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躲被窝里玩手机游戏 大量充值引家长不满

现在手机游戏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休闲方式。手机游戏下载快,注册门槛低,几乎没有网络游戏那种实名制,很多未成年人也可以随意进入玩耍。昨天,不断有家长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374110诉苦,原来他们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晚上躲在被窝里和同学一起玩手机游戏,而且还疯狂充值充钱。该如何让我的孩子远离?”这几乎成为很多家长的心病。

孩子躲被窝里玩手机游戏 大量充值引家长不满

大跌眼镜

半夜被同学约玩手游 还充了很多钱

王先生说,他儿子个性比较文静,本来学习也还过得去,现在在市区江南一所小学读六年级。不过这个学期开始,他发现儿子经常白天精神不是很好,随后在有一次在无意中,他发现儿子居然晚上在被窝里玩手机。“我拿过手机一看,居然是在玩手机游戏,儿子说这款叫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在同学之间很流行,大家都在玩,而且都约好了半夜一起上线玩。”

王先生随后还发现儿子手机里有充值记录,他到银行里一查,发现儿子已经充值了一千多元。“我也感到很郁闷,也对儿子进行了教育,可是我后来发现光管住我儿子也不行,他的同学们有不少人都在玩,我儿子还是会被他们约着上线一起玩。”

王先生也将此事告诉给了班主任,班主任承认现在部分小学的高年级孩子确实存在玩手游的现象,学校也屡次进行了教育,但总体来说很难管。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还是希望学校和家长一起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手机游戏的管理。

昨天市民徐先生也同样和记者反映了相同的情况,他的女儿才三年级,但也和同班同学一起玩手机游戏。“我们家里条件比较好,平时也给足她零花钱,可是发现她经常足不出户,可花钱却一点也没含糊。后来妈妈查看女儿手机才发现,她已经在手游里充值三千多元了。”徐先生说,他和女儿交流发现也是班级里一些孩子都在偷偷玩手机游戏。“其实孩子们都知道家长和老师不准他们玩游戏是为他们好,可是有的手机游戏竞争性太强了,孩子们偷偷玩了以后反而更加停不下来。

未成年人刷出去的钱追回难度大

徐先生也表示,他希望能追回女儿充值的现金,也就此和女儿玩的那款养成类游戏的客服沟通,但对方要求他提供相关证据,由于手续比较复杂,最后他也没有坚持。浙江八咏律师事务所的张莹律师表示,根据《民法通则》,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需要法定代理人代办或同意。同时《合同法》中也有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合同才是有效的。但在虚拟世界,商家有时候难以分辨支付方是否为未成年人。家长如果想追回款项,需要举证,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这个举证是存在困难的。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多数孩子都是通过家长手机绑定的银行账户向游戏里进行充值,文化部对此也出台过相关规定。根据《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提供服务时,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因此如果公司方面确实未审查的疏忽和错误,家长仍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不让孩子沉迷手游 家校需共同努力

孩子玩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如何让孩子不再沉迷其中,这也是很多家长苦苦思索的问题。记者也请教了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东市街小学的王老师就认为,防止孩子沉迷手游,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但这也要家长配合。“比如有的家长一回到家就在孩子面前不断玩手机,这就给了孩子起了一个不好的示范效果。家长如果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愿意倾听孩子的成长心声,和孩子一起接触更多比手机游戏更有意义也更有趣的事,这比说教有用,光靠说教,孩子未必听得进去。”

babycare新推亲子教育品牌BCKID 进军母婴新赛道

杭州贝咖实业有限公司 10-17

收起暑假的颓废 带着孩子进行一场亲子教育的旅行

08-20

如何培养孩子的优质性格 亲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标杆

05-08

亲子教育问:你的孩子不想上学, 不爱读书, 你怎么教育?

02-26

六种简单粗暴的亲子教育方法 妈妈们快来学一下吧

01-02

标签: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