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躲被窝里玩手机游戏 大量充值引家长不满
-
2016-10-10 11:25 来源于:金华新闻网 徐健辉
现在手机游戏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休闲方式。手机游戏下载快,注册门槛低,几乎没有网络游戏那种实名制,很多未成年人也可以随意进入玩耍。昨天,不断有家长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374110诉苦,原来他们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晚上躲在被窝里和同学一起玩手机游戏,而且还疯狂充值充钱。该如何让我的孩子远离?”这几乎成为很多家长的心病。
大跌眼镜
半夜被同学约玩手游 还充了很多钱
王先生说,他儿子个性比较文静,本来学习也还过得去,现在在市区江南一所小学读六年级。不过这个学期开始,他发现儿子经常白天精神不是很好,随后在有一次在无意中,他发现儿子居然晚上在被窝里玩手机。“我拿过手机一看,居然是在玩手机游戏,儿子说这款叫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在同学之间很流行,大家都在玩,而且都约好了半夜一起上线玩。”
王先生随后还发现儿子手机里有充值记录,他到银行里一查,发现儿子已经充值了一千多元。“我也感到很郁闷,也对儿子进行了教育,可是我后来发现光管住我儿子也不行,他的同学们有不少人都在玩,我儿子还是会被他们约着上线一起玩。”
王先生也将此事告诉给了班主任,班主任承认现在部分小学的高年级孩子确实存在玩手游的现象,学校也屡次进行了教育,但总体来说很难管。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还是希望学校和家长一起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手机游戏的管理。
昨天市民徐先生也同样和记者反映了相同的情况,他的女儿才三年级,但也和同班同学一起玩手机游戏。“我们家里条件比较好,平时也给足她零花钱,可是发现她经常足不出户,可花钱却一点也没含糊。后来妈妈查看女儿手机才发现,她已经在手游里充值三千多元了。”徐先生说,他和女儿交流发现也是班级里一些孩子都在偷偷玩手机游戏。“其实孩子们都知道家长和老师不准他们玩游戏是为他们好,可是有的手机游戏竞争性太强了,孩子们偷偷玩了以后反而更加停不下来。
未成年人刷出去的钱追回难度大
徐先生也表示,他希望能追回女儿充值的现金,也就此和女儿玩的那款养成类游戏的客服沟通,但对方要求他提供相关证据,由于手续比较复杂,最后他也没有坚持。浙江八咏律师事务所的张莹律师表示,根据《民法通则》,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需要法定代理人代办或同意。同时《合同法》中也有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合同才是有效的。但在虚拟世界,商家有时候难以分辨支付方是否为未成年人。家长如果想追回款项,需要举证,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这个举证是存在困难的。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多数孩子都是通过家长手机绑定的银行账户向游戏里进行充值,文化部对此也出台过相关规定。根据《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提供服务时,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因此如果公司方面确实未审查的疏忽和错误,家长仍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不让孩子沉迷手游 家校需共同努力
孩子玩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如何让孩子不再沉迷其中,这也是很多家长苦苦思索的问题。记者也请教了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东市街小学的王老师就认为,防止孩子沉迷手游,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但这也要家长配合。“比如有的家长一回到家就在孩子面前不断玩手机,这就给了孩子起了一个不好的示范效果。家长如果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愿意倾听孩子的成长心声,和孩子一起接触更多比手机游戏更有意义也更有趣的事,这比说教有用,光靠说教,孩子未必听得进去。”
-
babycare新推亲子教育品牌BCKID 进军母婴新赛道
杭州贝咖实业有限公司 10-17
-
收起暑假的颓废 带着孩子进行一场亲子教育的旅行
08-20
-
如何培养孩子的优质性格 亲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标杆
05-08
-
亲子教育问:你的孩子不想上学, 不爱读书, 你怎么教育?
02-26
-
六种简单粗暴的亲子教育方法 妈妈们快来学一下吧
01-02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