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夫妇成700个留守儿童的“父母” 自费办学提供良好的教育

鸡蛋豆腐汤、五花肉烧茄子……5月16日晚的元顶村小学食堂,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与往常一样,41岁的陈果和妻子张蓉忙着为学校50多名学生做晚饭,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17年来,在南江县的大山里,夫妻俩自费办学,又到村小担任留守孩子们的“家长”,成为700个留守娃的“爸妈”。

南江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个县黑潭乡元顶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下老人在家种地、照顾小孩。

海拔1000多米的元顶山半山腰,两层白色教学楼尤为显眼,陈果、张蓉夫妇就是这所学校的教师。

22年前,19岁的陈果高中毕业后,在巴中城区一所小学代课3年,因工资低,为了生计,半路改行到巴中城区做起生意。他先后开过餐馆、服装店,有了积蓄,结婚娶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本打算就此安定下来,可一次回乡探亲的经历“刺痛”了他。

1999年,陈果携妻回村,正是上课时间,却看到几个学龄儿童在田间玩耍。询问得知,因学校离家远无人接送,孩子失学在家。

“从老家回城后,他满脑子都是娃儿上学的事,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痩了一大圈。”张蓉说,“我看着也难受,再三考虑后,答应同丈夫一起回村办学。”

当年秋天,一所家庭式学堂出现在元顶村。夫妻俩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能就近安心读书,渐渐地,外村的孩子也来了,想在家里寄住。夫妻俩就腾出两间屋子免费给学生住,住宿生把从家背来米、菜、肉交给张蓉煮。有时,学生们好久没有肉吃,张蓉看着心疼,就把家里喂的鸡、猪宰了,给他们打打牙祭。

随着住宿生越来越多,陈果夫妇感到家庭学堂教学、生活条件有限,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陈果夫妇转入公办元顶村小学代课。和他们一同转入元顶村小学的,还有在学堂就读的几十名学生。

元顶村小学在陈果夫妇到来后,开启了新的办学模式——全托式寄宿制学校。学校在负责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本村及附近留守儿童全托管理。今年,元顶村小学共接收了51名留守儿童,年龄从2岁半到16岁不等。除父母在家过春节这段时间外,孩子们全年寄宿在村小,学校成了他们临时的“家”。

陈果夫妇就住在学校,和孩子们朝夕相伴,教学楼内一间10多平方米的宿舍,是他们的新家。屋里两张大床挤占了所有空间,其中的一张留给年龄特别小的孩子睡。陈果说,怕他们尿在床上受寒感冒,每晚可以起床多照看几次。

从做饭、洗衣、喂饭到辅导作业、开展活动,教导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爹妈该干的活,陈果夫妇全包了。一年四季,学生们和陈果夫妇在一起的时间比亲生父母长许多。春节,有的单亲家庭留守娃没人管,夫妻俩就把学生接到自己家过年,孩子们亲切地喊他们“果爸、张妈”。

看着孩子们吃上可口了的饭菜,安心读书,那一张张不再感到孤独的笑脸,让陈果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陈果笑称自己是“孩子王”,他照顾过的留守学生近700名,有的已读高中、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

8岁的付嘉雯2岁时,母亲外出打工把她送到了张蓉那。6年来,小嘉雯和张妈同吃同住,张妈走哪儿就把她带到哪儿,两人感情胜似亲人。有学生母亲说,两位老师照顾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从办家庭式学堂到转正成为元顶村小学教师,夫妻俩收入一直不高,两个女儿读书还要花钱。然而,清贫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们的坚守。有朋友劝陈果改行,开出月薪3000元请他去管理饭店大堂,却被他婉言谢绝——这些孩子离不开他们。

陈果说,有时累了坐在花台上,就有孩子跑来给他捶背揉肩;每逢寒暑假,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望他们,再叫一声 “果爸、张妈”。“那时,我就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

奈尔宝广州家庭中心旗舰店惊喜开业 携各界教育专家发布“明日人才”成长计划

05-01

4月与教育专家相约成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西部峰会议程重磅首发

03-22

80位教育专家齐聚中国幼教公益论坛西部峰会|2019成都幼教展4月12日开幕

03-15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

05-08

标签:教育专家 人物专访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