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辅食网售乱象 高糖零食被推荐给婴幼儿

当下,婴幼儿辅食已成为食品厂商争夺的一片蓝海。根据第三方数据,2006年-2013年,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从11亿元增长至60亿元,在2015年迈过了100亿元的交易高峰。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和中产阶级崛起,整体市场容量有望达到800亿元左右。

面对高增速和庞大的市场,婴幼儿辅食问题屡现。由于网络渠道的不可控性及商家误导等因素,网售婴幼儿辅食问题更为严重。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国内品牌和卖家以普通面条冒充配方辅食。而进口婴幼儿辅食也在9个月内被抽检出18个批次不合格产品,这些不合格产品极易通过海淘、代购等网络渠道进入国内市场,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

目前国家针对婴幼儿辅食“配方”尚无明确标准,专家建议,家长在网购时切勿盲目购买,可在经过医学检查后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素。

国产

“配方”杂乱 有效成分少

根据国标《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的定义,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是以一种或多种谷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当的营养强化剂或其他辅料,经加工制成的适于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的辅助食品。

记者注意到,国标除对谷类辅食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及钙、铁、锌、钠成分有强制要求外,对于烟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均表述为“可选择”,在营养素的种类要求上较婴幼儿配方奶粉“宽松”许多,且无年龄分段要求。

尽管如此,不少网售婴幼儿米粉品牌均模仿婴幼儿配方奶粉推出了“1段、2段、3段”及“全段”产品,而不同品牌的“配方”可谓五花八门。

英吉利天猫旗舰店所售450g罐装小米粉在包装外形上酷似婴幼儿奶粉,分为1-3段及全段,营养成分多达27种。不过仔细对比可以发现,其各段产品仅在钙、水苏糖、DHA等成分上有少量差异,其余营养物质含量几乎相同。

而同样分段的“泸州肥儿粉”,其1-3段罐装婴幼儿谷物辅食仅含有14种营养素;英氏天猫官方旗舰店则显示其钙铁锌米粉有18种营养素……各家辅食几乎均以添加各种营养素或食材为卖点,部分消费者表示难以鉴别。

然而,这些所谓的“卖点”实际添加量也较少。淘宝商家“皇家baby婴儿城”宣称,其所售贝亨3段贡米红枣核桃营养米粉(800g)精选新疆核桃、红枣,然而配料表却显示其贡米、红枣粉及核桃粉的添加量仅有6‰;商家“新概念母婴生活馆”所售“开心”系列营养米粉(1000g)中,其淮山粉、薏米粉、胡萝卜粉、玉米粉、五谷粉的添加量仅为1%。

以一个婴儿平均每天食用50g米粉计算,通过上述贝亨3段米粉摄入的核桃及红枣仅分别为0.3g,还不足一颗普通核桃仁重量的1/10。

普通产品冒充婴幼儿辅食

记者从食药监部门了解到,企业生产标称“婴幼儿辅食”的产品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生产许可。不过市场情况显示,一些普通米粉、面条常蒙混在婴幼儿辅食中销售,由于网售平台往往不能展示全部产品包装细节,消费者难以判断,使得“冒充”现象更为严重。

在各平台搜索“婴幼儿辅食”可以发现,米粉、面条、饼干是最常见的三大品类,几乎所有商家都在搜索关键字中打上了“婴儿”、“辅食”、“宝宝”等字样。但记者随机查询了6种所谓的“婴儿面条”生产许可证号发现,无一为真正的婴幼儿辅食。

英吉利天猫旗舰店页面显示其所售营养面条(280g/盒)生产许可证编号为QS311701030004,但食药监总局官网查询结果却显示,其产品仅为“普通挂面、花色挂面”。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英吉利官方客服,对方称该款面条没有指定食用人群。不过,该产品在英吉利天猫、京东、1号店旗舰店的搜索关键字却显示为“婴儿面条”、“宝宝营养面条”等,其产品内包装明确标明“适宜6-36月龄婴幼儿”。

英氏天猫官方旗舰店宣称“关注0-3岁宝宝健康”,其所售“健恩营养面条”、“健恩婴幼儿营养面条”搜索关键字显示为“婴儿面条”、“儿童辅食”等字样,但其页面提供的生产许可证编号经查也为“普通挂面、花色挂面”。对此,英氏官方客服解释称,除其旗下“美食加”面条是按照婴幼儿食品标准生产的,其他面条均属于花式挂面,“但婴幼儿也可以食用”。

拥有类似问题的还有郑州万家食品公司在淘宝网所售的“谷妈咪宝宝均衡营养”系列面条、天猫诺达母婴专营店所售的韩滋骨汤小面片等。

这些普通挂面、花式挂面经卡通包装、宣传暗示等系列操作后,售价却并不“普通”。上述英吉利“婴儿面条”4盒促销价为89元,英氏健恩婴幼儿营养面条4盒促销价为51.2元,韩滋骨汤小面片4盒促销价为68.9元,平均每斤售价达25元以上,而普通挂面平均每斤售价仅为5元左右。

“高糖”零食被推荐给婴幼儿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婴幼儿辅食”时发现,饼干、小馒头、雪饼等零食也会混入其中,其产品单位糖含量、钠含量均不低。

本家良田天猫旗舰店所售酸奶小溶豆(18g,原味)包装显示产品类型为“固体饮料”,配料中含有白砂糖,每100g产品含有碳水化合物66.7g、钠141mg;天猫懿哆母婴专营店出售的旺旺贝比玛玛蔬菜味米饼,配料中添加了白砂糖及食用盐,每100g产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92.8g,钠含量也高达274mg。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岁以内婴幼儿食物中不应该额外添加糖、香精等,否则容易培养其对香甜味道的喜好,进而影响对其他食物的摄取。此外,6个月到1岁的婴幼儿每天钠摄入量只需350毫克,而蔬菜、肉里的天然钠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不需要额外添加盐。

然而,本家良田天猫旗舰店客服表示,其酸奶小溶豆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7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吃。当问及产品是否容易把孩子呛到、对牙齿不好等,店家回应产品是“入口即化的”、“微酸的”。

天猫懿哆母婴专营店则表示,其所售米饼没有具体标明适合食用的年龄段,“建议12个月开始吃,但根据大多数人的经验,6个月开始就可以吃了”。当问及产品是辅食还是零食时,店家称“这个统称为辅食,然后是属于零食”。

“不要过早把零食引入到孩子的膳食中。”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张宇表示,婴幼儿对食物不会拒绝,食用零食容易损伤其脆弱的消化道。此外一些食品在经过多次加工后营养损失严重,而糖、钠含量高容易增加婴幼儿肾脏、肝脏负担,因此最好吃纯天然食物。

进口

9个月18批次进口辅食不合格

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乱象重重,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值得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公布的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2016年1月至9月间,共有18批次进口婴幼儿辅食被检出不合格,主要品类包括鸡肉泥、米粉、蛋白饮料等,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不同产地,在检出不合格后被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予以退货、销毁处理。

其中,标签不合格、维生素及钙含量不达标、菌落总数超标成为主要原因。如在2016年1月,无锡康冠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儿童橙味鱼油软胶囊”,因检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诱惑红、日落黄被销毁处理。同年3年,北京比菲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韩国进口的5个批次“宝贝物语米粉”,因维生素B1、维生素D、维生素A等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予以销毁处理。

同年7月,厦门阿尔斯兰供应链有限公司从台湾地区进口的“易亲安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米粉”,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后予以退货处理。另外,厦门紫园居贸易有限公司从台湾地区进口的9个批次的宝贝能量复合蛋白固体饮料、欧优天使复合蛋白固体饮料等,因标签不合格被予以退货处理。

在进出口婴幼儿辅食的“问题名单”上,一些知名品牌也赫然在列。如2015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一批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中,美国著名婴幼儿营养食品生产商嘉宝,旗下嘉宝混合蔬菜泥、嘉宝苹果蓝莓泥,因被检测出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维生素C被销毁。今年10月26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布食物警报称,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加工商德国喜宝旗下的4批次婴幼儿谷类早点,怀疑含有金属线。

“婴幼儿辅食产业门槛不高,除了巨头企业外也有大量中小型企业进入,整个产业集中度过于分散。”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目前婴幼儿辅食作为奶粉补充品的边缘行业,在大企业的产品结构中只是补充型产品,而对小企业来说则是盈利重点,“目前行业在规范性各方面存在监管脱节的问题,尤其在一些添加的DHA、钙、铁等营养元素上,没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实际上是良莠不齐的。”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目前国内辅食的进口种类接近上万种,并且在以每年30%~40%的幅度增长,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必然存在问题,如营养元素含量低于中国国家标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政府监管部门对进口婴幼儿食品要慎之又慎,加强科学监管手段、建立跨国追溯体系以保障食品安全。”

中文标签缺失情况依旧存在

事实上,目前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在售的进口婴幼儿辅食产品中,未加贴中文标签的情况依旧存在。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第97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如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但记者在部分电商平台以“婴幼儿辅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大部分标称“德国进口”、“美国原装直发”的辅食产品,在销售页面和产品实物图中,并未有详细中文标签。如某第三方商家所售卖的“进口喜宝米粉”,在商品实物图中标明是德国进口,但未加贴具体的原产地、代理商等联系方式。该店铺负责人解释称,由于其采用的是保税仓直发的跨境直邮模式,商品已经顺利通关并未收到需要加贴标签的通知。

一位从事跨境食品贸易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家规定对于一般贸易进口的食品需要加贴中文标签,但对于跨境直邮、个人海淘形式入关的食品,海关、国检并未要求加贴中文标签,“现在对于进口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有严格规定,但对于辅食所在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仍处于模糊状态。”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国内对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入境的婴幼儿辅食等配方产品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定。唯一可供参考的案例是,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56号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中,对于跨境渠道进入的婴幼儿奶粉是否需要加贴中文标签的回复,“经一般贸易途径进口,且经过检验检疫机构监管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均应在其产品包装上印制中文标签。通过邮寄、快件(如海淘、代购等跨境电商渠道)入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则不一定有中文标签。”

海南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张应武认为,目前跨境食品贸易缺乏的是进口环节和国内零售环节的联动,未来对跨境商品的市场监管应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质检、工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力度,对进口商品从国外到国内流通不同环节的监管责任要落实到各部门主体,做到跨境商品市场监管全程无断点。

- 婴幼儿辅食应注重均衡

Q 市售婴幼儿辅食是否有必要添加营养强化剂?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陈克:婴幼儿可从母乳、奶粉、果蔬、肉蛋、主食等天然食品中获取营养,不要摄入营养强化剂,对于婴幼儿辅食的挑选应少选或不选添加白砂糖和氯化钠的产品。

Q 米粉作为婴幼儿常见辅食应如何选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婴幼儿食用米粉通常在6-12个月之间。由于大米中蛋白质含量较低且许多家庭在孩子6个月以后不会及时补充肉类蛋白质,因此建议家长选购高蛋白米粉,且注重米粉中对铁元素的强化。此外,也可以增加一些B族维生素的摄入。

Q 自制辅食与市售辅食哪个更好?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张宇:可以买市售的,也可以自己做。宝宝6个月后对于钙和铁的摄入量增加,市售辅食添加营养强化剂可以补充。不过目前国家对婴幼儿辅食的“配方”没有标准,因此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做常规检查,如发现缺乏营养素再购买相关产品。家长自己做辅食的核心标准是营养均衡,果蔬、蛋白质等都要摄入,且食材要经常更换,注意搭配。

多嘉爱铁锌钙米乳,婴儿辅食的理想选择!

南昌市多嘉爱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01-27

婴儿辅食益生菌米乳吃多了好吗?多嘉爱益生菌米乳 营养全面、口感好!

南昌市多嘉爱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01-10

做婴儿辅食店风险大吗?加盟五谷驾到市场前景怎么样?

广州银盛贸易有限公司 01-09

婴儿辅食机“BEABA”起诉婴儿纸尿裤“Beaba”侵权,怎么回事?

07-18

婴幼儿辅食工具市场前景广阔 盟宝婴儿辅食勺好不好

广州爱茹山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05-18

标签:婴儿辅食 零食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