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转向国外进口奶源或因为国内乳价高

在国内乳制品市场疲软,上游养殖业生存压力大,国内乳企纷纷涉足海外市场收购和自建奶源,一个相对缺奶的国家,竟然出现了奶源“过剩”现象,乳业发生的这些事情,引发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近日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奶农养殖效益比2013年减少了50%以上,养殖业亏损严重,信心不足,加上国内乳制品需求疲软,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持续走低,很多乳企为了缓解经营压力,选择转向国外进口奶源,一度造成国内奶源市场出现了严重的“过剩”现象,从长远来看,此举不利于我国养殖业和乳制品业的发展。

在王景海看来,当前乳业正值寒潮,进口乳制品对本土乳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乳企必须适应国际竞争环境。而中国乳企参与国际市场接轨,应该从原料源头做起,做原料的产业竞争。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的奶牛养殖成本较高,奶源收购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目前国内奶价在3.5元-4元/公斤,而国际奶价在1.7元/公斤。

国内奶价远远高于国际奶价,在价格这个环节,国内与国外是无法竞争的,这一点国内乳企都看得十分清楚,国际奶价的持续下跌,国内养殖业遭受巨大压力,从2014年至今,大量中小牧场退出历史舞台。对于生存下来的奶农来说,他们的日子到底如何?为此,《证券日报》记者深入养殖一线,就奶农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

散户逐渐退出市场

在山东潍坊某县城,2015年初也曾出现过倒奶现象,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整,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

“原奶的价格在3.8元/公斤左右,企业收奶方面还可以,但是如果原奶不达标,他们也不会收的。”一位奶农对记者如此表示。

大企业在原奶收购方面的要求严苛,原奶质量的严要求,让不少小型养殖户不得不退出养殖业的舞台。

从事养殖业多年的王先生,去年将100多头奶牛全部卖给了相邻的一家养殖户,对于退出养殖行业的理由,王先生告诉记者,首先是原奶的价格持续下跌,另外,收购原奶的大企业对于规模较小的散户(100头以下)的养殖户不再续签合同,如果将原奶卖给社会上一些小型乳企,价格非常便宜,卖给大企业4元/公斤,卖给小乳企大约一元/公斤,实在没有办法,就把奶牛卖给了同行。

根据王先生的介绍,他是该县城最后一家卖掉奶牛的小型养殖户,目前,县里的养殖户的规模都在几百头以上。

对于目前市场上3.8元/公斤的原奶,王先生表示,奶农还是有钱赚的。

他告诉记者,小型养殖户的成本在2元/公斤,大型的牧场成本在3元/公斤左右,卖3.8元-4元/公斤,养殖户的原奶如果不出问题,还是都赚钱。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养殖散户在环境污染、质量安全方面都存在不可控的因素,因此,散户退出市场是市场法则下的结果。

一位乳业研究员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黑龙江,2015年也有大量的奶牛养殖散户退出市场,他们或将奶牛卖给养殖户,或当作肉牛卖掉。目前,国内存活下来的都是中型牧场居多,而大型牧场成本大,其生存压力也大。

提高单产降成本自救

事实上,在行业低谷,也有一些人,他们选择在逆势中寻找机会。

去年9月份,李伟(化名)的牧场终于建成投产,在整个养殖业一片萧条之际,李伟投资上千万元建设一座牧场,在很多人看来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投资牧场的回报周期较长。不过,采访中,李伟对于这笔投资还是很有信心。

在李伟看来,中国是一个缺奶的国家,中国不可能全部依赖进口,只有用心养奶牛,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的同时产优质原奶,养殖奶牛还是有前途的。

选择在行业寒冬建设牧场一事,李伟有自己的一本生意经,“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在行业低谷进入有风险,但也有机会。去年比2013年,在投资奶牛方面要少投资100多万元。另外,原奶价格下降了,同样,养料成本也在下降,而成本下降的幅度与原奶价格下降的幅度几乎持平。”

据李伟介绍,牧场中目前一共养了200多头奶牛,刚开始产的原奶都作为社会奶卖的,价格相对低一些,但是社会奶的要求与大企业的要求一样高。自今年一月份,公司与伊利股份(14.220, -0.13, -0.91%)签了合同,目前原奶都卖给了伊利。

“伊利要求的特别严格,不达标的原奶一律不收,从车间到工厂都有监控。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奶都是按照订单全额供的”,李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与伊利合作的牧场要比跟其他企业合作好一些,伊利给出的价格相对稳定一些。

而对于社会上关于养殖业不赚钱甚至亏钱的说法,李伟认为,每家核算成本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养殖户是在行业好的时候(原奶价格5元-6元/公斤)贷款建设的牧场,成本较高,行情一不好,加上还利息,他们的压力就很大。目前3.8元/公斤的收购价,我们奶农一头牛每天还能赚几十元钱。

李伟表示,目前很多奶农不敬业,按照现在的奶价,如果还是粗放式养殖方式肯定不赚钱,但是,在养殖环节上肯下工夫,精细化养殖的奶农,他们很少来抱怨,他们会提高单产来降低成本产生利润。

当众多的奶农在抱怨奶价低不赚钱时,李伟还对收购原奶的企业表示出了理解。“目前是行业的低谷,乳企的压力也非常大,他们按照原订单合同收奶后,如果这些奶不能完全做成产品进行销售,就会将原奶进行喷粉储存,这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

李伟算了一笔账,按照3.8元/公斤的价格计算,生产一吨基粉的价格在3.5万元,而进口一吨基粉的价格在1.5万元。

事实上,为了维护养殖业的稳定,奶农与乳企之间签订的收购合约目前都在顺利执行中,除非养殖户的奶不达标才被拒收,但是,在乳制品行业相对疲软的背景下,乳企大批量的喷粉带来的基粉挤压也给企业带来压力。

内容涉及乳业!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消费

07-02

骆驼精神下的品质坚守·家好万好品牌生产工厂那拉本源乳业,为母婴健康护航

新疆那拉本源乳业有限公司 07-02

确认!雅泰乳业销售总监甘强将出席2024第十届全球母婴大会暨母婴行业观察十周年庆

06-24

国大乳业益生菌配方驼乳粉,全面的营养补充,贴心呵护身心健康!

新疆太子驼乳业有限公司 06-12

从“破题”到“出圈” 以“中国模式”助力“乳业强国”

06-10

标签:乳业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