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教育:中国教育中的父亲缺位

本文作者石伟杰,中国史硕士,长期关注家国伦理问题,今天他将与您聊聊近代名人袁世凯为人父的得与失。在“做父亲”这件事儿上以史为鉴,不仅可以知兴替,亦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养分。

一百年前的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这不仅遭到了革命党人的反对,打起了护国战争,就连袁世凯的老部下冯国璋和段祺瑞也不赞成。于是,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但皇帝梦做到了头,而且没过多久,6月6日即因病去世了。

这是袁世凯生前留给大家的最后形象。而在这场复辟闹剧中,还有一件广为人知的事: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为了做太子,印了假的《顺天时报》蒙骗袁世凯。这真的可以说是大大的坑爹行为啊。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儿子做出这样的荒唐事,袁世凯这个父亲是不是太差劲啦?

其实呢,袁世凯有一妻九妾,生有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除了袁克定的这一坑爹行为外,一般人对袁世凯后人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因此,面对这么庞大的家庭,袁世凯如何做父亲,做得怎么样,就随本文来探个究竟吧。

袁世凯的教育:中国教育中的父亲缺位

袁世凯妻妾子女表,来自侯宜杰的《袁世凯大传》

1 、想做好父亲,千万别缺位

中国家庭向来是“男主外,女主内”,袁世凯长期在外做官,待过朝鲜、天津、山东、北京等,并不能时常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也就没法亲自监督子女,而只能由姨太太们来照看子女。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回忆道:

我父亲在前后两个阶段里所最宠爱的是大姨太太和五姨太太。大姨太太苏州名妓沈氏……我父亲不但让她管家,还把带到朝鲜去的大哥克定交给她抚养。所以从大哥以下,所有的我们兄弟姐妹们都称呼她为“亲妈”。……五姨太太杨氏,天津杨柳青人,是一个出身于小户人家的女子。……我父亲既赏识她管理家务的才能,又欢喜她口巧心灵,遇事有决断。……我父亲不仅让她照管自己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整个家务,管理各房的女佣人和丫头,管理我们兄弟姐妹们,还管理六、八、九3个姨太太。

袁世凯的教育:中国教育中的父亲缺位

袁世凯与部分子孙之合影,来自侯宜杰的《袁世凯大传》

因此,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袁家也有一个负责平时管事的女主人,而公务繁忙的袁世凯,平时只能在儿女们前来请安时做些教导,嘱咐他们好好读书,无法真正关注到每个子女的成长。而且,袁世凯对孩子们比较严厉,对儿子更是要打的,导致孩子们在他面前很严肃,但背地里又做些其他事情,只要有姨太太宠着、瞒着,袁世凯也就不知道了。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父亲缺位”现象在袁家比较严重,特别是袁世凯1916年就去世了,当时十子袁克坚才十二岁,而最小的十七子袁克友是遗腹子,一年后才出生。对后面这些孩子来说,袁世凯只是他们身上抹不去的符号而已,“父亲缺位”现象在他们身上更为明显。

同样的情况在当今很多家庭也较为普遍,大部分父亲忙于工作和应酬,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父亲缺位”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湖南卫视做过系列节目《变形计》,很多“问题少年”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演变出来的。

2 、子女教育可以剑走偏锋吗?

对孩子来说,除了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上学问题了。而袁世凯对子女上学的安排,就得从晚清的教育改革说起了。

袁世凯自己走的是科举应试的老路,但随着中西交流的展开,很多人开始主张改革科举制度,要搞新式学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开始搞新政,袁世凯、张之洞等纷纷提出要逐步停止科举考试,以便引导人们转向新式学校。1905年,清政府终于正式下令停止科举考试。随后,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积极兴办教育,据学部1907年统计,直隶办有各级新式学校总计8723所,学生16.4万余人,位居全国第二。其实,早在1901年,当时还是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就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山东大学。可以说,袁世凯对新式教育是赞同和支持的。

但是,在自己子女的学习安排上,袁世凯却并没有将子女送到新式学校里去,而是采取开设专馆的方法,类似于传统私塾。在当直隶总督时,袁世凯只设了女馆,儿子是在新式学校里上学。而且女馆不仅教育女儿们,也教育姨太太们。等当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就设立了男馆和女馆,孩子们都在自家学习了。当然,虽然是在家学习,但学习内容是与新式学校一样的,涉及汉文、英文、算术、历史、地理、体操等课程,而不是旧式私塾的儒家经典,请的也都是名师和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

可是,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来说,在家里的专馆学习就缺少了与其他人朝夕相处的机会。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团体生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孩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莫大的关系。

更为严重的是,袁世凯特别注意男女之防,给孩子们分了男馆和女馆,这真是不太符合人性。民国成立后,小学已经开始实行男女同校了,五四运动前后,大学也开始实行男女同校。总的来说,男女同校越来越普遍了。如何跟异性相处,本就是要从小学习的内容,强行区分男馆和女馆,实在是得不偿失。

3 、留学上,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从父亲缺位说到男女分馆,袁世凯好像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但话说回来,作为政府顶级官员,袁世凯的安排或许有他自己的道理,不是我们外人可以随便评论的。而且,专馆教育也只是袁世凯教育子女的一部分,他并没有让孩子们一直在家学习,更安排了孩子们出国留学。长子袁克定曾到德国学习,五子袁克权、六子袁克桓、七子袁克齐曾一同前往英国留学,九子袁克久、十子袁克坚、十一子袁克安、十二子袁克度曾到美国留学,袁克坚读的还是哈佛大学。袁家第三代很出名的袁家骝也在1936年赴美读博。

这么多袁家子弟出国留学,跟民国时期的教育环境有关。那时候,留学生地位最高,其次是教会学校毕业生,而后才是国立大学毕业生。我们熟知的民国大师胡适也是美国留学回来的。从留学这一点来说,袁世凯对教育大方向的把握是准确的,袁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当然,这背后需要财力的支持。

回到当下,从晚清开启的留学潮依旧延续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留学活动更加活跃。而且我们要注意到,袁世凯安排孩子们留学的地点,从欧洲的德国、英国转移到了美国,这也算是随着世界大势的变迁做出了改变,因为美国后来居上,超越了老牌的欧洲。这一点上,袁世凯的选择对今天亦很有启发。

袁世凯的教育:中国教育中的父亲缺位

4 、教育莫忘初心

世事沧桑,袁世凯对每个孩子的影响各有不同,从本心上来说,他还是很注重子女教育的——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贪恋衾裯;习字:早餐后习字五百,行楷各半;读经:刚日读经,一书未完,勿易他书;读史:柔日读史,日以十页为限,见有典故及佳句,随手分类摘出,以资引用;作文:以五十为作文期,以史论时务间命题,兼作诗词;静坐:每日须静坐一小时,于薄暮时行之,兼养目力;慎言:言多必败,慎言,即所以免祸;运动:早起临睡,须行柔软体操;省身:每日临睡时须自省,一日作事可有过失,有则勿惮改,无则加勉;写日记:逐日记载毋间断,将每日自早至夜,所见所闻所作之事,一一记出。

摘自张泽贤:《民国书信版本经眼录》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到,袁世凯对儿子袁克文的日常生活做了细致入微的指导——

生活习惯上要求早起、静坐、运动、写日记;

学习上要求习字、读经、读史、作文;

做人方面要求慎言、省身。

而且每一条都有具体的内容,并不是泛泛而谈。合起来看,这套规矩是儒家式的君子训练,是传统读书人的路子。

其中有一些要求,甚至放到今天也是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做人方面的省身。现在很多家里都是围着孩子转。过去三纲五常下,太以父亲为中心,导致家庭关系不太和睦。笔者以为现在太以孩子为中心,也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还是要学会自省,才会更加谦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能更加相互理解。

作为父亲来说,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上要替孩子谋划,更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孩子做人,这更加是终生受益的事。

喜讯!运动宝贝成为人社部教指委幼儿教育专委会委员!

运动宝贝(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05-13

探讨幼儿教育新课题,CPE中国幼教展带你对话幼教优质品牌

09-09

2020华南幼教展|幼儿教育的“痛点”应该如何解决?

06-30

诚邀参加——中国幼教行业大型展会第十八届欧亚·中国郑州国际幼儿教育博览会

12-31

2019第七届深圳国际幼儿教育用品暨装备展即将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11-01

标签:幼儿教育 儿童教育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