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学分“快慢班”吗

古代没有“中学”这一级学校,是把现代的中学与小学联在一起的,小学一般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长的“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即小学读完可以直接进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深造。所以,“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

与现代将学生分“快慢班”一样,古代不少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立三舍法,在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入学后皆分在外舍,考试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有点一、二、三年级的味道,升不了的“留级”。

“三舍法”后来还被推广到地方,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设“快慢班”,对小学生进行分等,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三舍法”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

虽然说可以“小升大”,但并非每个小学生都能上大学的,对于乡村小学生则根本不可能。即便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官吏子弟也有名额限制,如宋代,便控制“升学率”,《宋史·选举志三》记载,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曾推出面向宗室学生的“宗子试法”,规定“十取其五”,即升学率50%。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教育不公”现象很严重,在宋代以后,解决教育不公受到重视。到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的小学教育走向兴盛,特别是元代,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机会大增。

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义学是免费的,面向穷苦人家孩子的“上学难”问题,这可视为古代的“希望小学”。

玩具反斗城持续推进儿童教育,重建湖北、贵州两所幼儿园

03-30

好未来旗下儿童教育品牌摩比将发售秋季新品《摩比玩教具》系列启蒙图书

09-21

喜讯 | 同伴贝宝荣膺网易金翼“2020年度家长信赖儿童教育品牌”!

运动宝贝(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03

打造儿童教育全产业链新生态 CPE中国幼教展上海盛大开幕

10-21

CCEC儿童教育大会暨2020第6届广州国际儿童创新教育博览会

09-05

标签:儿童教育 幼儿教育 儿童学习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