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洗牌也是再所难免

仅在11-12月,就至少有三起生鲜电商行业的大额融资。生鲜电商这个市场冷冷热热、竞争加剧。

生鲜电商的赛道还远远没有跑出来。

在百度上搜索“生鲜电商”,出来最多的关键词都是“亏损”、“巨头收割”、“倒闭裁员”之类,有一篇文章更是从创业者角度出发,说生鲜电商“到处都是坑,暂时不会再碰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这一年生鲜行业有沱沱工社CEO出走、天天果园门店关闭、果食帮停业等消息传出。但仅在11-12月,该行业就至少有三起大额融资。生鲜电商这个市场冷冷热热、竞争加剧。

“盈亏平衡”生死线

实现盈亏平衡是很多生鲜电商平台的梦想。

2016年12月16日,上海一家生鲜电商公司“我厨”正式宣布拿到千亿美元级别的B轮融资,由LB乐博资本领投,集富(Jafco)等多家跟投。

我厨COO夏荷在朋友圈吐槽,她最近的工作是试菜。“试了十几款,腻到想吐。吃甜的实在太难为我了。”拿到这一轮资金后,夏荷希望丰富下平台的菜品品类,把八大菜系通通搬上平台。眼下,她还在招新的市场总监,来帮忙做一些市场推广的工作。

我厨的口号是“在家做饭用我厨”,为消费者提供切好的半加工品,行业术语叫“净菜”。官网介绍说,我厨是具备自行加工生产、规模化中央厨房、全自配同城冷链等“重运作”功能的生鲜电商平台。

重到什么程度?它有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中央厨房,自建配送团队,公司现在人数近500人。

模式并不罕见。“青年菜君”就有些类似。他们都将目光瞄准年轻的上班族,为其提供经过粗加工的半成品食材。但响在耳边的警钟是,2016年8月,青年菜君因为投资机构“跳票”停止运作。

“这笔融资在今年8月就已经敲定了,投资人觉得我们的数据很真实。”我厨网COO夏荷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都是我厨之前接触过的一些老牌投资方。”

同时,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能获得投资人信任,主要是我厨商业模式清晰。夏荷坚定地认为,“我厨即将实现盈亏平衡,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走出来的。”

很少有生鲜电商平台敢这么保证,通常的打法是烧钱烧用户、打出市场,然后靠规模效应平衡成本。易果生鲜曾给出2018年全面盈利的时间表。

据《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但仅只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

盈亏平衡更准确地说法是叫“单均打平”(平均每单不亏损)。我厨的账是这么算的,如果日均单量能超过6000单,每个客单价的毛利减掉运营成本和物流成本,几乎是可以实现“单均打平”的,至少不亏。而现在已经非常接近这个数字了。

这是行业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她同时表示:“一些公司做到日均10000单,都还不能做到盈亏平衡,这是很危险的。”

危险是当然。10000单的量已经不小,这种量级再不能做到平衡。那就是单量越大,亏的越多,烧钱速度就越快。

我厨还得益于从线下餐饮品牌“望湘园”孵化的身份。它积累了大量TO B端餐饮经验。我厨CEO柳智,也是望湘园董事长、执行董事。望湘园于2015年成功登陆新三板。

由于初期投入大,我厨在财务上亏损不少。望湘园2015年年报显示,2015年望湘园净利润为-2634.36万元,比2014年下降201.02%。

“你不觉得它是个很好的机会吗?”夏荷反问记者,“TO C端餐饮望湘园已经是湘菜口碑;TO B端餐饮行业也有多年的经验。我们希望把半成品推给2C端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她很少透露给媒体的是,几个高管在创业初期都把自己的钱投了进去。A轮投资进来的时候,高管也都拿出钱来跟了。这样的创始人在投资人眼中更有决心。

创业走过的那些坑

提起创业走过哪些坑,每个创业者都有一部心酸血泪史。但夏荷认为,最大的坑恰恰是互联网带来的。

“你以为前面已经有这么多人淌过了。一旦你假设他们走的有些东西是可以借鉴的。结果完蛋。”她说。

去年年底,我厨所有管理层人员痛定思痛,坐下来开过一次会。开会讨论后发现,“所有市场上所有用过的手段,只能证明什么不能做,但没有人知道什么能做。”

生鲜的壁垒到底在哪里?正是因为目前现存的模式没有走通,外界才觉得生鲜不挣钱。

中国生鲜产品零售总额约2.5万亿元,线上交易额仅占1%,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达到10%。2500亿元的市场前景是投资人依旧看好的根本原因。

在之前的演讲中,夏荷曾提到,生鲜电商和农村是互联网尚未啃下的两块高地。这两个行业对于供应链,或者说对于产业上下游的整合,其实要往纵深方面发展。

“如果有一个生鲜电商,其供应链运作能力,能够把增值商品全部做下来,然后它的整个模型还能跑通,毛利率够高,还能覆盖它的履约成本,那实际上用户会很快从线下转到线上来。因为更方便更快捷送上门,东西一样价格一样。我们认为这是最强的刚需。”夏荷说。

整个团队都是从传统餐饮行业过来,对互联网玩法有新奇感。望湘园5000万元投资到位后,我厨曾打过一大波广告。后来证实转化率极低,白白交了几百万元学费。

第二个“大坑”是地推。这在To B端,或商户、大客户产品中是必须的存在,到了我厨这里,就变得十分鸡肋了。注册、扫码,刷用户量,留下的只剩一批烂数据。去年春节前,地推全部停掉。

第三个,是秒杀、现价、打爆款。我厨认为,这些活动吸引的都是一些低价值用户,转化率极低。甚至拉低了整个平台的复购率。最夸张的是,有一次一户家里,抢到了9块牛排,这是明显的刷单或者是恶意客户。

转型与站队

2016年11月,身处“裁员风波”的爱鲜蜂拿到美团点评融资,从生鲜电商转型成O2O社区。

据公开资料显示,爱鲜蜂创立于2014年,是最早一批进入O2O领域的社区电商,与传统便利店合作解决O2O社区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目前累积用户量达1000万。

但就在不久之前,爱鲜蜂依然会被扣上“生鲜电商”的帽子。虽然爱鲜蜂方面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最开始,爱鲜蜂就主打掌上便利店的概念。但正是由于生鲜是高频品类,能够提升整个平台活跃度,所以爱鲜蜂用生鲜打品牌。

第二个生鲜印象,跟当时的环境有关。当时就是生鲜电商火,雨后春笋一样。大家打的都是水果,重点品类重点打,所以爱鲜蜂有了生鲜电商的定位。

拿到有近6亿用户的美团点评融资后,爱鲜蜂CEO张赢依然谨小慎微,“这样的成绩根本不足以值得骄傲。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且,创业没有成功的时候,随时都是九死一生。”

一位做食材配送的人士透露,前端产品的年度末尾淘汰在餐饮行业大概30%,越往上游这个占比越少,这个道理应用在To C生鲜生意同样奏效。

像爱鲜蜂这种产品,能够及时调整好方向,即使有过断腕似的裁员,现在能补充进美团点评的业务,是非常幸运的。

另一种趋势是“抱团取暖”。12月11日,线下连锁水果零售百果园和生鲜电商一米鲜在京宣布正式合并,以交叉持股方式完成生鲜领域内线上线下融合的第一桩合并案。联姻之后,百果园和一米鲜将采取“双品牌运行”策略,双方共享供应链,并基于遍布全国的1700多家百果园门店展开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的探索。

去年11月19日,百果园曾通过“现金收购+交叉持股”的方式,成为果多美的最大股东。

合并之后,双方要如何合作?会不会再次发生裁员事件?这些都尚无下文。

今年9月,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拼好货”宣布与“拼多多”合并,发展生鲜领域。双方以1比1换股的形式完成,不涉及现金交易。

BAT对生鲜电商仍持观望态度。

2016年11月28日,苏宁正式宣布接盘易果生鲜,易果完成C+轮融资。这是易果生鲜今年继3月获得阿里巴巴集团和KKR集团C轮融资以来的第二笔融资。但具体金额并未公布。

易果CEO张晔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当你整体业务规模超过百亿的话,很多规模效应,上下游整体整合能力,才会到一个程度(盈利)。”

接下来,苏宁旗下的生鲜电商“苏鲜生”将成为易果的战略合作伙伴。易果背后有500万平方的物流仓储设备,苏宁小店将成为易果的前置仓。

百度和腾讯也不甘落后,在生鲜领域都有布局。百度曾投资中粮我买网;腾讯则布局了每日优鲜。生鲜电商的“暗战”还远远没有结束。

洗牌也是再所难免,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报告,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2017年将突破千亿元。

2013年至今,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2015年交易规模达到533万亿元,环比增长速度达93.9%;2016年整体交易规模将达到909.3万亿元,环比增长速度达70.6%。

2022年西班牙电商市场报告

09-26

电商市场最新消息:淘宝商品品质抽检规范及相关规则

05-12

电商市场又要变天了 淘宝开放「新公域」 利关中小商家

04-24

三孩政策|母婴电商红海市场开启 亟待净化母婴电商市场的乱象环境

07-30

90后进阶为母婴人群主力军 2020年中国母婴电商市场规模已达8723.7亿元

07-09

标签:电商市场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