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奶价或会反弹 乳业人士要做好准备

在政府特别高层还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奶牛养殖不具有国际竞争性,因此要依靠进口。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中国是否适合养牛

最近有言论认为中国不适合养牛,我们来谈谈中国到底适不适合养牛。首先就是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而且可用的耕地有限,适合养牛的地方也不多,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国内不适合养牛。

这两年我们的养殖成本非常高,也就造成奶价非常高。而国际的平均奶价比我们要低大概30~40%,新西兰奶价更低。这样的言论下,再加上中国的土地、空气和水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不适合养牛。

但是,我认为,我们中国是非常适合养牛的。从历史上来看,我们2004年之前,中国原奶的平均价格比世界平均价格要低。04年到08年的时候,中国原奶的价格与国际平均价格相当。08年之后,中国的原奶的价格才开始涨起来。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的养殖规模比较少(小),我们以散养为主。因此,成本比较低。08年之后,我们中国转向了规模化养殖。与此同时,世界粮食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涨。中国的规模化养殖,由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且整体以规模化、大型规模化养殖为主,中型规模化养殖以小区模式为主。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养殖成本非常高,原因是我们配套的整个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我们在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的整个配套体系下还不够完善。

中国的养殖成本可以降下来

目前,我们的养殖成本比较高,但实际上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养殖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

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整个的配套的产业体系,包括牧草的种植,包括防疫,包括整个上游产业链的管理等方面的搭建都能够极大地降低我们的养殖成本。

另一方面,中国的奶牛养殖处在一个跟国际全面接轨的发展阶段。从资源的这种优势比较来看,中国人多地少,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不具有跟国际奶牛养殖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我们的整个产业体系的完善(搭建起来),我们认为中国的这种奶牛养殖在世界具有比较的竞争优势,换句话来说,中国奶牛养殖的成本和价格我们可以跟欧洲相当。

当前,在政府特别高层还有一些专家,包括一些企业那里,认为中国的奶牛养殖不具有国际竞争性,因此我们未来依靠进口来解决国内的这个需求问题。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刚才已经解释过,我们的养殖,长期来看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度过这几年产业转型调整的一个发展阶段。当前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第一,我们配套的这个产业体系搭建,特别是如何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来推动整个牧草种植的发展;第二,就是实现土地流转,推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升和整个种植、养殖成本的降低;第三,我们的整个系统化的这种发展如何进一步成熟。

我们知道,这些年我们培养了大批的牧场管理人才,这为我们牧场的管理和管理成本的降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项工作用了多少年的时间呢?我们大概用了5~7年的时间,我们知道第一个规模化牧场现代牧业发展至今,实际上为中国培育了很多的牧场管理人员。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的机构、企业,包括雀巢正在做牧场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公益工作,这为我们整个牧场管理在未来降低成本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中国现在大型牧场用的苜蓿草主要是依靠进口,而且主要是从美国进口,大概三千多块钱一吨,国产的苜蓿草大概两千多块钱一吨。我们知道,我们的牧草种植成本或者说它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生鲜乳的价格。如果我们的牧草,特别是苜蓿草能降到两千块以下,那么我们整个生鲜乳的价格就能降低一块钱,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原来的这个价格跟国际特别是跟欧盟相比,就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另外,我想跟大家讲讲关于中国的土地、水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代价。我们从欧洲、美国,包括日韩都看到了这么一个发展历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必将伴随着污染,而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中,空气、水、土地的污染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同样,消费者这种意识问题也是有历史阶段性的,将随着我们的整个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得到改变的。

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未来的中国奶牛养殖,第一从成本上来说,我们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是由于我们当前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我刚才说了,04年我们比国际低,08以后我们比国际高,原因是我们当前奶牛养殖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当转型完成以后,我们具备比较竞争优势。那么第二个,从消费者角度或者说我们自己的信心来看,我们认为环境以及信心,它是一个历史阶段问题,随着未来我们的环境好转,我相信我们的整个消费信心会得到恢复,我们中国奶牛养殖业必将会跻身于世界先进乳业发展之林。

全球奶业与中国奶业的发展状况

大家知道,这两年我们奶牛养殖业经历了非常惨痛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三大问题,第一,国际市场跟我们国内市场的快速接轨,国际奶业与中国奶业快速接轨带来的压力;第二就是我们的产品成本,我们生鲜乳的成本和价格远高于国际,这样的一个压力;那么第三个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消费者对本土奶制品信任缺失的压力,那么这三个压力是我们当前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2015年世界范围生鲜乳的产量大概是五亿七千万吨!五亿七千万吨!比2014年增长大概2.5%,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降。

在过去的五到十年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乳品消费的主要市场,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中东、南非、南美洲、俄罗斯等等。

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美元的贬值,造成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先出现了通货膨胀,随后出现了滞涨,到今天为止出现了严重的通缩问题,这就造成了居民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在这些国家里,乳品的消费水平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降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这些国家和地区乳品的进口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甚至下降。

2014年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乳制品进口量约是193万吨。2015年,我们预测整个进口量大概在180万吨,整个乳品的进口量明显下降。那么从国内情况来看的话,国内整个产量也出现了下降,我们看到的是按照统计局的统计,鲜乳的量是增长的,同比增长大概3~5%,但是奶粉的产量是下降的,大概幅度下降了60~70%。这个数据还没有公布出来,但是我们认为大概下降那么多。

那么另外一方面,企业的库存高企,2014年底的时候,我们判断国内大型企业的奶粉库存大概40~50万吨。那么经历了一年,今年到明年初奶粉的库存大概还有20~30万吨。这里包括伊利、蒙牛、哇哈哈、旺旺等等企业,还有一些非乳品的食品企业仍存在一部分库存。

那么库存的情况较2015年初有所缓解,有所下降。但是整个市场的库存量仍然偏大。2015年底,企业的成品库存呈现一个高企的态势。特别是常温的UHT奶库存量偏大。

这主要是由于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中国居民消费出现了下降。实际上当前中国也是存在通货紧缩的问题,那么从产品角度来看的话,这几年中国乳品消费量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以下地区。14年以后,这些地区的消费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造成了今年整个乳品的消费量表现疲软,企业库存高企。

那么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以成品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产品越来越多,今年的进口奶超过了40万吨,预计明年能达到60万吨;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超过14万吨,明年预计也超过20万吨。这种成品的进口进一步瓜分国内(乳品)的消费市场。

还有就是这些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最严重的就是2011年,中国出现了皮革奶事件和蒙牛的M1事件,直接让国内的很多消费者转向了植物蛋白饮料,一部分消费者转向了进口奶,所以说进口奶从2011年以后快速增长。那么2011年以后,还有一个产品快速增长,那就是植物蛋白饮料,大家都知道六个核桃,包括露露。在三四线城市以下地区的消费者对奶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是营养品,是一种礼品消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2014、2015年国内整个乳品消费的下滑,造成了第一就是我们整个生鲜乳的使用大幅下降;第二就是2013年奶荒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使得奶粉替代了奶作为主要原料,这又进一步加剧生鲜乳的使用量下滑。

从2011年以后,中国的奶牛养殖业其实一直处于一个不稳定发展阶段,总体表现为散户和小规模养殖退出市场,而规模化快速发展。但是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速度不如小规模养殖和散户退出的速度快,所以造成了2013年奶荒。

2013年奶荒后,2014年企业由于使用了奶粉作为原料替代了生鲜乳,就造成了国内生鲜乳整体销售不畅。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就造成了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局面。

12年、13年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小规模养殖退出市场,表现为很多小区这种模式的养殖户退出市场。而14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户,是一些比较重点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在退出市场。

进口奶粉对国内的冲击,实际上更多的是在2013年奶荒之后。那么另外一层,由于国际奶粉的价格比国内要低很多,很多企业使用了这样的原料,为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造成了当前的这种形势。但是,11年以后到15年,中国整个规模化养殖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从整体养殖比例来看,11~15年,我们奶牛养殖存栏总量和生鲜乳产量总量是呈下降趋势的。

从11年到今年,整个消费量的增长我们认为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我刚才说了这些年中国消费量的增长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以下地区,但是这种增长比较缓慢,幅度也比较小。在14年以后随着三公消费,随着礼品消费等等的抑制,随着收入水平下降,居民自己消费购买意愿下降,所以在14、15年消费量下降是比较明显的。

而11年以后进口原料和进口产品对国内产生了很大的挤占,这个比例越来越高,到14年的时候,我们打包原料粉进口量高达一百万吨级,极大地挤占国内的整个生鲜乳的市场,从而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

生鲜乳价格将上涨,国内幅度不会太大

我们认为今年,也就是2016年国际整个供求关系将在下半年出现一次调整,表现为产能调整。那么2016年下半年估计生鲜乳价格将开始反弹。到2017年国际生鲜乳价格变现为上涨,主要是由于供应调整比较明显。我们看到新西兰2015年到2016年奶季整个产量会下降5%,至少下降5%,欧洲在15年七八月份已经开始调整产能,美国产能也在快速调整。

但是从消费端来看,由于世界经济整体不好,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了整个需求的增长仍然疲软,因此我们预计国际的生鲜乳的价格上涨呈现出一个平稳上升态势,不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强劲的反弹大幅增长。

那么对于中国的生鲜乳价格来看,最近农业部的价格表现为反弹,但实际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生鲜乳的整体价格仍是下降态势。中国的生鲜乳价格,由于跟国际价格接轨,所以会表现为同步上涨,但是由于国内生鲜乳的整体价格要高于国际价格。因为国际价格下降的幅度几乎是近十年来的最低价格,所以它的反弹回归正常,跟我们的价格上涨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就是国际价格上涨的时候,我们的价格可能保持一个上涨态势,但是我们的价格也有可能不会上涨。

我们认为中国的生鲜乳的价格跟国际价格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那么,未来国际价格大幅上涨的话,国内价格会小幅上涨态势。但是不管怎么说,当国际价格在2016年下半年出现上涨时,国内价格同步会上涨,但是我们上涨的量和幅度要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目前我们国内的加工仍然使用奶粉作为原料,这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我们的酸奶品类。我们一直在说白奶、UHT奶使用了复原乳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我们的酸奶品类,我们酸奶品类使用了奶粉作为原料,对于整个的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的话,我们认为中国生鲜乳的价格跟国际生鲜乳价格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16年国际生鲜乳的价格将会就表现为上涨,但是涨幅不会很大,那么国内生鲜乳的价格在上半年我们认为仍然表现为下降,而在下半年变现为上涨,但是上涨幅度会慢于国际平均价格上涨,甚至我们表现为还是下降。那么这点的话就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2011年以后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养殖结构比重的调整。11年、12年我们看的是大量的散户退出市场。

到2015、2016年,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大规模养殖户将会受到影响,但不会也不一定是要退出市场。就是表现为整个生鲜乳收购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15年的收购价格其实有所下降,那么16年这个价格会怎样呢?只要看两点,第一,要看我们的终端产品能不能表现出好的业绩,第二就是要看终端产品是使用了生鲜乳乳还是使用了奶粉来做。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也考虑保护奶源,特别是保护规模化的这种优质奶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还是使用了生鲜乳在做,但是这些产品,它的销售情况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一个快速增长。因此这也保障了上游奶的供应和价格的平稳,但是在14、15年以后,由于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到了消费不足的影响以及进口的冲击影响。使得这些增长出现了疲软,我们看到高端白奶的消费整体来说表现出了下降态势。

而酸奶品类,一些高附加值的酸奶品类使用的是生鲜乳,但是一些低附加值的酸奶品类基本使用的是奶粉,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对于生鲜乳,特别是对于规模化牧场的生鲜乳的使用前景,未来可能还是不够乐观。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奶的去向的问题,还要解决一个价格平稳的问题。因为当前我们规模化牧场的整个养殖成本比较高,我们认为未来这个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整个养殖价格跟国际是有竞争性的,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时间来实现我们整个产业体系的搭建,实现我们一体化发展从而降低综合成本。现在的情况是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给我们的时间很短暂。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从前年开始就一直倡导三件事情。

第一,建议企业推动低温产品的发展。以巴氏奶为代表的低温产品的快速发展,它的好处有两点。首先,它可以满足当前消费者对于品质、高品质乳品消费的一种追求。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喝巴氏奶,喜欢喝冷鲜奶。其次,通过巴氏奶的发展可以产生一个差异性竞争,可以保护我们国内的奶牛养殖,这是第一。

那么,第二个要考虑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修订现行的产品标准。2013年奶荒,2014年出现了奶剩,最根本的就是在于我们产品标准不够严格,企业在很多产品中使用的奶粉。在这里边,我们通过欧美国家的产品来看的话,我们认为只要改掉一个产品的标准就能够解决当前国内奶源供应过剩问题的根本现象。是什么呢?就是要修订我们的酸奶标准,酸奶标准怎么规定的呢?用生乳及乳粉为原料来生产,这个标准把生乳留下,把乳粉去掉,用生乳为原料来生产,我们认为这样的话对于国内养殖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那么我思考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于当前国际国内的这种特殊现象,整个世界乳业进入了一个发展低谷,整个中国乳业也进入了一个低谷。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需不需要补贴?我的观点是认为拿出补贴,所以我在一直倡导,在2013年底2014年初的时候我就建议,03年底那个时候我们出现稀缺,但是呢,我们认为,随后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关系,因此我们就建议国家要建立奶粉的国家储备来应对未来出现的奶荒和奶剩的问题。在2013年中国出现严重奶荒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国家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储备,起到一个调节作用,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所以上述这三个思考,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对于当前我们国内的这个养殖的情况来说都是极大地帮助和利好。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各位同仁能够跟我一起,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影响国家的这个政策,我们影响消费者的这个态度。所以呢,我们想仍然是不断的努力向国务院向党中央建言修订标准。然后建言希望能够给予低温奶,给予巴氏奶发展一个大的扶持和利好的政策。同时,我们也希望商务部能够建立起国家的奶粉储备。

做好消费引导

还有就是我希望的是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做消费者教育,中国奶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到今天我们步入一个低谷,实际上我们完成一个产业发展周期,可以从产业发展理论来将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在这二十多年里面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对消费者进行一个产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这些年我们看到的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常温和巴氏的争论,我们看到了很多奶和含乳饮料等等的争论。

还有就是中国人不适合喝奶和适合喝奶的争论,不管什么样的争论都没有从客观的、正确的方向去教育我们的消费者。实际上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拨乱反正,我们应该告诉消费者什么是奶,什么是好的奶,我们该喝什么样的奶,奶和乳饮料有什么样的区别,奶和花色奶有什么区别等等。我们要从根上理清这层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谈及恢复消费者信心的问题。

中国低温产业的发展,这个时代来临了,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我们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这些90后00后们,他们更喜欢、更愿意喝这种低温产品。第二就是当前中国奶的普及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完成了。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买到奶。但是高品质奶这个消费问题现在开始提上日程。

那么,这里面就关于巴氏奶和常温奶的一个说法,还有复原乳,喝奶的一个说法。这里边我们一定要层次分明的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巴氏奶或者低温奶产品是整个乳品产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一个高的阶段。它是低温冷链、配送、储藏为代表的食品工艺和食品的这种系统化产业,所以它是一个高端产业。

中国好比欧洲,地大、物博,人的消费差异很大,所以我们说巴氏奶的发展正当时,是符合了当前整个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第二,我们可以看下日本、韩国、台湾这些地方,他们的整个乳业的发展历史,也都是坚持以巴氏奶为主来保护本土的这个资源。

因此,在当前中国整个乳业完成了第一个产业周期以后,要向第二个周期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中国乳业全面转型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在我们的外部,世界乳业也进入一个低谷发展期。在这个阶段恰是我们整个中国乳业调整方向,重建整个产业体系和产品结构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应该能够看清形势,看清方向,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去担起这个转型的大任。

我认为中国的奶牛养殖再有五年的时间,就能达到跟欧洲相当的养殖水平。再有五年时间,中国整体生鲜乳的价格就可以达到跟欧洲相当的水平。那么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乳的平均产量,单产或者整体发展的规模化程度、现代化程度我们是可以跟欧洲相当的。

目前,我们也看到了,像现代牧业、辉山、圣牧等等,他们的养殖规模和养殖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欧洲相当水平。尽管欧洲的整个养殖规模是中小型规模,大概几十头、几百头,我们是大规模养殖,但是从机械化程度,从牧场的管理水平,从防疫、养殖、繁育等技术水平,我们说再过五年我们可以跟欧洲相当。那么从成本和价格的问题来看,我们认为我们还有十年,快也要六七年,慢得十年的时间。

换句话说,中国的奶牛养殖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向欧洲或者美国看齐的这种发展,实质上至少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时间,那么这也表明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中国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乳业的发展是走在了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面,而且乳业的发展速度要快于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们中国农业的需要三十年,而乳业或者养殖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大概十到十五年的时间。那么在这里我们希望的是,大家能够坚持下来。

那么第三就是加快我们整个产品结构的调整,让低温品类快速发展,从而能够尽可能的使用本土的生鲜乳。

我们现在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我们的价格高,而企业的使用又不是很积极,原因是国际整体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未来我们将会面临四大形势。第一,就是国际的成本比我们低,而国门的打开使得海外的这种乳品以成品、以原料的形势快速进入市场。第二,当前乳品消费信心仍然向外倒。第三,未来人民币将会大幅升值。第四,就是当前我们的这种规模化养殖的整个方向仍然不确定。我们大规模养殖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仍然很多。

这四点就决定了我们当前的整个的奶牛养殖需要的是,首先,要尽可能去降低成本;其次,要尽快的把整个产业的配套体系搭建起来。在这里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希望中国的牛在中国养。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牧草放到海外去。最后,就是我们还是要做消费者教育,还是要恢复消费者对于乳品消费的信心,要从消费总量上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奶业趋势

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其实我在2009年就做出来了。我们认为2020年前后,中国乳业将进入第二个黄金高峰阶段。它的主要的代表就是以三线以下地区的消费者对乳品消费的认知提升,由过去的偶发性消费、礼品消费等等向必需品消费转变。到2020年、2025年基本可以实现,那么三线以下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乳品消费总量的提升。

我们知道2000年到2010年,2010年到2020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2000年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一二线消费者是高肉高油阶段,而三四线以下地区及农村地区基本上还处在一个低肉低油阶段。而2010年到2020年,一二线消费者基本上从高肉高油阶段转向了健康食品的消费,而三四线处在高肉高油阶段。到2020年后,三四线高肉高油阶段基本上也向健康食品这个方向去发展。

三线以下地区人均乳品消费量大概是10~30公斤之间。

那么,从人群的这个消费年龄来看,2020年以后,90后、00后成为主力消费人群,而这些人群在目前来看的话,无论是三四线以下城市还是农村都喝过奶,都吃过奶粉,他们有这种消费的基础,因此综合来看的话,无论从国家的整个的经济形势,和我们说他的这个报障形式来看,还是从微观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人群年龄来看,未来2020年以后,中国进入第二个黄金高峰阶段的这个说法和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从目前来看,我们一二线的消费者的乳品消费,我们不要看人均占有量,我们看消费量,大概就是40公斤,应该是30~60公斤之间。

如果食品结构没有升级的话,我们没有吃奶酪之类的话,我们乳的消费量在某种程度上基本上达到饱和。

我们一二线基本处于一个饱和,往上增长空间有限。如果在乳品结构中,没有进行升级的话,我们的乳品消费量基本处于饱和。那么三四线以下地区达到一二线的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说我们说2020年以后中国乳业进入第二黄金高峰阶段指的就是三四线为主的消费群体消费量快速增长。有人说一二线的总消费量为什么会饱和呢?因为我们按照人均一杯奶的话,基本上每三天一杯奶250毫升的话,人均消费大概60公斤,这个在一线基本已经实现了,无论你喝的是白奶还是酸奶,250毫升的。

所以长期来看的话,我们整个消费形势是很好的。那么,奶牛养殖形势我们认为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整个奶牛养殖的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尽管我们的价格可能比欧美还要高一些,但是能够降低。第二,就是在2020年以后,整个中国的用乳量是很大的,单纯的国内满足不了,进口将会满足一部分。那么国内的这种个需求量的增加,会保证我们供给的一个方面,但在这里有一个环节,就是乳品产品的这种结构该怎么表现出来?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再推动低温发展,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对一些产品进行标准改变的话,那么到2020年即便是中国乳品需求快速增长,那么更多的用量很大一部分可能会来自于海外进口,所以对当前来说,我们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第二,推动巴氏奶的发展。第三,对现行乳品产品结构标准进行一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只要是扛得住这波低谷行情,到2018年以后,我们整个奶牛养殖业的形势好转将会表现出来,尽管我们价格高,但是仍能表现出来。

在过去的五年里,大规模牧场的快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国内下游高端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比如特仑苏、金典,比如花色奶小黄人,比如低温酸奶等等。我们所存的常温酸奶他们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带来的。保障了大规模牧场的奶的稳定收购和价格的高昂。但是未来这种形势在这几年将要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

但是到2018年以后,我们认为大规模牧场的这种高附加值产品更多的体现在低温产品上,而低温产品的高附加值是可以表现其价值属性的。所以如果想要在跟国际价格有巨大差距的条件下保持我们的一个稳定发展的话,从今天起,我们建议或者鼓励我们的下游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上使用生鲜乳。但是从根本上第二个条件,要改变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温产品。

结束语

明年的形势,国际奶价会反弹,国内奶价也会反弹。但是整体来说国内价格反弹幅度很小,而且很乏力,所以我们认为2016年对中国的奶牛养殖来说,仍然处于一个低谷发展阶段。我希望群里的朋友们仍然能够坚持,坚持再坚持。如果说我们坚持不了,我们坚持不下来了,那么中国的奶牛养殖就面临很大的问题,未来中国乳业基础就面临很大的问题。未来我们在国际化发展就成为泡影,没有国内奶牛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就没有中国乳业国际化发展的稳定。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坚持,马上进入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一轮的关于奶价跟下游企业的谈判和合同签订又开始了。这个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共进,共度难关!

内容涉及乳业!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消费

07-02

骆驼精神下的品质坚守·家好万好品牌生产工厂那拉本源乳业,为母婴健康护航

新疆那拉本源乳业有限公司 07-02

确认!雅泰乳业销售总监甘强将出席2024第十届全球母婴大会暨母婴行业观察十周年庆

06-24

国大乳业益生菌配方驼乳粉,全面的营养补充,贴心呵护身心健康!

新疆太子驼乳业有限公司 06-12

从“破题”到“出圈” 以“中国模式”助力“乳业强国”

06-10

标签:乳业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