决定在午餐时候试一试。

晚饭开始没多久,安安就裹了一嘴巴的饭,嘟囔着嘴不再动筷子。妈妈调整情绪,充满疼爱地说:“安安,你饿不饿?还想吃饭吗?”

安安点点头,吞下嘴里的饭,又划了两口,妈妈满意地点点头,转而继续和爸爸聊天,眼睛不时瞟着孩子,关注安安吃饭的状态。

没过一会,妈妈注意到,安安又不动了,心不在焉地玩着食物。

妈妈再次停下来,耐心地对安安说:“安安,快吃饭呀,你不吃的话,只能等到晚上6点才能吃啦!一整个下午都不能吃东西,你会饿的。”

安安慢悠悠地说:“我吃饱了。”

“不,你才吃了这么一点,下午一定会饿的,再吃两口吧,你不想挨饿,对不对?”妈妈说。

在整个过程中,妈妈一直悄悄关注着安安,多次用“挨饿”的后果恐吓孩子,这是对孩子分内的事情横加干涉。当自然后果被用于恐吓,或者在家长发怒时使用,那它就变成了惩罚,惩罚只能促使和发展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结果家长越惩罚,孩子越报复,亲子陷入权力之争。

这件事情中,安安很容易将“挨饿”和“妈妈”联系起来,误认为这是妈妈施与的惩罚,从而产生抵触心理,继续用“不吃饭”来加以反抗。

自然结果没有父母的干涉,压力完全来自于现实情况。孩子能够很快地看到这些后果的合理性,通常会非常配合,毫无怨言地欣然接受。越少提及“后果”,就越避免此方法沦为惩罚,只有父母在吃饭的事情上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才能让这个结果自然发生。

作业:难以放下的痛

如果说吃饭还可以“吃亏”,写作业这种和学业相关的事儿,很多家长可能就不那么愿意放手了。

彤彤上小学二年级了,4点多放学回家后要先看漫画、吃零食,晚饭后再玩会遥控汽车,经常到了睡觉时才想起作业没做,父母怎么劝说也不听。

其实,写作业和吃饭的道理是一样的,应对方法也差不多。上学、写作业是彤彤个人的事,不是妈妈的,不写作业的后果也应当由彤彤自行承担。妈妈可以不催不唠叨,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作业时间。

可是,孩子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吗?

很难。

没有家长督促着写作业,孩子多会像脱了缰的野马,无比自由快活,怎么玩都不过瘾,甚至忘写作业,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

放手之初,有些问题是很正常的,而由其产生的自然后果也能对孩子产生触动。

有时候,孩子并没有那么贪玩儿。有的孩子仅到了第二天出门上学前就已后悔,父母应该先对孩子的情况表示理解和同情(可以蹲下来抱抱他说:“你来不及写那么多作业,这真是糟糕!”),再试图帮助孩子(是帮助,不是支配,可以问孩子:“让我们来看看该怎么办,你认为我能怎样帮你?”,以此暗示“遇到困难,你可以向父母求助”),甚至能帮孩子写点儿作业。这时孩子已经很焦虑羞愧,家长切莫袖手旁观,更要避免说教,否则孩子很容易将不能按时交作业的怒气撒在家长头上。

如果孩子起初没有懊恼,受到老师的批评后(父母可以事先和老师沟通,告知自己的“小计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情绪低落,父母依然可以表示共情,加以安慰和指导。

事实上,父母的放手能让原本岌岌可危的亲子关系大为好转,等到关系亲密后,孩子更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这也是亲子达成协议,拟定时间安排表的好时机。

考虑到双方意愿、共同参与制定的规则,孩子更愿意主动遵守维持。在孩子早早完成作业后,家长注意不要着急给孩子布置新的任务,让孩子充分体验写完作业可以尽情玩耍的愉快感,有助于他们对时间安排的认同和坚持。

如果几天之后孩子又回归拖沓,家长不妨再次放手,让孩子重新体验糟糕的时间安排带来的后果,并询问原有的安排执行时遇到的困难,加以调整。

危及生命的事,坚定地say“NO”

午休过后,妈妈习惯带着3岁的菲菲去小区边的草坪上散步,但菲菲总爱往马路上跑。妈妈需要时刻盯着她,时不时把菲菲抱回来。

菲菲的行为有什么后果?当然,妈妈不能任由菲菲跑到马路上被车撞到,这个自然结果危及生命,我们不能任由它发生。这时,应该和善并坚定地终止孩子的行为。

首先,妈妈应向菲菲强调在马路上玩耍的危险性,菲菲首次跑到马路上后,妈妈可以安静地将菲菲抱回,并问她:“你是愿意留在草坪上玩,还是我带你回家?”(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如果菲菲选择留在草坪上玩,妈妈可以欣然同意,当她第二次跑向马路时,妈妈可以直接将她带回家,不要生气,只是平静地告诉她:“既然你不愿意留在草坪上玩,那你可以回家玩。等你准备好好待在草坪上玩的时候,我们再试试看。”(给予孩子反思的时间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当孩子表示愿意再试一次的时候,妈妈就再次带着孩子去草坪上。

如果孩子第三次跑向马路,妈妈应将孩子抱回家,不得出去,如果孩子哭闹反抗,妈妈可以不作回应。

此过程中,妈妈的应对措施毫不啰嗦,菲菲能清楚地从妈妈的行为中明白她的意思和界限,由于不良行为得不到妈妈更多的关注,菲菲将不会一再使用这种恼人的方式来引起妈妈的注意。

一切的教育手段都源于对孩子的尊重,父母时常无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强迫他们吃多少、几点完成作业。下一次,当你们的意见相左,不必急着说服,让孩子试验一下,温和地,用结果说明一切。

#两男孩车内窒息家属要求车主担责# 育儿知识:车内为什么会窒息 车内封闭多久会窒息死亡

06-24

育儿知识大普及: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宝宝吃益生菌真的好吗

上海迪巧实业有限公司 06-04

育儿知识:宝宝手指出现倒刺是缺什么吗 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12-22

“硬核”育儿知识携手“黑科技”,美赞臣联手小米引领育儿新未来

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 11-22

冬季育儿知识要点:什么是奶癣? 宝宝奶癣要怎么缓解

11-15

标签:育儿知识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