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超简单的方法,帮你改掉宝宝的坏脾气,让宝宝更自信

刚上幼儿园时,老师说到喆同学的一个行为。

上涂色课,老师夸别的小朋友画得好,喆同学往往会问:“老师,我画的好吗?”

老师发打预防针的通知,喆同学之前打过,就没再给他发。看着大部分同学都有通知他没有,情绪低落,还闹小情绪。放学的时候看到我就说:“我不高兴。”

这个情绪特别外露的小孩儿,内心想什么,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跟他解释半天为什么别人会发通知而他没有,他的坏情绪还是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有一次,三个孩子一起到动物园去玩。我只带了两个奶酪,喆同学吃了一个,另一个给了一个小伙伴,另一个小伙伴得到的是酸奶——和别人得到的东西不一样,她开始不开心。

孩子们之所以因不被夸奖而失落,因自己没得到或者得到的不一样而伤心,隐藏的心理多半是:不被重视,不被接纳。

这种感知,偶尔几次对心理伤害不大,但如果太过频繁,将会使孩子敏感、多疑、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

造成这种感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小孩子的天性使然,情绪会直接表达出来;

——在家里被过度关注,9成以上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家里有好东西,只给孩子,让孩子觉得“所有好东西都应该是我的”;

——过度表扬,却很少鼓励。
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

当孩子表现出类似情绪,我们最好注意培养孩子的挫折商和成长型思维。

如果宝宝是因为过度关注,而产生“不顺着我,就生气、发脾气、哭闹、撒泼”的行为,妈妈及家人要注意避免溺爱——不溺爱不是发火、吼叫、威协,而是尽量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不”。

比如有次接喆同学放学,他非要买球,我跟他解释没有预算,而且家里已经有四五个球了。但他只关注眼前、当下,一直执拗地蹲在那里问卖东西的阿姨:“我能摸摸吗?”阿姨倒也和善,说可以。我就一直陪他蹲在那里摸球,幼儿园小朋友都走光了,我再问他:“咱们走吗,还是你说个时间,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后咱们再走?”喆同学一看哭闹真的无效,便气嘟嘟的跟着我离开了。
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

如果孩子在家里享有特权,在学校常常因为别人得到奖励或夸赞而失落——

这一点,几乎所有家庭都做得不太好。原因?自然是孩子由老人和爸爸妈妈一起带,爸爸妈妈严厉时,老人会站出来保护;爸爸妈妈想把好东西分给大家一起吃时,老人经常舍不得,甚至说:“好东西都是宝宝的。”久而久之,孩子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宠爱下,认为自己理应得到更多:我的是我的,别人有的我更要有。

爷爷奶奶带喆同学,往往把价值高的东西给孩子。我不好明说这样不好,但会建议大家一起分享。奶奶往往说:“我一大把年纪了就不吃了,喆喆吃就行。”

而当孩子进入幼儿园,老师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孩子表现优秀,就鼓励、夸奖;孩子表现糟糕,就批评、教育。在家里众星捧月,到学校不被关注是常事,心理上自然落差较大。

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

说到过度表扬,却很少鼓励,大多数人要晕了。

在解释这二者的区别之前,先分享这两个概念——

挫折商:一个人化解并超越挫折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当遇到困难,不是发火、沮丧、放弃,而是运用一切资源,积极分析错误,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与之对应的固定型思维:遇到困难,选择退缩、自我放弃。)

一个孩子的挫折商越低,离成长型思维往往越远;而孩子不愿意直面失败,根本原因一是表扬太多、鼓励太少,二是家长的目的导向太明确,而忽略了让孩子享受做事过程的引导。
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

回想一下,在学习上,什么时候我们的父母最开心?

我爸比较开明,不太关心我的分数,但妈妈对我的分数极其敏感,名次下降、没考双百,她都会生气地说“就考这么点,你对得起我这么辛苦供你上学吗?”“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家里也没当老师的,数学不也考100!你不懂怎么不问你爸?”

结果好,大人高兴,我们因为大人高兴而开心。而正确因果关系,应该是孩子学得高兴,父母才开心——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太把得与失、成与败、好与坏的结果看得太重了。
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小树分割线

喆同学2岁左右时,朋友来我家玩,我正和他玩扑克牌。我“输”了,假装哭,潜意识里,我觉得输是不光彩、不好的结果。

朋友看到我的表演,抱起喆同学,像说给他听又像说给我听:“输了也没关系是不是?反正我们可以重来,不定下次就赢了呢!我们喆喆才不哭呢!”

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日的引导方式以及表扬和鼓励之间的区别;而喆同学记住了一句话:输赢都没有关系。

搭积木,喆同学搭得好,我会说“这次比上次搭得更高”,而不再像以前那样说“宝贝你好棒啊,搭这么高!”他因搭不好而发脾气,我会说“你看这次已经多搭了一个门,咱们想想怎么可以搭得更高吧”,而不是说“没关系,宝贝不急啊”;

涂色,因为精细动作发育晚,别的小朋友能涂在圆圈里面他老涂出边缘时,会想着放弃:“妈妈替我涂,我不会。”以前我会说:“我相信宝贝一定可以!”现在我会说:“咱们先试着只涂中间,是不是就不出来了?”当他只涂中心部分有准头时,再引导他向外扩展,一点点帮他重建自信。

比如投篮,以前每次他进篮,我都会说:“哇,真棒啊,又投进去一个。”现在我会说:“又进步了,上次投五次进一个球,这次只投三次就进球了。”

比如,以前每次试穿新衣服,我都会夸真好看!而他也习惯问我是不是好看,如果我说不好他会情绪低落。而现在,我会先问:“你觉得好看吗?衣服是喆喆的,喆喆觉得好看就好看;就像你觉得妈妈的衣服不好看,而妈妈自己觉得好看一样。”

在宝宝身上,类似的事很多。

简单说,表扬更多倾向于对结果的肯定,而鼓励,则更多针对的是孩子努力和进步的肯定,更能让他们享受事情的过程,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培养他们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能力,慢慢让他们形成成长型思维,形成更乐观、积极、向上的好性格、高逆商。

#两男孩车内窒息家属要求车主担责# 育儿知识:车内为什么会窒息 车内封闭多久会窒息死亡

06-24

育儿知识大普及: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宝宝吃益生菌真的好吗

上海迪巧实业有限公司 06-04

育儿知识:宝宝手指出现倒刺是缺什么吗 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12-22

“硬核”育儿知识携手“黑科技”,美赞臣联手小米引领育儿新未来

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 11-22

冬季育儿知识要点:什么是奶癣? 宝宝奶癣要怎么缓解

11-15

标签:育儿知识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